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部分 描写猪等动物的作品
小马哥:
安子,说了这么多经典作品中的动物形象,那么,作家们描写动物的主要目的是什么呢?
安子:
文学作品中的动物形象,不管是拟人化的,还是真实的,都是为了从不同的角度去表现人,表现现实世界。因为有的时候,作家如果赤裸裸地描写人类、批评人类的某些缺点,可能会引起某些近人的不满。在这种情况下,作家就必须借用动物形象来表述。
比如奥威尔在《动物庄园》中,塑造了以猪为首的动物群像,就具有强烈的人类社会的指向性。
《动物庄园》写了这样一个故事:在一个农庄里,动物们不堪人类主人的压迫,在猪的带领下起来反抗,赶走了农庄主,猪、羊、狗、鸡等牲畜都实现了“当家作主”的愿望,农场更名为“动物庄园”,奉行“所有动物一律平等”。然而,胜利之后,两只处于领导地位的猪为了权力而互相打斗,胜利的一方最终宣布另一方是叛徒、内奸。最后,获得领导权的猪拥有的权力越来越大,成为新的特权阶级;动物们稍有不满,便会被这只猪残暴地压迫,农庄的理想也被改成“有的动物较其他动物更为平等”,动物们又恢复到从前的悲惨状况。
注解:《动物庄园》亦译作《动物农场》《动物农庄》,是英国作家乔治·奥威尔创作的中篇小说,1945年首次出版。该作讲述农场的一群动物成功地进行了一场“革命”,将压榨他们的人类东家赶出农场,建立起一个平等的动物社会。然而,动物领袖,那些聪明的猪们最终篡夺了革命的果实,成为比人类东家更加独裁和极权的统治者。
《动物庄园》很有趣,各种动物性格特征鲜明,就像现实生活中的人。事实上,作者就是用这样一部寓言小说来讽刺社会。一群动物带着对自由的憧憬,力图打破旧秩序。它们本应冲出牢笼,但又跳入了另一个陷阱。它们依然被欺骗,被奴役,被统治,不平等是不变的结局,唯一的区别在于人类农场是人类管理动物,动物农场是动物管理动物,仅此而已。
这本书一出版,就被俄国、英国等国家列为禁书。
从《动物庄园》一书可见,作家描写动物,很多时候是项庄舞剑意在沛公,借动物来说人,通过动物反映人的品性、特征,尤其是人性上的缺陷。
注解:塞万提斯,文艺复兴时期西班牙小说家、剧作家、诗人,出生于1547年,1616年在马德里逝世。他被誉为是西班牙文学世界里最伟大的作家。评论家们称他的小说《堂吉诃德》是文学史上的第一部现代小说,同时也是世界文学的瑰宝之一。
小马哥:
安子,你也写小说,那么能否和大家谈谈,以动物形象为主角的小说,与以人物形象为主角的小说,有什么不同吗?
安子:
好的。以动物为主角的小说,其实要比以人为主角的小说更容易表现和展开。
打个比方,以人为主角的小说,要写某人在独处的时候干了什么,除非以第一人称,否则只能是他人的推测或者猜测,或者本人的口述,否则没有办法表达某人独处时干了什么。
然而如果以动物为主角,就完全可以以动物的口吻去表达某人独处时的行动。比如某个抢劫犯在作案的同时,绝不会在意一只狗或者一只猫是否在看着他。再比如某人在做某件见不得人的事情,比如杀人的时候,一只鹦鹉可能看见了,那么这只鹦鹉就成了关键的证人。如果以人的角度去写,鹦鹉所见所闻就不能表达出来,但是如果从鹦鹉的角度去表达,那么这件案子就迎刃而解。
比如在塞万提斯的《双犬对话录》里,狗就多次看到主人家的女佣在深夜里与人幽会,这是用人物角色无法表达的,只能通过狗看见。在夏目漱石的《我是猫》中,猫也时常看见主人独自在书房中的丑态。所以用动物做主角的小说,在表达上视角更为全面。
更有意思的是,以拟人化的动物做主角,还可以表达人和动物的双重心理。比如《金驴记》的主人公变身为驴后,尽管心理还是人的,却也能从驴的角度感知身为动物的痛苦与无奈。卡夫卡的《变形记》中,人变成了甲壳虫之后,更能够感受到人性的冷漠和动物的渺小。
正是因为人与动物分属不同物种,决定了拟人化的动物形象可以跨越人和动物之间的区别,从人和动物两种角度去感受世界,观察世界,从而产生了各种更加新鲜、更加奇异的作品,读者也会有更多有趣而新鲜的阅读感受。
所以相对于以人为主角的小说,动物形象有它独特的优越性。动物的活动方式以及范围都不受人的意志控制,来去自由,无拘无束,所以它们出现在任何场景都是符合情理的,在任何夸张奇妙的情节下出现都是情理之中的。它们能极大地触及社会的每个角落,对于现实社会的丰富反映,社会矛盾的深度剖析,这些都是“人物形象”所无法描绘的。因此,通过动物形象,在反映社会的同时,可以揭露人类问题,激发整个社会去思考,去改变。
注解:《我是猫》是日本作家夏目漱石创作的长篇小说,也是其代表作。《我是猫》淋漓尽致地反映了二十世纪初,日本中小资产阶级的思想和生活,尖锐地揭露和批判了明治“文明开化”的资本主义社会。这部作品以一位穷教师家的猫为主人公,以这只被拟人化的猫的视角来观察人类的心理。这是一只善于思索、有见识、富有正义感又具有文人气质、但至死也没有学会捕捉老鼠的猫。
《金驴记》是现存的欧洲古代神怪文学中最重要的一部,被誉为世界文学史上第一部社会心理小说,真实地反映了二世纪罗马帝国外省的民俗风情和社会文化心态。小说描写贵族青年卢齐伊远游途中寄宿友人家中,误以魔药涂身变成一头驴子后的艰辛历程,饱受磨难,后来驴子得食埃及女神的玫瑰花环,复现人形。
注解:《变形记》是奥地利作家弗兰兹·卡夫卡创作的中篇小说。主人公格里高尔·萨姆沙在一家公司任旅行推销员,长年奔波在外,辛苦支撑着整个家庭的花销。当萨姆沙还能以微薄的薪金供养他那薄情寡义的家人时,他是家中受到尊敬的长子,父母夸奖他,妹妹爱戴他。当有一天他变成了甲虫,丧失了劳动力,对这个家再也没有物质贡献时,家人一反之前对他的尊敬态度,逐渐显现出冷漠、嫌弃、憎恶的面孔。父亲恶狠狠地用苹果打他,母亲吓得晕倒,妹妹厌弃他。渐渐地,萨姆沙远离了社会,最后孤独痛苦地在饥饿中默默地死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