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适《不要抛弃学问——1929年在中国公学学生毕业典礼上的演讲》全文与赏析

胡适

胡适(1891—1962),现代著名学者、诗人、历史学家、文学家、哲学家。因提倡文学革命而成为新文化运动的领袖之一。

【原文】

诸位毕业同学:

你们现在要离开母校了,我没有什么礼物送给你们,只好送你们一句话吧。

这一句话是:“不要抛弃学问。”以前的功课也许一大部分是为了这张毕业文凭,不得已而做的。从今以后,你们可以依自己的心愿去自由研究了。趁现在年富力强的时候,努力做一种专门学问。少年是一去不复返的,等到精力衰时,要做学问也来不及了。即为吃饭计,学问也决不会辜负人的。吃饭而不求学问,三年五年之后,你们都要被后进少年淘汰的。到那时再想做点学问来补救,恐怕已太晚了。

有人说:“出去做事之后,生活问题急需解决,哪有工夫去读书?即使要做学问,既没有图书馆,没有实验室,哪能作学问?”我要对你们说:凡是要等到有了图书馆方才读书的,有了图书馆也不肯读书。凡是要等到有了实验室方才做研究的,有了实验室也不肯做研究。你有了决心要研究一个问题,自然会节衣缩食去买书,自然会想出法子来设置仪器。

至于时间,更不成问题。达尔文一生多病,不能多做工,每天只能做一点钟的工作。你们看他的成绩!每天花一点钟看10页有用的书,每年可看3600多页书,30年读11万页书。

诸位,11万页书足可以使你成为一个学者了。可是,每天看三种小报也得费你一点钟的工夫;四圈麻将也得费你一点钟的光阴。看小报呢?还是打麻将呢?还是努力做一个学者呢?全靠你们自己的选择!

易卜生说:“你的最大责任是把你这块材料铸造成器。”

学问便是铸器的工具。抛弃了学问便是毁了你自己。

再会了!你们的母校眼睁睁的看你们十年之后成什么器。

(选自沈志冲编《中学生素质教育美文精选》,江苏教育出版社1999年版)

【赏析】

许多名人大家都对毕业生们提出过要求和希望,蔡元培先生强调学生要贡献祖国,竺可桢先生要求大学生树立“服务社会”的人生观,胡适是我国近现代历史上一位重要的人物,在这番演讲中,他对于毕业生提出了“不要抛弃学问”的希望,这是非常具有教育意义和现实意义的。演讲开篇仅仅一句话:“你们现在要离开母校了,我没有什么礼物送给你们,只好送你们一句话罢。”听来让人感觉非常亲切,如同慈祥的长者和亲人一般,一句话与一份礼物巧妙地联系起来,“不要抛弃学问”,这句只有六个字的话语今天看来比起任何物质性的礼物都更为贵重和真诚。

胡适的这番演讲非常简短明快,许多言辞都是大实话,比如说“既为吃饭计,学问也决不会辜负人的”,中国的学生和父母大都是比较实际的,许多人读书确实是为了吃饭,从这句话可见其教诲的真诚和良苦用心;比如说鼓励大家不要因为条件有限而放弃读书做学问,他说:“凡是要等到有了图书馆方才读书的,有了图书馆也不肯读书。凡是要等到有了实验室方才做研究的,有了实验室也不肯做研究。”这些话对于广大学子是非常有启发性的,许多不想学习的人总是会找这样那样的理由和借口,胡适先生的话一针见血地指出了这类人的问题所在:“你有了决心要研究一个问题,自然会节衣缩食去买书,自然会想出法子来设置仪器”。看来,这是我国许多在科学方面大有成就的前辈们共同的经验,有很强的现实借鉴意义。

该演讲体现了那个时代的特点,许多问题到现在仍然有现实意义,督促我们要潜心学问,终生不废。其间,引用了有的年轻人的原话,还举了达尔文的经典实例,将11万页书和四圈麻将等事情进行了对比,结尾引用了易卜生的名言,给人留下深刻印象。可见娓娓道来的谆谆教诲比起死板的说教强百倍,发人深省,具有很强的教育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