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文学·奥尼尔
美国著名现代剧作家,美国现代戏剧的奠基人,表现主义戏剧大师。
奥尼尔生于纽约百老汇的一个艺术家庭。父亲是著名演员,母亲是钢琴家及舞蹈演员。奥尼尔自幼喜爱戏剧、音乐,便是受了这种良好家境的熏陶。他小学上的是天主教会办的私立学校。1906年他上了一年普林斯顿大学,便中途退学。由于工作不顺心,他跑到洪都拉斯去采矿,其间迷上了吉卜林、尼采,特别是杰克·伦敦、康拉德的作品,因此想到海上冒险的欲望变得越来越强烈。他上海船当了水手,到过布宜诺斯艾利斯、南非等地;后回到纽约,并又去过几次英国。此外他还干过店伙计、职员、看守等杂活。这些丰富的生活经历,使他得以广泛接触社会上各种各样的人物,为他以后的戏剧创作积累了大量宝贵的素材。1912年他还做过新闻记者。后由于疾病住院疗养。这段时期是他一生中具有转折性意义的时期。清静的疗养环境,使他有机会回顾自已过去的生活经验及感受,他发现戏剧形式是表达他思想感情的最佳方式。于是,1914年他到哈佛的“四十七剧社”深造戏剧创作。这个剧社是由贝克教授主持的。这里为美国造就了一大批戏剧人材,难怪奥尼尔回忆说:“是他 (指贝克) 使我们有了希望。”从那里,奥尼尔经由格林威治村到达普罗文斯顿,并加入了他们的“剧艺社”。1916年他的独幕剧《东航加狄夫》 (1913—1914) 在这里搬上舞台。从此以后,奥尼尔正式开始了他的戏剧生涯。1920年,他的第一部长剧《天边外》(1920) 在百老汇上演,一举成功,成为当时美国人心中一个颇热门的话题,同年荣获普利策奖; 之后又迅速被介绍到欧洲,盛况更是空前,奥尼尔从此成了驰名世界的剧作家。1922年,他的剧本《安娜·克利斯蒂》(1921) 第二次荣获普利策奖,为他进一步赢得了声誉。1928年奥尼尔又因 《奇怪的插曲》而第三次荣膺普利策奖,成了当时唯一三次获此奖的剧作家。“由于他体现了传统悲剧观念的剧作所具有的魅力、真挚的深沉的激情”而于1936年荣获诺贝尔文学奖。评论家认为,他是同布莱希特 (1898—1956)、皮兰德娄(1867—1936)、辛格齐名的20世纪四大剧作家之一。奥尼尔的剧作还包括有《琼斯王》(1920)、《毛猿》 (1922)、《榆树下的欲望》 (1924)、《马可孛罗》 (1928) 、《发电机》(1929) 、《卖冰人来了》(1946)、《啊,荒野》 (1933)、《私生子的月亮》 (1947)、《长夜漫漫路迢迢》 (1941)、《悲悼》 (1931) 等。《长夜漫漫路迢迢》是在他死后上演的。这是一部具有真实力量的自传性戏剧。作为一个一流的剧作家,奥尼尔最显著的特色是,着意把单调朴实的现实主义散文体和大胆创新的表现主义技巧结合起来。在他那里,易卜生和布莱希特已合二为一了。奥尼尔是位严肃的戏剧家,虽然他的现实主义有时也不免流于陈腐,但对开拓戏剧新天地却是难能可贵的新鲜态度。从他的剧作中,我们可以发现,他在执著地寻求“我们这个支离破碎、丧失了信心的时代”的深层意蕴。奥尼尔的戏剧是在探索人与神之间的关系,因而充满了强烈的激情。在技巧上,他不仅克服了散文语言上的限制、也克服了观念上的限制。他的整个作品有时诚恳多于深沉,复杂而缺乏细致。早期的戏剧有种动人的庄严、粗犷的严肃感。但到后期,他的大部分作品虽然在技巧上略胜一筹,却好像丧失一种高贵的气质。而且情感、结构及语言有时带有某种不协调的感觉。尽管评论界意见纷争,但奥尼尔作为20世纪最伟大的戏剧家之一的地位是毋庸置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