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正见《山赋》原文,注释,译文,赏析

张正见:山赋

张正见

何神山之峻美,谅苞结之所成!东垂曰泰,南服称衡,西戎所擅,北狄标名。于是尧值洪流,滔天襄陵,禹敷水土,奠高槎木。众川既导,群岳自修,潜通四渎,镇压九州。森罗辰象,吐吸云雾,深不可测,远不可步。于廓灵山,长为作固!尔其为状也,则武当太和,武功太白,昆仑五门,扶宁三石,峰高一万,峭峙三百。登而眺之,则千里无极;俯而临之,则万仞难测。映白鹤而同高,混青天而共色。

我国是个山脉众多的国家,在广袤无垠的疆域里,有不计其数的雄伟的崇山峻岭。张正见的《山赋》,歌颂了耸立在神州大地上的山脉,也歌颂了我们这个古老民族凌云的气概和奋斗的精神。

“何神山之峻美,谅苞结之所成!”气势磅礴的开头,洋溢着作者对华夏名山的无限热爱。《诗经·大雅·常武》曰:“如山之苞,如水之流。”“苞”有攒聚的意思,在作者的笔下,一座座攒聚而成的挺拔的“神山”,是多么的峻伟,又是多么的美丽啊!“东垂曰泰,南服称衡,西戎所擅,北狄标名。”屹立在祖国东南西北的“四岳”,不就是“神山峻美”之明证吗?作者追溯到远古时代:“于是尧值洪流,滔天襄陵,禹敷水土,奠高槎木。”一提到名山大川,人们就不能忘记那些为治理这些山川作出辉煌贡献、为造福子孙后代而忘我劳动的可敬可佩的祖先。尧之时,洪水泛滥,给人民造成巨大的威胁。《书·尧典》云:“汤汤洪水方割,荡荡怀山襄陵,浩浩滔天。”于是,大禹这个象征着勇敢智慧、吃苦耐劳的民族英雄出现了!他以“居外十三年,过家门不敢入”(《史记·夏本纪》)的顽强奋斗精神,改造山川,终于取得了胜利。不是吗?神州大地的气象焕然一新:“众川既导,群岳自修,潜通四渎,镇压九州。”被疏导的江河欢快地奔腾着,汇成几条巨流涌向大海,而群山是那样自豪地巍然屹立,体现出“镇压九州”的非凡气势。群山之峻伟在赋中得到极意的渲染:“森罗辰象,吐吸云雾,深不可测,远不可步。”那森罗万象的辰星密布在它的身边,那轻柔洁白的云雾缭绕着它的躯体,它的高深简直无法估侧,它的漫远足以使人畏而却步,它无比巍峨而绵亘不绝,植根于中华大地,直插向茫茫云空,作者禁不住发出“于(通吁)廓灵山,长为作固”的感叹。

在作者笔下,群山又是姿态各异的,以“武当太和,武功太白”等为例,向人们展现了“为状”不同的名山的风采。武当又名太和,位于湖北,有七十二峰、三十六岩、二十四涧。太白南连武功,于陕西诸山中最为秀出,冬夏积雪,银光耀眼,民谚云:“武功太白,离天三百。”正是多姿多采、险峻奇特、风格迥异的无数名山,构成了神州山脉的整体,这是何等的雄伟壮观啊!“登而眺之,则千里无极;俯而临之,则万仞难测。”作者把自己置于高山之巅,抒发登临时的观感,以“千里无极”和“万仞难测”,写出了群峰直上九霄的气概。“映白鹤而同高,混青天而共色。”则写群峰凌空,欲与善飞的“白鹤”比高;高耸入云,青山与青天融为一体,这是何等高远的画面意境!

《山赋》的作者放眼九州,纵览古今,从宏观的角度,勾画景物,使作品充满了极为豪迈的气势。他着力刻划群山之高峻,不仅顾及整体,作总的全方位的描写,而且抓住典型,通过个别反映一般,使峻美的山岳深深地印在读者的脑海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