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大钊《“少年中国”的“少年运动”——1919年就理想中的“新中国”发表的演讲》全文与赏析

李大钊

【原文】

我们的理想,是在创造一个“少年中国”。

“少年中国”能不能创造成立,全看我们的“少年运动”如何。

我们“少年中国”的理想,不是死板的模型,是自由的创造;不是铸定的偶象,是活动的生活。我想我们“少年中国”的少年,人人理想中必定都有一个他自己所欲创造而且正创造的“少年中国”。你理想中的“少年中国”,和我理想中的“少年中国”不必相同;我理想中的“少年中国”,又和他理想中的“少年中国”未必一致。可是我们的同志,我们的朋友,毕竟都在携手同行,沿着那一线清新的曙光,向光明方面走。那光明里一定有我们的“少年中国”在。我们各个不同的“少年中国”的理想,一定都集中在那光明里成一个结晶,那就是我们共同创造的“少年中国”。仿佛象一部洁白未曾写过的历史空页,我们大家你写一页,我写一页,才完成了这一部“少年中国”史。

我现在只说我自己理想中的“少年中国”。

我所理想的“少年中国”,是由物质和精神两面改造而成的“少年中国”,是灵肉一致的“少年中国”。

为创造我们理想的“少年中国”,我很希望这一班与我们理想相同的少年好友,大家都把自己的少年精神拿出来,努力去作我们的“少年运动”。我们“少年运动”的第一步,就是要作两种的文化运动:一个精神改造的运动,一个是物质改造的运动。

精神改造的运动,就是本着人道主义的精神,宣传“互助”、“博爱”的道理,改造现代堕落的人心,使人人都把“人”的面目拿出来对他的同胞;把那占据的冲动,变为创造的冲动;把那残杀的生活,变为友爱的生活;把那侵夺的习惯,改为同劳的习惯;把那私营的心理,变为公善的心理。这个精神的改造,实在是要与物质的改造一致进行,而在物质的改造开始的时期,更是要紧。因为人类在马克思所谓“前史”的期间,习染恶性很深,物质的改造虽然成功,人心内部的恶,若不剔除净尽,他在新社会新生活里依然还要复萌,这改造的社会组织,终于受他的害,保持不住。

物质改造的运动,就是本着勤工主义的精神,创造一种“劳工神圣”的组织,改造现代游惰本性、掠夺主义的经济制度,把那劳工的生活,从这种制度下解放出来,使人人都须工作,作工的人都能吃饭。因为经济组织没有改变,精神的改造很难成功。在从前的经济组织里,何尝没有人讲过“博爱”、“互助”的道理,不过这表面构造(就是一切文化的构造)的力量,到底比不上基础构造(就是经济构造)的力量大。你只管讲你的道理,他时时从根本上破坏你的道理,使你永远不能实现。

“少年中国”的少年好友啊!我们的一生生涯,是向“少年中国”进行的一条长路程。我们为达到这条路程的终点,应该把这两种文化运动,当作车的两轮,鸟的双翼,用全生涯的努力鼓舞着向前进行,向前飞跃。

“少年中国”的少年好友啊!我们要作这两种文化运动,不该常常漂泊在这都市上,在工作社会以外作一种文化的游民;应该投身到山林里村落里去,在那绿野烟雨中,一锄一犁的作那些辛苦劳农的伴侣。吸烟休息的时候,田间篱下的场所,都有我们开发他们,慰安他们的机会。须知“劳工神圣”的话,断断不配那一点不作手足劳动的人讲的。中国今日的情形,都市和村落完全打成两橛,几乎是两个世界一样。都市上所发生的问题,所传播的文化,村落里的人,毫不发生一点关系;村落里的生活,都市上的人,大概也是漠不关心,或者全不知道他是什么状况。这全是交通阻塞的缘故。交通阻塞的意义,有两个解释:一是物质的交通阻塞,用邮电舟车可以救济的;一是文化的交通阻塞,非用一种文化的交通机关不能救济的。在文化较高的国家,一般劳农容受文化的质量多,只要物质的交通没有阻塞,出版物可以传递,文化的传播,就能达到这个地方;而在文化较低的国家,全仗自觉少年的宣传运动,在这个地方,文化的交通机关,就是在山林里村落里与那些劳农共同劳动自觉的少年。只要山林里村落里有了我们的足迹,那精神改造的种子,因为得了洁美的自然,深厚的土壤,自然可以发育起来。那些天天和自然界相接的农民,自然都成了人道主义的信徒。不但在共同劳作的生活里可以感化传播于无形,就是在都市上产生的文化利器——出版物类——也必随着少年的足迹,尽量输入到山林里村落里去。我们应该学那闲暇的时候就来都市里著书,农忙的时候就在田间工作的陶士泰(著者按:即列夫·托尔斯泰)先生,文化的空气才能与山林里村落里的树影炊烟联成一气,那些静沉沉的老村落才能变成活泼泼的新村落。新村落的大联合,就是我们的“少年中国”。

我们“少年中国”的少年好友啊!我们既然是二十世纪的少年,就该把眼光放得远些,不要受腐败家庭的束缚,不要受狭隘爱国心的拘牵。我们的新生活,小到完成我的个性,大到企图世界的幸福。我们的家庭范围,已经扩充到全世界了,其余都是进化轨道上的遗迹,都该打破。我们拿世界的生活作家庭的生活,我们应该承认爱人的运动比爱国的运动更重。我们的“少年中国”观,决不是要把中国这个国家,作少年的舞台,去在列国竞争场里争个胜负,乃是要把中国这个地域,当作世界的一部分,由我们居住这个地域的少年朋友们下手改造,以尽我们对于世界改造一部分的责任。我们“少年运动”的范围,决不止于中国:有时与其他亚细亚的少年握手,作亚细亚少年的共同的运动;有时与世界的少年握手,做世界少年的共同运动,也都是我们“少年中国主义”份内的事。

总结几句话,就是:

我所希望的“少年中国”的“少年运动”,是物心两面改造的运动,是灵肉一致改造的运动,是打破知识阶级的运动,是加入劳工团体的运动,是以村落为基础建立小组织的运动,是以世界为家庭扩充联合的运动。

少年中国的少年啊!少年中国的运动,就是世界改造的运动,少年中国的少年,都应该是世界的少年。

(选自《李大钊选集》,人民出版社1959年版)

【赏析】

李大钊先生是中国共产党的创始人之一,也是伟大的爱国主义战士。作为一名无产阶级革命家,他时常在街头闹市向群众进行公开演讲,宣传无产阶级革命思想,启发和唤醒民众对压迫进行反抗。

该演讲先声夺人,一开篇就开门见山地表明:我们的理想,是在创造一个“少年中国”,同时,也透露出来接下来的演讲中所表达的是一种美好的国家理想和愿望。与梁启超的《少年中国说》不同的是,该演讲虽然也进行理论上思想观点的阐述,但是其阐述是以一种蓝图描画的方式进行的;相同的是,两篇演讲都文采斐然,梁启超的那篇演讲词显示出一种古代文赋的华丽风格,而李大钊的这篇演讲词却显示出一种散文诗式的轻松活泼和清新自然的风格,二者同样是对新中国的期待,可谓异曲同工。既然梁启超的“少年中国说”已经深入人心,在李大钊的演讲中,就没有对少年中国和中国少年、少年运动等进行概念上的阐释。演讲在第二段点题,表明少年中国能否实现关键还依赖于我们的少年运动,接下来对少年中国的理想进行了想象,说明“不是死板的模型,是自由的创造;不是铸定的偶像,是活动的生活”,连用了一系列整齐、典雅、优美的排比句进行对比,抒发感情:“可是我们的同志,我们的朋友,毕竟都在携手同行,沿着那一线清新的曙光,向光明方面走。那光明里一定有我们的‘少年中国’在。我们各个不同的‘少年中国’的理想,一定都集中在那光明里成一个结晶,那就是我们共同创造的‘少年中国’。”这一段话句式整齐,语言清新优美,运用了“曙光”和“光明”、“结晶”等词语,在思想内涵上层层递进,听来让人如沐春风,给人带来春天般的希望。紧接着使用了一个形象生动的比喻:“仿佛象一部洁白未曾写过的历史空页,我们大家你写一页,我写一页,才完成了这一部‘少年中国’史。”贴切的比喻蕴涵着深刻的寓意,激发起大家共同建设“少年中国”的信心。

“我现在只说我自己理想中的‘少年中国’”,这是一个承上启下的衔接句,接下来演讲者开始对他心目中的少年中国进行描绘,点明要建设少年中国,首先要进行两方面的运动:物质改造和精神改造,他把这两方面“当作车的两轮,鸟的双翼,用全生涯的努力鼓舞着向前进行,向前飞跃”。接下来,他对这两方面的指导精神进行了阐述:人道主义和勤工主义。论述其间大量使用了排比句,使得演讲具有一泻千里之势,同时,还多次对少年中国的“少年朋友”们呼吁,号召大家共同来为少年中国的建设而奋斗。

演讲者鼓励大家到乡村去与劳动人民打成一片,同时指出了城市和农村的两极分化和隔阂,并分析了原因:物质上和文化上难以顺畅交流。演讲者并没有对听众进行说教,而是用非常优美形象的语言来表达观点:“只要山林里村落里有了我们的足迹,那精神改造的种子,因为得了洁美的自然,深厚的土壤,自然可以发育起来”,“我们应该学那闲暇的时候就来都市里著书,农忙的时候就在田间工作的陶士泰先生,文化的空气才能与山林里村落里的树影炊烟联成一气,那些静沉沉的老村落才能变成活泼泼的新村落”。这样优美的如诗如画的语言比比皆是,给听众以审美的愉悦和享受。结尾升华和总结主题,寓意深远,视野广阔。

该演讲在语言上具有很浓的文学意味,演讲者充分发挥想象力,主旨鲜明,意义深刻,表达清晰,内涵丰富,情真意切,感人肺腑,展现出无拘无束、轻松自然、天马行空的抒情风格;文字优美,运用了排比、比喻等多种修辞手法;富于文采,酣畅淋漓地将自己对祖国未来的美好憧憬描绘了出来,引人遐想,激人奋进,同时鲜明地体现了演讲者的政治思想和革命主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