《先秦散文·晏子春秋·麦丘封人之祝(谏上·十三)》原文鉴赏
景公游于麦丘①,问其封人曰②:“年几何矣?”
对曰:“鄙人之年八十五矣③。”
公曰:“寿哉!子其祝我④。”
封人曰:“使君之年长于胡⑤,宜国家⑥。”
公曰:“善哉!子其复之!”
曰:“使君之嗣⑦,寿皆若鄙人之年。”
公曰:“善哉!子其复之!”
封人曰:“使君无得罪于民(使民无得罪于君)。”
公曰:“诚有民得罪于君则可⑧,安有君得罪于民者乎?”
晏子谏曰:“君过矣!彼疏者有罪⑨,戚者治之⑩;贱者有罪,贵者治之;君得罪于民,谁将治之?敢问:桀纣,君诛乎?民诛乎(11)?”
公曰:“寡人固也(12)。”
于是赐封人麦丘以为邑。
【注释】 ①麦丘:齐地名。 ②封人:即邦人,邑人,意为麦丘地方的人。 ③鄙人:自称的谦词。 ④祝:祝福,祝人长寿。⑤胡:齐国先君胡公,姜姓,名静,谥胡(《谥法》:保民耆艾曰胡。)史载胡公在位,曾历周懿王、孝王、夷王三朝,是年高寿长,享国久远的国君。 ⑥宜:安适,和顺。 ⑦嗣(si四):子孙,后代。 ⑧诚:果真,如果。 ⑨疏:远。疏者:远臣。 ⑩戚(qi 七):亲近。戚者:近臣。 (11)民诛:意指夏桀和商纣,是被夏民和商民杀掉的。 (12)固:鄙陋,见识短浅。
【今译】 齐景公去麦丘游览,问一麦丘人:“年岁多大了?”
麦丘人答道:“鄙人的年岁八十五了。”
景公道:“长寿啊!你来祝福我吧!”
麦丘老人道:“愿国君的寿命比胡公还高,安然享国,长治久安。”
景公道:“好啊!你再祝福!”
麦丘老人又道:“愿国君的子孙们,年岁都像鄙人一样高寿。”
景公道:“好啊!你再一次祝福吧!”
麦丘老人道:“愿国君对人民不要犯罪,愿百姓对国君不要犯罪。”
景公道:“如果说百姓对国君犯罪还可以理解,难道国君会对百姓犯罪吗?”
晏子听了进谏道:“国君错了!远臣犯罪,近臣惩治他;卑贱者犯罪,尊贵者惩治他。国君对人民犯罪,谁来惩治他呢?请问:桀纣犯了罪,是被别的国君杀掉的呢?还是被夏朝和商朝的百姓杀掉的呢?”
景公道:“寡人孤陋寡闻啊!”
于是把麦丘赏赐给老人作封邑。
【集评】 明·杨慎评《晏子春秋》:“胜予仇我,不若此言(晏子问君诛乎,民诛乎)之警。”
明·姜思睿《诸子鸿藻》:“(民诛)案定如山。”
民初·张之纯《诸子菁华》:“先祝君之寿,次祝君嗣之寿,终祝君无得罪于民。(晏子)进言得体,尚非一于贡谀者,较华封老人更胜一筹。”
【总案】 贪心和私欲,是故事里的齐景公攫取一切幸福与享乐的动力。齐景公再三地催促麦丘老人为他祈福祝寿,正是这种巨大贪欲的露骨表现。麦丘老者的第三祝,表面上是祝颂,实则是在平和的言语中寓含着严正的警告。
自尊作大而又昏昧迟钝的景公,是理解不了“君得罪于民”的含义及其预示的恶果的。这一情节,为由晏子来阐明第三祝的寓意,作了巧妙的铺垫。晏子先讲的戚者、贵者治罪的事例,是生活常识,景公可以懂得;晏子再问“君诛乎?民诛乎?”这便是景公的智力所不及的问题了。故事到这里似乎“哑然”结束了。但是答案,就在“民诛”这个判断里。
关于怎样认识汤伐夏、武王伐纣以及桀、纣如何失败和灭亡的问题,自周代到西汉,许多学者作过评论,而晏子的“民诛”观点,却独树一帜。间接地反映了人民对诛灭暴君的正义斗争的召唤和礼赞。这是故事里最耀眼的历史光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