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柏林上空》剧情简介|鉴赏|观后感

《柏林上空》剧情简介|鉴赏|观后感

1987 黑白/彩色片 126分钟

联邦德国公路影片公司/法国巴黎阿格斯影片公司联合摄制

导演:维姆·文德斯 编剧:彼特·汉德克 维姆·文德斯 摄影:亨利·阿勒坎 主要演员:布鲁诺·甘茨(饰达尼尔) 奥托·桑德(饰卡西尔) 索尔维格·多玛尔丁(饰玛丽昂) 彼得·福克(饰他本人)



本片获1988年德意志联邦共和国政府最佳故事片、最佳摄影金质奖;1989年法国戛纳国际电影节最佳导演奖;1989年欧洲电影奖最佳导演奖




【剧情简介】

一只手在一张纸上写着:“当孩子还在童年时,并不知道自己是个孩子,对一切都充满着情感……当孩子还在少年时,没有成见,没有习惯……也从不在照相机面前摆样子。”银幕上渐渐显出一片云雾笼罩的天空,同时叠化出一只难以捉摸的眼睛,镜头从高空鸟瞰柏林城貌,“纪念教堂”的尖塔上叠化出天使达尼尔。

故事发生在1986年的西柏林。柏林市中心车水马龙,人群熙攘,谁也没有注意到天空中飞来两位天使,他们的体型和模样与普通人完全一样,两个年轻力壮的男子,一个叫达尼尔,另一个叫卡西尔,他们有隐身法,能看到普通人的一切,也能听到普通人的话语以及他们的心声。

一架飞机在柏林上空飞过,乘客中有一位美国演员彼得·福克,他来柏林拍电影,但他对这部影片没把握。福克坐在靠窗的位置上,边吃花生边飞快地翻阅着剧本,似乎对剧本的兴趣不大。天使也在飞机里,他倾听着福克的心声:“我对剧本这部分知道得太少了,也许实拍时就会明白的,穿上戏中的服装也就会找到感觉了!一切都变了,那些东西都消失了……东京,京都,巴黎、伦敦,的里雅斯特,柏林……”

福克来柏林拍一部历史片,防空洞成了他们美国摄制组的摄影棚。群众演员中有纳粹分子,还有犹太老人和姑娘。德国记者采访了这位著名的美国演员,福克介绍影片的故事:“1945年,柏林,我是一个美国侦探,一个在美国生活的德国人雇用了我,这个人兄弟的儿子在德国,我来德国要找到他们,可他兄弟已死,家也四分五裂了,但我还是找到了孩子。”拍片之余,福克一人来到柏林街头散步,他来到柏林旧火车站,腋下还夹着速写本,看到火车站的残垣断壁,边走边自言自语。”这儿一定就是他们曾给我讲过的那个火车站,名字很怪,不叫火车停靠站,而叫终点站”。车站旁有一家小卖部,旁边还有一个很大的防空工事,上面写着“谁建防空洞谁扔炸弹”,他突然看见了天使达尼尔,对他讲“我虽然看不见你,但我知道你在这儿。”天使惊异地看着周围,这种事还从未发生过。“我能感觉到你,我希望能看见你。”福克愿与达尼尔交个朋友,他教天使抽烟,说可以享受一下人生的乐趣;他又教天使,天冷时搓手会感到暖和。达尼尔应邀来到哥本大街,看福克拍电影。由于围观的人太多,德国警察正在维持秩序。达尼尔想绕过门前的警察,但被挡住了去路,达尼尔只好声称他是个群众演员。警察嘲讽地说“看上去倒挺像的,是想来得到签名吧。”福克看见了达尼尔,马上走到铁栅栏边跟他谈话。达尼尔已喜欢上了这个美国演员,他希望福克告诉他更多的事,他想知道人生的一切,可福克告诉他“你必须首先认识自己,那才是真正的乐趣!”福克去拍片了,达尼尔琢磨着他的话。

达尼尔和卡西尔两位天使碰在一起,他们来到市立图书馆,倾听着那儿几十位读者的心声;又来到柏林墙边的无人禁区,他们可以在那儿自由自在地散步聊天,而边防军是看不见他们的;他们对柏林人的生活非常感兴趣,走进商店,偷偷地听着人们对价格的议论;来到专售汽车的门市部,仔细倾听着买车人对各种类型的汽车评头论足;一会儿又走进迪斯科舞厅,和青年人一起享受着音乐、舞蹈的乐趣;他们又一次来到图书馆,与一位叫做霍莫尔的老人一起回忆柏林的历史;那些无辜的战争牺牲品还历历在目,可今天却撞见一位站在柏林市中心欧洲大厦楼顶上的年青人跳下楼去结束了自己年轻的生命,天使卡西尔为无法阻止他而感到非常痛心。

两位天使来到柏林市郊一家马戏团,演员们正在紧张地排练节目。漂亮的女演员玛丽昂正在练习空中飞人,她那健美的身材、优雅的动作吸引了达尼尔。突然马戏团经理来到排练场,他宣布由于付不起房租和水电费,只好解散马戏团。演员们非常伤心,纷纷离开排练场,达尼尔也跟着玛丽昂来到一辆雷诺车上,看着她更衣,听着她一人在自言自语。天使把手轻轻地放在她的肩上,好使她那颗痛苦的心得到安慰。玛丽昂脱去演出服,达尼尔一直凝视着她那裸露的后背,那么美丽动人又有魅力,达尼尔情不自禁地用两个手指从玛丽昂的脖子轻轻地抚摸到肩膀、胳膊,似乎要画出她那美丽的线条,影片也慢慢地从黑白变成彩色。

傍晚,玛丽昂穿上金光闪闪的演出服,要作最后一场告别演出。在化妆室里玛丽昂沮丧地看着镜子里的自己,自言自语地说:“再见了,马戏团!永别了!”达尼尔来到演出场地,坐在舞台上观看演出,谁也看不见他。演出结束后,马戏团演员们在帐篷外举行告别晚会,在两辆旅行卧车之间搭起了帆布防雨篷,一个大油桶里燃着火,队员们围坐在油桶四周,玛丽昂和劳依用意大利语唱起了家乡的歌……

达尼尔深深地爱上了这位女演员,他决定不回天堂,永远留在人间,要与玛丽昂结为夫妻。他一直追随在玛丽昂身旁,看见她走进迪斯科舞厅,想拉起她的手一起跳舞,可没有成功。自从达尼尔认识美国演员福克后,他认识了人生,学到了不少东西。一天他在一个酒吧间里又遇见了玛丽昂,他认真地听着玛丽昂的心声:“你需要我,你会需要我的。没有比我们俩也就是一个男人和一个女人的历史更伟大的历史了。这是看不见的感人的伟大历史,是诞生新祖先的历史。”她凝视着达尼尔。“昨晚我梦见过一个陌生人,那是我丈夫,我知道,你就是他。”

玛丽昂和达尼尔的嘴唇渐渐接近,互相吻着,紧紧地拥抱在一起!第二天一早玛丽昂去练功,达尼尔在下面用双手拉住绳子。达尼尔的心声:“那是昨晚的事。现在已是白天,我在她心里,她在我身边。昨晚我感到惊讶,她把我接回了家,而我找到了家!”玛丽昂在空中似风一般旋转,达尼尔的手像影片开始时一样,在一张白纸上写着,同时可以听到他写的内容:“我……现在知道了……天使……不知道的事情。”另一位天使卡西尔却悄悄地返回他应该去的地方。



【鉴赏】

这部影片是由城市居民的生活片断组成的,透过两位天使的眼睛,我们可以看到以往看不到的东西,听到平日听不到的声音,了解到我们熟悉的人们瞬间的感觉,他们的幸福和烦恼。

文德斯影片的基本主题是城市与人,现代城市是人类文明的丰碑;爱情与和平是在战胜了战争留下的残垣后才获得的。《柏林上空》的前半部分用了一些闪回镜头和纪录片,是用粗颗粒的胶片拍摄的,给人以一种历史本身就布满伤痕的印象。美国电影摄制组来柏林拍片,把防空洞当作摄影棚,柏林城内的旧火车站,残壁断墙,东柏林墙边的无人禁区以及那位站在欧洲中心高楼自杀的年轻人都已成为过去……天使达尼尔自从见到美丽的杂技女演员玛丽昂后就深深地爱上了她,他从美国演员福克那儿受到启发,尝到了当凡人的滋味,终于决定留在人间,与玛丽昂结合,影片也从天使恋爱后改用彩色片拍摄,表现了人间真诚相爱的美好感情。

文德斯是一个德国的浪漫主义派导演,他的影片讽刺多于幽默,可称为标准的德国片。当记者问他,为什么要拍《柏林上空》,为什么选择在柏林而不在其他城市时,他回答说:“我在美国待了一段时间后回到了柏林,准备在这儿寻根,寻找自己德国民族的根;在柏林成立了自己的电影公司——公路电影制片公司;同时柏林这座城市又有非常独特的历史:它的过去,今天和将来。”文德斯1987年拍这部影片时,柏林墙还没有拆除,他认为天使是和平的使者,故而借天使之口表达自己的意愿。天使可以用隐身术在城墙两边行走,走到满是彩色画的那边是西柏林,而在布满铁丝网、干干净净的白墙那边是东柏林,边防军看不见他们,他们可以在无人禁区内自由自在地散步和议论。这里也代表了当时数以万计的东德公民的心愿,他们希望有一天能像这两位天使那样,毫无阻拦地行走在墙边。影片1987年5月在法国戛纳国际电影节上首映获得成功,荣获最佳导演奖。可当时谁也不会想到两年后的1989年11月柏林墙被推倒了,无人禁区不复存在了,人人都可以像天使那样自由行走了。从这个意义上说,这部影片也可以作为一部纪录柏林——这座曾经被一堵墙分割成两边的城市的非常重要的纪录片。也许观众看了这部影片后就等于去游览了一下柏林城,不过走的地方不是名胜古迹,而是柏林有代表性的地方以及普通人生活的街道。

影片《柏林上空》暗示着一个古老永恒的哲学命题:认识你自己。影片用电影手法展示了这种认识,一旦能真正审视、认识自己,并且能够对理性的问题给予理性的回答,人的存在便有了意义。米兰·昆德拉曾说过一句语意双关、意味深长的话:人的存在及其真意何在,要到离题万里的枝节中去寻找。导演认为,任何事物向好的方面转化只有在童话中才有可能,童话深深扎根于人的生活和梦想之中,它是所有故事的最原始的形式。通过童话可以开阔眼界,只有眼界开阔,才能改变现实。而童话与孩子的幻想又有很大的联系,如果我们能够学会像孩子那样对任何事物都有一种新奇感,那么我们就会以新的眼光重新看待和处理问题。影片开头就是天使的画外音:当孩子还在幼年时,被人领着走路,盼望池塘变成大河,大河变成激流……文德斯认为只有儿童才会提出一些形而上学的问题,如:我为什么不是你?时间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的?空间在什么地方结束等等。几乎没有一个成年人会提这样的问题,不是因为成年人知道答案,而是因为他们知道没有任何答案。而在影片中为什么要用两位天使来反映柏林的今天和过去呢?因为他们具有特异功能,他们能够揭示凡人不能或不愿承认的事实。

在文德斯这部影片中,种种影像之中暗含着隐喻和象征。其视角的独特、涵意的深邃不是情节或台词所能表达的。文德斯是表露个人动作和爱好的最冷静、最坦率的人,他的影片几乎不使用蒙太奇,他拍片的目的不是要论证什么,而是表明一种事物的客观存在。

文德斯作为新德国电影运动的主要代表人物,是“本国电影国际化”这一原则的最热烈的鼓吹者,他对联邦德国的电影没有好感,但对美国好莱坞又抱有一种矛盾的心情,既憎恨它在思想意识上和经济上对联邦德国的殖民化政策,又赞佩它的高度熟练的先进技术和光彩夺目的影片。然而,他在美国拍片是不成功的,只好返回家乡,拍标准的德国片。他之所以在西方影坛赫赫有名,是因为他的影片饶有新意,创造了自己独特的风格和样式——公路片。他的影片中情节已不重要,而是通过无休止的有趣的旅行,使观众充分领略到西方现代生活的情调和气氛。难怪一位美国影评家写了一本书,书的醒目标题是《任何人无法买到文德斯的眼睛》。

在影片《柏林上空》中,摄影师阿莱坎手中的摄影机就像是能看到一切的眼睛,能听到一切的耳朵,穿越公路、广场、台阶以及任何空间,穿透门窗和墙,瞄准了柏林人的日常生活。观众跟着摄影机来到纪念教堂、欧洲中心大楼、柏林国家图书馆、勃兰登堡门、东柏林电视塔、胜利天使、波茨坦广场、东柏林墙边的无人禁区、俾斯麦大街、正在拆除的兰舍茨桥、东柏林的梧桐树大街……这就是文德斯影片的一大特点,它既有“公路片”的特色,又明显地刻有欧洲“作者电影”的印记。可以说,文德斯影片中的每一个视觉画面上都有自己的签名。

文德斯影片的另一个特点是描写友情,大部分是男人之间的友情,可在文德斯的第13部影片《柏林上空》中却出现了男女间的爱情,而且女演员在片中占了很大的比例。《明镜》杂志的记者就此向文德斯提问:“你终于在你导演的第13部影片中首次表现了爱情;一位天使吻一个杂技女演员,甚至和她同床。这是否说明你已战胜了性无能?”文德斯回答说:“我又不是天使。你们说这是一部真正表现美好的爱情故事的影片是对的。在我的前一部影片《德克萨斯的巴黎》的结尾处,有一个小男孩拥抱他母亲的镜头,作父亲的允许了这另一种爱。在《柏林上空》中,我想继续表现爱,把某些东西作为可能的东西来表现。电影必须继续试着进一步为大众服务。电影会成为天使的。”

虽然导演本人有良好的愿望,可这部影片中用的旁白有英语、法语、德语等多种语言,有人的心声,喃喃自语……几乎无法使观众听得清楚,而且影片中的某些对白也是令人费解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