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子道德经·第五十三章·行于大道》翻译与解读

老子道德经·第五十三章 行于大道》翻译与解读

使我介然有知01,行于大道,唯施是畏02。大道甚夷03,而人好径04。朝甚除05,田甚芜06,仓甚虚,服文采,带利剑,厌饮食07,资财有馀,是谓盗竽08,非道也哉09!

今 译

我坚定地认识到,要洁身自好,行于正道,唯恐走上邪路。大道很平坦,人君却好走邪道:宫室修筑得壮观辉煌,田园荒芜,仓库空虚,身穿文采,佩带利剑,酒饱食足,财货有馀,这就叫强盗头子。

评 议

本章揭露和批判奴隶主贵族统治者不走正道,好大喜功,大兴土木,兴建宫室,致使田园荒芜,仓廪空虚,民不聊生;他们却过着“服文采、带利剑、厌饮食、资财有馀”的奢侈生活。所以,老子愤怒地称他们为“盗竽”!“盗竽”,诸本作“盗夸”,吴澄曰:“华佩以为饰,丰酒肉以为养,私府库以为富,是犹为盗之人得物多而夸张于外。”(《道德真经吴澄注》)如此解读,亦能自圆其说,并不违背老子本意。

西汉末严遵《老子指归》为本章命题为《行于大道》,颇符合老子规劝人君“行于大道”的思想。由此可见,老子主张“无为而治”,并非一味地主张顺应自然而治。老子对黑暗社会,是坚决批判的。

注释



01 介然:形容词,坚定不移之意。《荀子 · 修身》曰:“善在身,介然必以自好也。”晋陶渊明《咏贫士》诗曰:“介然安其业,所乐非穷达。”“使我介然有知”句:意谓使我坚定地认识到。按诸家训“介”为“大”、“微小”、“智慧”;训“介然”为“固而不化”、“倏然之顷”等,皆不符合老子本意。

02 大道:端道 (韩非《解老》篇说),即正道也。 施:有二解:其一,训作“施为”,如河上公曰:“独畏有所施为,恐失道意。”王弼曰:“言若使我介然有知,行大道于天下,唯施为之是畏也。”林希逸、吴澄亦如此诠解。其二,训作“邪也”。奚侗曰:“施,读为‘’,邪也。”王念孙曰:“‘施’,读为‘’,邪也。言行于大道之中,唯惧其入于邪道也。”按二解皆通。

03 夷:平也。句谓:大道很平坦。

04 人:奚侗曰:“‘人’指人主言,各本皆误作‘民’,与下文谊不相属。盖古籍往往‘人’、‘民’互用,以其谊可两通。此‘人’字属君言,自不能借‘民’为之,兹改正。”高亨说:“景龙碑、龙兴观碑均作‘人’。”按“民”为“人”字之误,当改正为“人”。 径:邪道也。句谓:人君好走邪道。

05 朝:朝廷,指宫室而言。 除:治也 (林希逸说)。句谓:河上公曰:“高台榭,宫室修。”

06 田甚芜:河上公曰:“农事废,不耕治。”

07 厌:饱也。句谓:饱酒足食。河上公曰:“多嗜欲,无足时。”

08 盗竽:各本皆作“盗夸”。韩非《解老》篇作“盗竽”,即盗魁,盗贼头子。按奚侗曰:“《说文》:‘夸,奢也。’《荀子 · 仲尼》篇‘贵而不为夸’,扬注:‘夸,奢侈也。’以上数者,皆盗窃人民财力以成其奢侈之行,故云‘盗夸’。《韩非子 · 解老》篇‘夸’作‘竽’,说解穿凿,于谊不合。”按作“夸”,亦能自圆其说。

09 非道也哉:意谓不行大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