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锷《团结就是力量——1912年在蒙自军政警各界欢迎会上的演讲》全文与赏析

蔡锷

蔡锷(1882—1916),原名艮寅,字松坡。曾响应辛亥革命,发动反对袁世凯洪宪帝制的护国战争,是中华民国初年杰出的军事领袖。

【原文】

鄙人今日辱承军、政、警三界欢迎,并进以祝词,奖饰溢量。自问无以副诸君之厚望,殊增惶悚。鄙人此次巡阅南防,不能不经过蒙自一次者,诚以今日之蒙自,非前此闭关时代之蒙自所可同日语。考诸蒙自之隶版图,始于元宪宗七年立蒙自千户;至元十三年改为县,隶临安路。唐、宋以前尚荒裔无稽。自前清辟为商埠,株守一隅之蒙自,一变而为商业竞争之蒙自。自滇越铁道告成,商业竞争之蒙自,再进而为国防重要之蒙自。故蒙自之安危,直接为一省之关系,间接则一国之关系也。去岁反正,虽小有变动,如天之福,不日敉平,尚未贻误大局。此皆军、政、警竭力弹压之功,用能保卫安宁,维持秩序。此后内政、外交,尤当力求进步,勿仅以回复原状为能事已毕。此则鄙人所希望于诸君者也。抑更有进者:吾辈之实行革命,宁牺牲巨万之生命、财产而不顾者,原为改良腐败之政府计,故破坏为建设而破坏也。破坏而不能建设,不第不为功之首,且为罪之魁矣。虽然,破坏固易言之,建设则难言矣。譬之改造房宇,焚毁推倒,一举手可以奏功;至大启尔宇,始而庀木,继而鸠工,非惨淡经营,永无大厦落成之日。溯自武汉倡义,以至南北政府统一之日,相距仅数月,同时达政治、种族革命之两目的。视美之血战六年,法之流血八十年所仅得之者,吾国则以最短之时间,最廉之代价购之,此足为破坏最易之征。德意志联邦俾斯麦竭毕生之心力,始克统一完成。加富尔之于意大利,其力任巨艰,与俾斯麦同,而迭经波折,不获永其天年,至今国势犹未达圆满之域。即以吾国而论,自政府统一而后,南北隔阂,意见未消,政党勃兴,竞争剧烈。内则兵变频闻,外则风云日亟。内阁迭更,国务院如暂住之大旅馆;舆论未张,参议院如新制之留声器。此皆民国前途之悲观,亦建设维艰之一般也。然吾辈既任破坏于前,自当力任建设于后。进行之法,惟永矢忠贞、和衷共济而已。夫共和以人民为主体,譬之一家之主人翁也。为公家服务者,则为公仆。仆从而负主人之委托,不克称职,是为不忠。从而家道衰微,不陷主人翁于流离失所之惨境不止,仆之罪不胜诛矣。公仆之对于国家,何以异是?和衷共济,为共和国之真精神。譬之肩舆然,前者唱许,后者唱邪,则进步自促,无中途竭蹶之虞。廉、蔺相下,则秦兵不前;洪、杨交哄,而大业以坠。自古已然,于今为烈。区区之私,愿与诸君共勉之!

(选自《蔡锷集》,湖南人民出版社2008年版)

【赏析】

蔡锷是忠贞不渝的爱国志士。据他的学生朱德陈述,他体格瘦弱,但是意志顽强,对自己和学员都非常严格。他17岁即东渡日本自费求学,欲以军事救国,在日本他学习非常刻苦,成绩优秀。归国后,他参加了昆明起义和护国战争。在战斗中,他身先士卒,在率领的队伍中有很大的号召力和感染力。其一生廉洁奉公,一生清贫,痛恨贪官污吏;此外,他重视亲情、友情,孝敬父母,不依附权势,忠于祖国和人民,体现出崇高的思想和人格修养,这些在他的演讲中都有体现。

该演讲开篇谦恭有礼,然后即讲出蒙自在云南乃至国家中的战略位置,身系云南以至国家的安危。“自前清辟为商埠,株守一隅之蒙自,一变而为商业竞争之蒙自。自滇越铁道告成,商业竞争之蒙自,再进而为国防重要之蒙自。故蒙自之安危,直接为一省之关系,间接则一国之关系也。”从此番论述可以看出蔡锷对于蒙自的历史非常熟悉,对于蒙自的军事战略地位也是一语中的。

紧接着蔡锷发表对时局的看法,呼吁大家精诚团结,和衷共济,发扬共和精神,共同维护国家安全。演讲辞藻华丽,颇有骈文之风,体现出蔡锷崇高的爱国情操、人格修养和才华,也体现出他重视边防,以军事救国的思想。“破坏而不能建设,不第不为功之首,且为罪之魁矣”,他通过对美国和法国的革命进行了论述来说明破坏容易,建设却很难,呼吁大家要重视对国家的建设。“德意志联邦俾斯麦竭毕生之心力,始克统一完成。加富尔之于意大利,其力任巨艰,与俾斯麦同,而迭经波折,不获永其天年,至今国势犹未达圆满之域”,对德国和意大利的统一进行了论述分析,可见其对世界历史也是非常熟悉的,进而分析我国当时南北隔阂,“内阁迭更,国务院如暂住之大旅馆;舆论未张,参议院如新制之留声器”的状况,非常不利于国家的建设。这就充分显示出蔡锷希望国家统一安定,对经济建设非常重视的政治思想。

蔡锷的此番演讲还表现出现代民主思想,他认为“夫共和以人民为主体,譬之一家之主人翁也”,“为公家服务者,则为公仆”,此即我们现今所言的服务型政府理念的先声。

“团结就是力量”,这是我们所提倡的,可谓是一句至理名言,对于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兴衰存亡至关重要。在国家内忧外患之时,蔡锷先生发出这样的呼吁,极大地增强了民族凝聚力。这也是这篇演讲的现实和历史意义之所在。

演讲的最后一段可谓点睛之笔,将“团结就是力量”的主题升华到了极致。蔡锷点明了“和衷共济,为共和国之真精神”,同时举了两个历史事例进行论证,“廉、蔺相下,则秦兵不前;洪、杨交哄,而大业以坠”,正反对举,将团结之力量和不团结之危险说明透彻,说服力极强。

通观整篇演讲,语言简洁,内涵丰富,事例充足,视野开阔,纵横古今,横贯中西,条理清晰,剖析论证逻辑性强,说理透彻,思想内涵深刻,具有深远的历史和现实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