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信人》剧情简介|鉴赏|观后感
1970 彩色片 105分钟
英国埃米影片公司摄制
导演:约瑟夫·洛西 编剧:哈罗德·品特(根据L.P.哈特利小说改编) 摄影:杰弗里·费希尔 主要演员:朱莉·克丽斯蒂(饰玛丽安) 艾伦·贝茨(饰特德·伯吉斯) 迈克尔·雷德格莱夫(饰老年利奥·科尔斯顿) 多米尼克·格尔德(饰少年利奥)
本片获1970年戛纳电影节金棕榈奖;1971年英国电影学院最佳男配角、最佳女配角、最佳编剧、最有前途新演员四项奖。
【剧情简介】
老年的主人公利奥的画外音:“过去犹如异国他乡,那时人们的处事方式与今不同……”接着便是50年前(1900年)的闪回……
英格兰诺福克郡某农村一个酷热的夏天。家境中落的学生利奥应邀到其同学马库斯的家——布兰德姆庄园作客。那如茵的草坪,豪华的客厅、卧室、餐厅、家具,那阳台和大楼梯,都使他感到顿时进入了一个新的天地。
利奥是个孤独、内向、性情有些怪僻的13岁男孩。在学校里常被同学们欺侮。但他的诅咒术曾使两名捉弄过他的同学从房顶上摔下来而被截肢,从而使他获得小小的名声。马库斯·莫兹利一家对此传闻似乎颇感兴趣。马库斯的父母虽然对他来作客表示欢迎,但并不使他感到亲切。而马库斯的姐姐,漂亮的玛丽安,却对他深表关切。利奥的衣着显然不能适应炎热的气候。玛丽安便带他去诺里奇购买一套夏装,作为给他的生日礼物。一次,当利奥跟随他们全家去河里游泳时,他看见特德·伯吉斯也在那里图凉快。他是在河的另一边农庄干活的佃农,是个颇有男子气概的典型的庄稼汉,游泳潜水技艺娴熟。经过与玛丽安的多次交往,少年利奥渐渐对她产生了一种神秘的好感。他把她视作自己心目中的女神。不久马库斯得了麻疹,利奥只好单独行动。他和来访并欲向玛丽安求婚的休·特里明厄姆子爵相处融洽,子爵对他友好亲切,不是请他带话给玛丽安,就是请他把玛丽安寻找回来。因此他把利奥称作是墨邱利——为希腊众神中传信之神。一天下午,利奥独自一人奔向特德·伯吉斯的农庄。当他自由自在地从一堆干草上滑向地面时,无意间触到了一把草耙,致使膝部出血受伤。伯吉斯闻声从屋里赶来,为他清洗包扎伤口。谈话间,伯吉斯弄清了利奥的来历,并确知他有跟玛丽安单独交往之便,于是便让他给玛丽安带封信,就这样利奥为他们第一次充当了传信人,而他根本不知道传的是什么信。玛丽安也由此对利奥另眼相看,恩宠有加,并不时让他传信给特德。起初,利奥对他能为心中的女神做点有益的事感到喜悦与自豪。一次,当玛丽安将一封待传送的情书塞给利奥之后,休来到了他们中间,并带走了玛丽安。就在他奔向农庄的途中,在一棵大树底下,他拆看了信件。信件的内容使他感到震惊与痛苦。他觉得自己感情上受了欺骗,于是向特德表示今后不能再继续为他送信,因为马库斯麻疹已经痊愈,他们要一起行动,他不便再为他传信。言谈之间利奥急切地想了解男女相悦的底细。特德表示,只有在他继续充当传信人的条件下,他才会公开秘密。
村里的人无论贫富,间或也一起聚会。在这样的一次聚会中,利奥和特德都参加了板球赛并唱了歌。而为特德唱歌作钢琴伴奏的就是玛丽安。
不久,利奥从马库斯那里得悉玛丽安将同子爵成婚。这更使利奥内心痛苦与不安。继续为玛丽安与特德传递书信尤其使他受到良心上的谴责。他的犹豫态度曾招致玛丽安骂他无情无义。他在特德那里也流露出不愿再传信的意思,于是后者百般劝慰。利奥深感自己已被成人利用,他急迫地想了解特德与玛丽安间究竟有什么事,但特德仍是含糊其词。这使他更感到困惑、孤独和沮丧,于是他给母亲——他唯一的亲人写了一信,希望提早回家。他也不时向休提出心中的疑问,比如说,他对男女偷情如何看法,他对特德有些什么想法等等。但是利奥眼下已无法摆脱困境。
同子爵谈话后他决定去农庄与特德告别。特德这回表示愿意将男女间的秘密向他公开,但利奥说已经无意探究这类事情,因为其它人也会讲给他听。此外,他发现特德完全清楚玛丽安与特里明厄姆子爵的关系,不过他并无离开农庄的打算。利奥再次给玛丽安带回了有关幽会时间的信件。当他询问玛丽安为什么不能与特德成婚时,她的回答是“因为我不能”。又问她为什么要与休成婚时,回答是“因为我必须和他成婚”。这种无可奈何的回答不由使利奥深感同情。利奥的母亲这时给儿子写来了回信。她说提早离开布兰德姆庄园就是对主人的忘恩负义,她要儿子无论如何再待十天回家——谁也不能指望天天都过得那么称心如意。
利奥的生日终于到来。莫兹利夫人和她全家为利奥准备了生日蛋糕和庆祝活动,只是天公不作美。玛丽安那天又要求利奥为她传信,两人正为此争执,莫兹利夫人忽然出现。她对两人的行动十分怀疑,于是把利奥带到一边仔细盘问,深信女儿要他传递的信里必有隐情。利奥不肯出示信件,只是支吾搪塞。莫兹利夫人一时也难作决定。将近下午6时,生日聚餐的时刻已经到来,天仍下着大雨。利奥和莫兹利一家人都在等着玛丽安外出归来,但她迟迟没有露面。派人寻找也无下落。莫兹利夫人再也按捺不住,一把拽住利奥,逼着他一起去寻找女儿。他们终于在一个草棚子的角落里发现了一对正在交欢的情人:特德和玛丽安。
丑闻败露后特德自尽,但这一事件及利奥所目击的一切在他的感情上留下了永久的伤痕。他一生中始终没有娶妻。50年后他再次来到诺福克郡的这个村子。他通过玛丽安与特德的孙子找到了玛丽安。从她的谈话中他得知,休对她一直很信任,不愿理会旁人对她的任何非议。她的身份仍然是特里明厄姆夫人。但她的孙子不常去看她,并对她抱有成见。他曾爱上了一位姑娘,却不愿向她求婚,总觉得自己受了邪。于是在这次会晤中她再次请利奥当一回传信人,把50年前的事原原本本地告诉她的孙子,以消除他们间的隔阂;她让利奥告诉她的孙子要大胆求爱,并应该为自己的身份,即为自己是玛丽安和特德的后代而感到骄傲,为自己成为“如此幸福与和美”的人而感到骄傲。
【鉴赏】
这是约瑟夫·洛西和著名英国剧作家哈罗特·品特合作拍摄的三部名片之一(另两部是1963的《仆人》和1967的《事故》)。它在电影语言、技巧的运用上都极有特色。影片所述虽是豪门小姐和“乡村野夫”之间的爱情故事,但全片没有直接表现情人幽会、倾吐衷肠的场景。他们的感情是通过私下的目光交换、通过信件的来往来表达的。影片还成功地运用以景表意的手法,通过盛夏酷暑、苍蝇嗡嗡飞叫等诱发情欲的氛围营造,让观众去感受男女主人公之间的强烈恋情。编导通过这种曲折的表意方式,意味深长地表明这段恋情是完全与社会现实悖违的,它是受压制的,是不能公开表达的,这是形式服务于内容的一个范例。
洛西精心地、一丝不苟地创造了对比鲜明的两种环境、两个世界:庄园的高贵、井然有序和特德所居农庄的自然天地。庄园的生活是英国等级制度的一个缩影。一切都是那么循规蹈矩。早餐之前,主仆都要跪祷;午茶则在花园里进行。餐具的光洁齐整与周围自然环境的精心修饰,显示出上等社会的生活氛围。庄园的外观和布置也有一种阴森之感。利奥来到这座庄园时,观众和他一起看到了府邸的大楼梯。它给人以强烈的等级感。在这座庄园住宅中,不仅主仆有别、男女有别、上层楼与下层楼之间有别,即便是同一家人,人与人之间也存在着一种难以言状的隔阂。房间空大,气氛森严:早餐厅看去像是一座小教堂,正餐厅则华贵异常。庄园女主人莫兹利夫人每日身居餐桌的上座,她的权威不容任何人挑战。她向每个人发号施令,她和坐在餐桌另一端的丈夫也很少交谈。在这座宅第里,各人都有自己的房间、自己固定的餐位、自己占据的一块草坪。玛丽安常用的吊床看来就是她的一个独立的小天地。
特德的农庄的气氛则迥然不同:农舍的房间又小又简陋;餐桌系用粗木制成。牲畜的鸣叫意味着自由自在,意味着自然的生气盎然。特德潜入河里游泳。他时时在地里劳作,同大自然如此合拍和协调,是个自然之子的形象,在等级森严的环境中长大的玛丽安钟情于他,编导是深有用意的。当利奥与特德首次相见时,洛西使用了较拍摄庄园的正规场景更为开放、流畅的摄影机移动方式。他们通过田野时,那跟踪两人的推拉镜头和长镜头创造了一种空间的扩张感。观众可以感到利奥此刻的亢奋和喜悦,感到他从庄园的陈规束缚中“解放”出来的舒畅心情。
就是在这样的对比中,编导表达了对庄园矫饰生活的贬斥和对农家生活的褒扬,同时也预示了在等级森严的现实社会里豪门小姐与庄稼汉之间的爱情必将是个悲剧。
除了在画面效果方面的精心构思之外,导演还运用音乐使影片获得一种独特的节奏、条理性和推动力。从影片起始到最后高潮,音乐的作用始终是重要和明显的。洛西用浓郁、富有浪漫气息的音乐来加强利奥从庄园走向农庄开阔的田野时的气氛;音乐主旋律的断续、不连贯的节奏代表着传信人步伐的移动,也表现一种仓促迫切的心情。例如当利奥从马库斯那里了解到玛丽安与休婚事已定,而玛丽安仍要他秘密给特德送信时,他表示不愿再干。显然利奥与玛丽安、休及特德三人都有着良好的关系。根据他对世事的理解,他不愿在三人中出卖任何一方。但此时玛丽安声称传信之事与休毫不相干,并把利奥在传信问题上的迟疑归之为忘恩负义,甚至还问他需要多少钱。可见少年此时精神上所受的压力、痛苦和委屈。当他终于无可奈何地抓过信件转身奔向田野时,洛西使用了先寂然无声、随之音乐迟起的手法。在行程中观众可以听得出由急速转至缓慢的乐声;在即将到达农庄时,导演再次使用了音乐突然中止的手法。这种形象与音乐奇妙的对位充分表达了当时的特殊气氛。
在将原著搬上银幕时,编导在今昔时间的处理上显示了独特的风格。小说一开始是个序幕,序幕中老年利奥发现了自己少年时代所写的一份日记。小说的主要部分就是再叙布兰德姆庄园里那个不幸的夏天。小说的结尾则是一个后记,读者从中可以得悉那个故事后来悲剧性的结局以及它对利奥的灾难性影响。最后小说以利奥回到诺福克的那个村庄而告终。影片删除了序幕与后记,而采用双重时间段对位的手法:一个时间段是1900年夏天发生的事件;另一时间段是50年代垂老的利奥重访诺福克,见到玛丽安的孙子与玛丽安本人的情节。影片开始便是老年利奥的回忆,故事发展到中间便开始不时出现利奥“现在”回到村子里来的场景。这些场景的插入片段愈来愈长,先是表现他驱车来到村庄,随后他与玛丽安的孙子相见,最后显示了玛丽安如何请他再当一次传信人:让老年利奥去告诉她的孙子,她过去怎样与特德私下相爱……对于这种今昔时间上的反复跳跃及某些片断的明显空缺,观众起初会感到十分突兀:那个灰发的老人究竟是谁?那新式的汽车开到这村庄来到底是干什么?经过思考观众才会猜想到他就是老年利奥。这样观众在得知这场恋爱的悲惨结局时也逐渐觉察到这一事件对利奥的一生所产生的严重后果——他的茫然若失、面如死灰的神情对此作出了回答。观众对洛西设计的这座时间迷宫一旦理出条缕,也就领悟到了事件的悲剧性所在——英国的封建等级制葬送了多少人的幸福!受害者不仅有特德和玛丽安那样的直接当事人,而且还有利奥及玛丽安的孙子这样的无辜者。
影片结尾时玛丽安要她的孙子大胆求爱,并应以自己的祖父母蔑视封建陈规、敢于自由恋爱而自豪。这一方面表现了玛丽安的造反精神50年如一日,另一方面也反映了时势的变迁,生活在今天的年轻人再也不用像他们的祖辈那样压抑自己的情感,埋葬自己的爱情了。这与影片一开始老年利奥的画外音“过去犹如异国他乡,那时人们的处事方式与今不同”首尾呼应,观众从中不难得出自己的结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