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伤的小鸟》剧情简介|鉴赏|观后感

《受伤的小鸟》剧情简介|鉴赏|观后感

1977 彩色片 90分钟

苏联莫斯科电影制片厂摄制

编导:尼古拉·古宾科 摄影:阿列克山德尔·克尼亚日恩斯基主要演员:尤奥扎斯·布德拉依季斯(饰成年的阿廖沙) 阿廖沙·切尔斯特沃夫(饰童年的阿廖沙) 阿列克山德尔·卡里亚金(饰捷尼斯) 尼古拉·古宾科(饰克里弗鲁契柯) 让娜·鲍洛托娃(饰安娜老师) 罗兰·贝科夫(饰军事课老师) 娜塔莉娅·贡达列娃(饰达霞) 盖奥尔吉·布尔柯夫(饰谢尔盖)

本片获1978年全苏电影节大奖,美国芝加哥电影节青铜奖,德黑兰电影节伊朗影评工作者荣誉奖,布鲁塞尔电影节最佳儿童演员奖,葡萄牙圣·塔列那电影节金葡萄奖

【剧情简介】

中年作家阿廖沙·巴尔捷尼耶夫从外地回到他曾经在那里生长的城市敖德萨,去寻找在战争年代失散的亲人,寻找他那失去的童年。在民政办事处,女户籍员耐心地为他翻档案,终于查出了一些线索,据档案记载:阿廖沙本人生于1940年,他有个姐姐叫娜塔莉娅·巴尔捷尼耶娃,1933年生,1947年已去世。阿廖沙还有两个哥哥,早在父母双亡时就成了别人的养子,都姓了养父的姓。一个哥哥叫捷尼斯·库斯柯夫,是位建筑师,档案材料里有他的地址。另一个哥哥叫谢尔盖·波戛尔采夫,他很不走运,现正在劳改营里,这已经是第三次被判刑了。阿廖沙感慨地告诉女户籍员:母亲去世的时候,他还不到一岁,是姐姐拉扯他度过那艰辛的岁月的,他一直到后来才知道自己还有哥哥,他不明白哥哥为什么从来没有找过他。

阿廖沙在敖德萨的小树林里漫步,他想起了那苦难的岁月:那时战争刚刚结束,他明确地知道他已没有父母了。他和姐姐与一群流浪儿一起东骗西偷地弄一点食物充饥。有一次,他去偷吃的,被人抓住,他和姐姐都被送到了收容所。他父亲的战友、残废军人柯里亚到收容所来领养了他,但柯里亚的妻子达霞容不得他,对他很苛刻。阿廖沙吃饭时,想再添一点汤,都要看达霞的脸色。为了阿廖沙,柯里亚经常要和达霞吵架。阿廖沙从柯里亚家逃了出来,又和姐姐一起过起流浪儿的生活。他们俩在海边走着的时候,阿廖沙才听姐姐说起他还有两个哥哥,二哥捷尼斯的养父还是个什么官,姐姐到他们家去过一次就再也不想去了。

阿廖沙瞒着姐姐按响了捷尼斯养父家的门铃,是肥头大耳的捷尼斯来开的门,阿廖沙自称是他弟弟,但捷尼斯向养母禀报后,养母说阿廖沙找错了门,把他关在门外了。1947年,姐姐死后,阿廖沙进了孤儿院。

现在,30年后,阿廖沙重返故地,他根据女户籍员告诉他的地址,找到了二哥捷尼斯。已成为著名建筑师的捷尼斯生活很优裕,他对阿廖沙很热情,一连招待他在家里享用了三天美酒佳肴,还把所有的藏书都给他看,他真没想到自己还有个弟弟是作家。他不明白弟弟为什么这样忧郁,在他看来,人应该高高兴兴地为享受而活着。

和捷尼斯的会见没有给阿廖沙孤寂的心带来温暖。阿廖沙茫然漫步在敖德萨的一座杂草丛生、荒芜多年的古老庄园的遗址,他想起了他那失去的童年……

那是1949年的春天,在这座过去属于贵族的旧庄园里,专为在战争中失去父母的孩子们办起了一个孤儿院。这里鸟语花香、绿草如茵,花园里有美丽的雕塑,但是却听不到孩子们的欢声笑语,孩子们的心灵都是受过创伤的。那时,阿廖沙才八九岁,他渴望着亲人的爱抚,他把孤独的心灵中的全部感情倾注在年轻的女教师安娜·康斯坦丁诺芙娜身上。他默默地注视着她,有时从窗口窥视安娜老师躺在屋顶上晒日光浴,有时在公共场合看她和男老师克里弗鲁契柯在一起表演节目。

孤儿院里新来了一个复员军人,他来担任军事课老师,他曾经指挥过一个连。他来报到那天,院长希望他竭尽全力把童年还给这些孩子们,因为他们遭受过的苦难太多了。军事课老师上课很认真,也很严格,但孩子们喜欢上他的课。阿廖沙回答问题时对答如流,军事课老师对他很满意。但阿廖沙最爱上的还是安娜老师的课,有一次,安娜老师拿来一个鸟的标本,给他们讲鸟为什么会飞翔。乘老师没注意的时候,孩子们把标本偷换成了活鸟,把老师都吓晕了过去,孩子们一哄而散,只有阿廖沙一直守着安娜老师。

阿廖沙最不喜欢的是克里弗鲁契柯老师,他特别严厉,严厉得近乎残酷,脸上很少有笑容。还有,他经常和安娜老师在一起,这使阿廖沙十分嫉妒,本能地对他满怀敌意。一天,阿廖沙独自一人在为安娜老师写一首,突然,他从窗口瞥见安娜老师坐在克里弗鲁契柯的自行车后座上从外面归来,还看到他们俩接吻,他简直不能容忍,抡起木棍把窗户的玻璃都砸碎了。正在这个时候,父亲的战友、几年未见的柯里亚叔叔来找他了,他送给阿廖沙一把短剑,剑柄上刻着一句话:记住你的父亲。阿廖沙很高兴,这把剑把他和父亲联系起来了。柯里亚叔叔嘱咐他好好珍藏起这把剑,别让任何人看见,以免被没收。柯里亚还替他打听到了他大哥谢尔盖·波戛尔采夫的地址。可那时,阿廖沙还小,又住在孤儿院,没有可能去探望这位大哥。

回忆到这里,阿廖沙记起了女户籍员说的:谢尔盖正在劳改营里。于是他立即到劳改营去会见他的大哥。劳改营的看守允许他们在一起呆三天,让哥儿俩畅谈一番。谢尔盖对人、对生活已失去信心,他对一切都持怀疑的态度,他认为人都是自的,对别人的痛苦都是漠不关心的。阿廖沙给他带去了父母的照片,谢尔盖生气地责怪母亲不负责任,逃避痛苦,抛下了孩子们,上吊自杀了,要不然,他的生活也许还不至于变成现在这样。

从劳改营出来,阿廖沙继续在孤儿院的遗址漫步,他忘不了后来在孤儿院发生的事情:

阿廖沙在孤儿院的好友瓦里亚·迦恩金每当看到孤儿院篱笆外战俘营的德国法西斯俘虏时,总觉得允许他们活着就等于是原谅了他们,但怎么能原谅他们呢?于是,他悄悄地贮存了一些雷管。上作文课的时候,老师让他们写:“我们的父亲们在伟大卫国战争中的功勋”。阿廖沙感到为难的是,关于自己的父亲,他知道些什么呢?瓦里亚·迦恩金却很快就交卷了,他脸色苍白,要求提前离开教室。谁知道,一提起父亲,就激起他对法西斯的仇恨,他带着贮存的雷管到篱笆旁去炸俘虏营,却把自己炸死了。这个经历了敌人的集中营能奇迹般地活下来的迦恩金,却葬身在自己强烈的复仇之火中了。在他死后,语文老师把他的作文读给同学们听,大家才知道他的父亲是给德国法西斯残酷地杀害的。

鉴于迦恩金的惨死,克里弗鲁契柯命令孩子们把私藏的武器都交出来。他在阿廖沙的枕头芯子里找出了柯里亚送给他的那把短剑。阿廖沙眼看就要失去使他和被战争夺去生命的父亲联系起来的唯一的东西了,他觉得站在他面前的就是敌人,于是他咬了克里弗鲁契柯的手,克里弗鲁契柯揍他,他愤怒已极地冲着克里弗鲁契柯大吼了一声:“法西斯匪徒!”

院长为此召开教师会议,众说纷纭,但军事课老师的意见是:失去父母的孩子是受伤的小鸟,对他们应备加爱护,不能再在他们的伤口上撒盐。克里弗鲁契柯打了“受伤的小鸟”,军事课老师表示再也不能与他握手。

会后,阿廖沙看见这位平时总是正颜厉色的克里弗鲁契柯独自坐在一间空旷的屋子里失声痛哭。阿廖沙第一次看到他没有戴手套:他的手被战火烧成了畸形。此刻,阿廖沙感到与克里弗鲁契柯之间的距离在缩短……

【鉴赏】

《受伤的小鸟》反映了幸存的儿童因在战争中失去了亲人,心灵受到了严重的摧残。电影并不打算向观众讲述曲折复杂的故事,他只是揭示了几颗受伤的心灵。影片以散文诗的形式展开,导演通过银幕形象表达了作家阿·特瓦尔朵夫斯基的一句话:“战争与孩子——世界上再也没有比把这二者联系在一起更为可怕的事情了。”在影片中,导演要给观众看的恰恰是这二者的联系。

影片用抒情的调子表明:战争虽然早已结束,然而它造成的后果却是久远的。它不仅影响了战争经历者的命运,而且还在下一代人的性格、心理、感情等方面留下了深深的印记。对许多人来说,战争并没有成为回忆,它没有被人遗忘,它似乎就在人们的身边,它造成的心理创伤在战争结束后仍然存在。影片中的小主人公们对战争并没有具体的概念,他们是由于失去亲人而感受到战争的阴影。他们中的有些人虽然没有死于战争期间,却在战争结束后因战争造成的变态心理而惨遭不幸。

影片的叙事结构是:成年的阿廖沙·巴尔捷尼耶夫回敖德萨去寻访在战争年代失去联系的两个哥哥,在寻访的过程中,他回忆起了自己不幸的童年。影片作者的意图是要让过去和现在交相映照,就像在镜子里看东西那样。这一意图赋予了影片的叙事结构以新的内涵。应该说,童年生活这一部分表现得非常引人入胜,现时生活却显得苍白、造作。成年的阿廖沙似乎就是去完成导演规定给他的任务:他寻访两个哥哥,漫步在古老庄园的遗址,回忆艰辛苦涩的童年。他不时地念诵着内心的独白,严肃地沉思着,甚至连微笑的权利都没有。成年的阿廖沙的形象有些概念化。

古宾科把故事发生的时间选择在1949年的春天,是有他的考虑的。春天是万物复苏、生机勃勃的季节。孤儿院美丽的房子、鲜花盛开的花园和春的气息是这样的和谐。然而这一切却与孩子们的情绪和精神状态形成了强烈的对比。阿廖沙经常站在窗口,他的心向往着春天的美,可他的心里没有春天,他的脸上没有微笑。阿廖沙生于1940年,战争爆发时,他还不到一岁。影片告诉人们,对孩子们来说,生在40年代这件事本身就是最可怕的悲剧,这悲剧就是不知道自己的父亲。当语文老师让他们以“我们的父亲们在伟大卫国战争中的功勋”为题做作文的时候,班上的孩子们几乎有三分之一对自己的父亲一无所知。阿廖沙也只是从父亲的战友——柯里亚叔叔那里听到过一丁点儿关于父亲的情况。知道自己父亲的情况的,只有迦恩金一个人。迦恩金的心灵的创伤是难以愈合的,他以自己的死来证明他不会忘记父亲的惨遭杀害。迦恩金这个形象处理具有极大的震撼力。他被炸死后,语文老师念他的作文这场戏使人的心都揪了起来,孩子们默默地听着,一点声音都没有。迦恩金在遗作中写道:“我对自己的爸爸记得很清楚。最后一次他来的时候是1946年5月来休假。我们还一起去看了焰火,随后他就回柏林他的工作岗位上去了。这一年的6月22日夜里父亲被杀害。他是被法西斯杀害的,凶手一直没有找到……关于妈妈,我一点都不记得了。等我长大后,我一定要当一个军人。我要让那些法西斯匪徒别以为我会忘记他们的所作所为。”迦恩金再也没有“长大”,他以自己的死证明了:他永远不会忘记法西斯的罪行。孩子们本来是不应当仇恨的,是战争教会了他们仇恨。

孤儿院篱笆外俘虏营里那个光着大肥肚子的俘虏使人联想起了费里尼的《81/2》中海滩上的那个胖女人。阿廖沙小时候从柯里亚叔叔家里逃出来后和姐姐一起在海边行走那场戏也使人想起了意大利的新现实主义影片。看来,古宾科很喜爱意大利电影,他的创作受到了意大利电影的影响。

柯里亚叔叔为了阿廖沙与妻子达霞吵架这场戏有点落俗套,在许多影片中都有类似的安排:一个心地善良的丈夫往往有一个庸俗小市民意识很浓厚的妻子,尽管娜·贡达列娃的表演还是很出色的。

影片的画面处理很有隐喻性。已成为作家的阿廖沙·巴尔捷尼耶夫回到孤儿院遗址这场戏中,古老的庄园已荒芜,枝头上有两只鸟,似乎它们是从过去的年代回到这里来的,而孩子们就是小鸟……战争已成过去,但它的印记还留在大地上。影片中,这些都有具体的表现:树林里长着荒草的战壕;不知名的战士的孤坟……环境的真实感加强了影片的气氛渲染。

古宾科在画面色调的运用上也有精心设计。孩子们星期日去海边郊游这场戏,基调是白色的:荒凉的河岸、白色的沙石、安娜老师的白色连衣裙、沙滩上铺着长长的白色桌布,这一切,象征着孩子们纯洁而孤寂的心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