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子道德经·第六十章 治大国若烹小鲜》翻译与解读
治大国,若烹小鲜01。以道莅天下,其鬼不神02。非其鬼不神,其鬼不伤人03。非其鬼不伤人,其神不伤人,圣人亦不伤人01。夫两不相伤02,故德交归焉03。
今 译
治大国像煎小鱼。用道治理国家,鬼也不会作祟。并非鬼不作祟,神也不伤人。并非神不伤人,圣人也不伤人。鬼神与圣人都不伤害人,所以都归德于人民。
评 议
“治大国若烹小鲜”,是采用文学的比喻手法,说治国理政,不能胡折腾,乱变法。对执政者而言,这是治国理政者应有的智慧和学问。正如韩非《解老》所说:“烹小鲜而数挠之,则贼其宰。治大国而数变法,则民苦之。是以有道之君,贵虚静而重变法。”宋代林希逸亦曰:“烹小鲜者,扰之则碎。治国者扰之则乱。清静无为,安静不扰,此治国之道也。”元代吴澄曰:“国大则民众,治大国当以简静,不可扰动其民,如烹小鱼,唯恐其坏烂而不扰动也。”由此可见,老子“治大国若烹小鲜”,这句千古不朽的哲理名言,治国之君应把它视为宝中之宝,作为治国的国策。
老子主张“无为而治”,他说:“我无为而民自化,我好静而民自正,我无事而民自富,我无欲而民自朴。”(《老子》第五十七章)本章主旨亦是在阐明其“无为而治”(即顺应自然,不要妄为)的主张,所以他才用“治大国若烹小鲜”的比喻,来说明这个富有哲理的重大主题。
世上并无鬼神,所谓“鬼神”不过是天地的阴阳之气。林希逸说老子:“不曰阴阳而曰鬼神,此正著书立言之意,不欲其尽显露也。”说得极是。庄子继承了老子不相信鬼神的唯物主义思想,他在《庄子 · 应帝王》篇即揭穿“神巫”季咸说能预见人之生死、存亡、祸福、寿夭的骗术;《庄子 · 达生》篇破除齐桓公迷信“见鬼”而致病的寓言故事,皆能说明这个问题。但是,《庄子 · 外物》篇写任公子蹲在会稽山上,投竿东海,用大钩巨缁钓鱼,大鱼上钩后,潜入海底,扰动海水:“白波若山,海水震荡,声侔鬼神,惮赫千里。”这里所谓“声侔鬼神”,与老子一样,也是借用世俗迷信鬼神的说法,并不能以此就说庄子相信鬼神。
高亨说:“老子思想中还保留着迷信意识,肯定上帝的存在,四章‘象帝之先’可证;肯定神的存在,三十九章‘神得一以灵’可证;肯定鬼的存在,本章可证。”(《老子注译》)老子相信天道,他不相信鬼神。这在《老子》中说得非常明白。
陈鼓应先生的看法是正确的,他认为老子不相信“鬼神”。他说:
“治大国,若烹小鲜。”这个警句,在传统中国的政治思想上产生了重大的影响。它喻示着为政之要在安静无扰,扰则害民。虐政害民,灾祸就要来临。若能“清静无为”,则人人可以各遂其生而相安无事。如此,则一切外在的力量都不致发生祸难的作用。
本章还排除一般人所谓鬼神作用的观念,说明祸乱全在人为。人为得当,祸患则无由降生。(《老子注译及评介》)
陈鼓应先生对本章的分析,是符合老子的本意的。
注释
01 烹:煎也。帛书乙本作“亨”。“亨”是“烹”字的同音假借字。 小鲜:小鱼。“鲜”,一本作“鳞”,误。句谓:治理大国,要像煎小鱼那样,这是比喻,意思是说治大国不能妄为,要像煎小鱼那样,不能搅动,搅动小鱼就会坏烂。治大国,经常折腾,就会乱国害民。
韩非《解老》曰:“烹小鲜则数挠之,则贼其宰。治大国而数变法,则民苦之。是以有道之君,贵虚静而重变法。”
河上公曰:“治国烦则下乱,治身烦则精散。”
林希逸曰:“烹小鲜者,搅之则碎。治国者,扰之则乱。清静无为,安静不扰,此治国之道也。”
吴澄曰:“国大则民众,治大国当以简静,不可扰动其民,如烹小鱼,唯恐其坏烂而不扰动也。”
02 莅:同“蒞”,临也,意谓治理。
河上公曰:“以道德居位治天下,则鬼不敢见其精神以犯人也。”按见,显现也。
吴澄曰:“鬼,天地之气。神,灵怪也。人之气与天地之气相通为一,有道之主临莅天下,简静而不扰其民,故民气和平,充塞两间,相为感应,而天地之气无有乖戾,故鬼不为灵怪兴妖灾也。”
03 “非其鬼”两句:河上公曰:“其鬼非无精神,邪不入正,不能伤自然之人。”吴澄曰:“鬼所以不灵怪者非不灵怪,虽为灵怪而不为妖灾伤人也。”
01 亦:河上公本、王弼本作“亦”。 人:韩非《解老》作“民”。敦煌唐人写本残卷作“之”。
吴澄曰:“曰鬼曰神,皆天地之气,名二而实一也。”按吴澄所说世上并无鬼神。
林希逸曰:“神,阳也。鬼,阴也。不曰阴阳,而曰鬼神,此正其著书立言之意,不欲尽显露也。”按林希逸即道破老子“而曰鬼神”的玄机。
河上公曰:“非鬼神不能伤人,以圣人在位不伤害人,故鬼神不敢干之也。”
正如林希逸、吴澄所言,世上并无鬼神,老子“曰鬼曰神”者,著名立言,只是借世俗的说法而已。两句:意谓并非鬼神不伤人,是圣人(人君)不伤害人。按:鬼神是比喻,其意在说人君不伤害人。
02 两不相伤:意谓鬼神与圣人不相侵犯。
03 德交归焉:有不同训释。韩非《解老》曰:“鬼不祟人则魂魄不去,魂魄不去则精神不乱,精神不乱之谓有德。上盛蓄 而鬼不乱其精神,则德尽在民矣。故曰‘两不相伤则德交归焉’。言其德上下交盛而俱归于民也。”
林希逸曰:“言天地得自然之道,圣人亦得自然之道,各有其德,而不相侵越,故曰交归之。”
吴澄曰:“交,皆也。天地之气不伤害人,以圣人不伤害天地之气也。圣人不伤害天地之气者,以其简静而民气和平也。两者不相伤,皆由于圣人之德,故皆归德于圣人也。”按吴澄认为“鬼神”即天地,天地与人君皆不犯伤人,就归德于民。此种诠释最符合老子本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