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人小传·米哈伊尔·尤里耶维奇·莱蒙托夫》
俄国诗人。出身贵族。1828年入贵族寄宿中学,从此开始写诗。曾就读于莫斯科大学(1830—1832),后入彼得堡近卫军骑兵士官学校,其间写了一些长诗和剧本、抒情诗三百多篇,著名的有《人鱼公主》、《天使》、《乞丐》、《帆》等。士官学校毕业后被派往皇村近卫军骠骑兵团服役。1837年因写《诗人之死》,就普希金的死愤怒指控上流社会、宫廷显贵,被流放到高加索。流放期间,为高加索地区的民间口头创作所吸引,从此,高加索的主题在其创作中占据稳固的地位。1840年因与法国公使之子决斗,被再次流放到高加索的作战部队。次年,在与被唆使的军官马尔狄诺夫的决斗中遭到早有预谋的杀害。
莱蒙托夫在俄国文学史上是作为普希金的继承者出现的,他继承并发展了普希金的传统。他早期创作中就表现出对自由的热烈的渴求。他的浪漫主义从对现实的失望和对自由叛逆个性理想的惆怅中汲取了营养(如《咏怀》、《又寂寞,又惆怅》、《预言家》等)。他许多作品充满公民的激情和爱国主义情感(如《波罗金诺》、《诗人》、《祖国》等)。长诗《恶魔》(1839)体现了诗人的叛逆精神,与《童僧》同为他的浪漫主义诗歌的最高成就。他的抒情诗将社会问题、哲理和深沉的个人情怀交融在一起。他那些波澜起伏的诗篇极大丰富了俄国的诗歌,其特点为铿锵的音调、强有力的表达思想的手法、豪放独特的节律。作为诗人,他在普希金和涅克拉索夫之间起了承前启后的作用。长篇小说《当代英雄》饱含深刻的社会心理内容,是其现实主义顶峰。莱蒙托夫对屠格涅夫、托尔斯泰、陀斯妥耶夫斯基的创作以及苏维埃诗人(勃洛克、马雅可夫斯基)都有积极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