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女小渔》剧情简介|鉴赏|观后感

《少女小渔》剧情简介|鉴赏|观后感

1995 彩色片 103分钟

中国台湾中央电影事业股份有限公司摄制

导演:张艾嘉 编剧:张艾嘉 严歌苓 摄影:乔·迪萨尔夫 主要演员:刘若英(饰小渔) 庹宗华(饰江伟) 丹尼尔·楚维堤 (饰马里奥·莫拉堤) 玛姬·杜赛 (饰丽坦)

本片获1995年亚洲及太平洋地区国际电影节最佳影片,最佳编剧、最佳女主角、最佳艺术指导、最佳音效五项奖

【剧情简介】


小渔今年24岁,与男友江伟千里迢迢从中国上海到美国纽约。江伟28岁,以学生身份到美国,在渔行当搬运工,半工半读。江伟妈妈怕江伟找个外国女子当妻子,要小渔到美国陪男友江伟。小渔无法取得永久居留权,她在唐人街成衣厂当非法劳工。他们住在一起生活清苦,压力很大。他们生活圈子很小,为了能取得长期居留权,江伟设法为小渔安排一段假结婚,希望通过这个方法能为小渔取得绿卡,继而入美国籍。经老板介绍,她与年届60的美国籍的意大利老头马里奥·莫拉堤假结婚。

马里奥年轻时候是一位左翼作家,曾因参与反对美国侵略朝鲜和侵略越南战争的政治活动,一度入狱。当年他甚有理想,但可惜到头来一事无成,老来变得消极颓废,除了赌钱什么兴趣也没有。也就是因为赌钱,欠下一笔债,需要与小渔结婚的协约金25000美元,来还清债务。

小渔与马里奥虽然是假结婚,但江伟总觉得有点酸味,小渔反而安慰他。婚礼后,大家以为只要假以时日就可以拿到绿卡。谁知竟然有移民局官员突然来检查。为了不露破绽,以免小渔被抓走,押送回国,小渔只好搬到马里奥家,与马里奥假同居。马里奥开始非常不习惯,但小渔是一个安静温纯的女孩子,马里奥也不能对她怎样,小渔做可口的中国饭菜给马里奥吃,马里奥对小渔有了好感。

马里奥的旧好丽坦回来了。马里奥和丽坦原是一对夫妇,因马里奥入狱,俩人分居很久,关系时好时坏。丽坦是酒廊的歌手,一直在各地流浪,每次回到纽约,还是和马里奥在一起,丽坦以为自己很爱马里奥,但马里奥潦倒令她没有安全感。她这次回来一进门,就见到年轻的小渔,令她受不了,立即把小渔轰走。江伟不甘心让这件事失败,小渔亦惟有不理丽坦,继续住下去。丽坦见到这个女孩子,感到自卑又嫉妒。她偷看小渔洗澡,处处想办法令小渔难堪,这样做反而使马里奥反感。有一晚马里奥和丽坦大吵,第二天丽坦便走了。一星期后,丽坦竟然染了一头黑发回来,焕然一新,要与小渔一争长短。

丽坦回来,见到马里奥坐在打字机前打字,马里奥竟然重新开始写作。移民局通知马里奥和小渔星期一去面试,马里奥特意到成衣厂通知小渔,小渔提前放工,跟马里奥商量如何应付面试。马里奥顺便带她去看历史建筑。

江伟到马里奥家找不到小渔,和丽坦恶言相向。移民局官员又来突袭核查。丽坦赶紧把江伟推到窗口底下藏匿,准备自己应付。小渔和马里奥刚好回来,丽坦在移民局官员面前故装欢迎马里奥夫妇回来,装作自己是马里奥的表妹吃醋生气先行离开。移民局官员看了小渔卧室床上的马里奥著作,看不出破绽就走了。小渔把窗口底下的江伟放进屋内,江伟吃醋不问青红皂白,打了马里奥一顿。第二天,马里奥身体开始感到不适,咳嗽,心口痛,肺心病复发,日见加重。小渔到江伟住处苦等,江伟彻夜不归,原来江伟与来自上海的画家莎莉鬼混。

小渔到酒廊找丽坦,希望丽坦回到马里奥身边,但丽坦明天又要走远路。丽坦告诉小渔,她很高兴小渔的出现。丽坦说小渔能给马里奥的,并不是她能做到的。她叫小渔好好照顾马里奥。到移民局当天,马里奥特意打扮整齐,小渔面试终于过关,马里奥向小渔致贺。江伟当然很高兴,与小渔一阵激情,叫小渔明天立即离开马里奥的家。马里奥努力写自传,病情恶化。小渔尽量想为他做些什么。江伟来接小渔,在电话亭挂电话上来,小渔哭着说马里奥病重,要求留下照顾老人家几天,江伟认为小渔没有责任这样做,告诉小渔如果不在5分钟内离开,随她要呆多久就呆多久,江伟要她做出抉择。小渔回到马里奥卧室,马里奥已安静去世。小渔帮他盖好被,悲从心中涌来,江伟忍不住走上楼,站在门外,但他知道小渔并不是他可以控制的了。他提不起勇气敲门,小渔隔着门,心中戚戚然。她听见江伟走下楼梯,自行开车走了。小渔望着马里奥慈祥的面庞,痴呆窗口片刻,忍不住泪流满面,把窗帘拉拢。

【鉴赏】

张艾嘉祖籍山西五台县,1953年在台湾出生,她出身于书香家庭,外祖父魏景蒙是著名的新闻事业家,担任过国民党中央通讯社社长、新闻局局长,中国广播公司总经理、国策顾问。母亲叫魏淑娟,父亲张文庄是飞行员,家庭本很幸福。父亲奉命去美国接返台的叶公超,飞机在新竹上空碰上一股强气流,机毁人亡。张艾嘉从小在台北的美国学校读书,后到美国求学。她能讲一口流利的英语,聪明、伶俐、活泼,高中毕业16岁时,被女制作人翟瑞沥发掘,到台湾电视公司唱中外歌曲,主持热门的音乐节目。她唱热了歌曲 《热恋》,又与友人成立果实唱片公司,在流行音乐中闯出一片新天地。

1972年以艺名张爱嘉赴香港,为嘉禾公司主演电影《龙虎金刚》及《黄面老虎》,以本名回台湾影坛发展,走红后活跃在台港两地。1976年,饰李行导演的《碧云天》里第二女主角俞碧涵,是一个受继母虐待的少女,被女老师拯救,为报答恩情,借腹给不孕的女老师生子。张艾嘉细腻有致、层次分明地表现了角色受苦、感恩,欢愉,以及对主人似爱似离,最后断然摆脱居妾地位,与亲生骨肉分离的种种复杂心情。因表演精湛,获当年金马奖最佳女配角奖。1977年,在李翰祥的《金玉良缘红楼梦》里,与林青霞分饰林黛玉和贾宝玉。又主演台港武侠大师胡金铨《山中传奇》、资深导演陈俊良的《茉莉花》,此间曾学习编、导、摄影等技艺。1979年嫁给驻香港一位外籍记者,因性格、年龄、兴趣、生活习惯不同,终于离婚。在香港与梁淑怡等人合组比高电影公司,聘香港电视台女导演许鞍华导电影《疯劫》,由她自己主演,此片是香港电影新浪潮的里程碑,还出品《有你有你》。同年回台湾,在电视台主持综艺节目,灌录唱片,拍广告,制作单元剧。担任过白景瑞导演的《门里门外》、丁善玺导演的《八百壮士》等影片的配角。1980年,她为嘉禾公司替因车祸突然去世的屠忠训执导未完成的影片《某年某月某日》(《旧梦不须记》),成绩平平,却给了她初执导演筒的实务锻炼。1981年主演柯俊雄导演的《我的爷爷》,饰伺候公公无可奈何、忍耐到精神几近崩溃的儿媳妇,获1981年第18届金马奖最佳女主角奖。并先后灌录流行一时的《也许》、《童年》等数张专集唱片,大受好评。

1981年在台视与陈君天、台湾资深导演宋存寿,借鉴香港电视台培养电影人才,掀起香港电影新浪潮的宝贵经验,利用台视制作单元剧机会,有意识地培养新导演,联合制作《台视综合剧场——十一个女人》。张艾嘉导演其中一集《自己的天空》及演出 《释情》、《随缘》两集。1982年以台湾中影为本营,掀起台湾新电影风潮。一向以出品卖座喜剧片知名的香港新艺城公司,在台湾成立分公司,1982年年底由张艾嘉出任台湾分公司总监。张艾嘉采取与总公司有别的制片路线,偏重台湾本土的文艺片,在商业之外也兼顾到艺术。在她的策划和总监之下,1983年制作了4部作品,延续了电视剧《十一个女人》时代提拔新导演理想:由虞戡平导演歌舞片《搭错车》,在两岸轰动一时;具旺盛创作力的中生代导演林青介导演《台上台下》(张艾嘉主演);杨德昌的《海滩的一天》(张艾嘉主演),是张艾嘉与中影合作的新电影里程碑;及张毅导演的《带剑的小孩》。当年台港中颇有权威性的《天下杂志》把张艾嘉列为新一代精英领导人物,而台港有的影评家把她视为“新导演之母”。作为演员,张艾嘉是一位杰出的影视表演艺术家,至今她主演著名的电影有《海滩的一天》、《台上台下》、《最爱》、《春秋茶室》、《人在纽约》等,多达近百部。1987年9月,主办英国伦敦电影节的英国国立剧院在该院举办“张艾嘉回顾展”,放映她的电影和电视,足见她在欧美世界的影响。1980年她主演的《我的爷爷》和《最爱》分别荣获18届、23届金马最佳女主角奖。1980年她导演《旧梦不须记》后,先后导演的作品有:《最爱》(1985年自编、自导、自演,获金马奖最佳女主角奖)、《黄色的故事》(第三段,1988年)、《莎莎嘉嘉站起来》(编导,1991)、《梦醒时分》(编导,1992)、《新同居时代》中的《未婚妈妈》(编导,1994)和《少女小渔》(编导,1995)、《今天不回家》(1996)、《心动》(1999)。她编剧的电影作品还有《阿郎的故事》(1989),《哥哥的情人》(1993),是台港杰出的能演、能导、能唱、能编的电影全能人才。其中《少女小渔》在1995年雅加达举办的第40届亚洲及太平洋地区国际电影节上获最佳影片,最佳编剧(李安、张艾嘉)、最佳女主角(刘若英)、最佳艺术指导、最佳音效五项大奖。《今天不回家》获1996年第41届亚太影展最佳编剧(李岗、张艾嘉),参加第69届美国奥斯卡外语片竞赛、第3届上海国际电影节和加拿大多伦多影展等。她导的《心动》被《时代》周刊评为1999年全球最佳影片之一。张艾嘉参加加拿大和法国合资拍的《红色小提琴》演出,被金球奖提名最佳外语片。

作为台港重要女性电影导演之一的张艾嘉,是台湾光复后大陆去台人员第三代,她长年在美国、台湾、香港,学习、演出、拍片、导戏,她的电影视野较为广阔,题材触及中国女性在台湾、香港、美国的生活。她细致地描绘她们的处境、遭际、命运、前途,从不同的角度和手法,探索当代女性如何重新建立自我身份及人际之间的感情。她的影片多具有女性自觉意识,把微观的心理与宏观的世界交汇在一起,披露、展示女性敏感纤细、丰富复杂的内心世界。尽管张艾嘉的影片未必有严谨的结构、磅礴的力量,却有女性导演那种特有的细腻含蓄。她的作品温馨可人,时时会闪耀着一些慧黠,隐藏着某种神秘,透露出淡淡无奈,她的影片平实,角色有血有肉,可信,处处表现出一种质疑传统女角色的观念和不妥协的态度。她的影片十分注意保持着一份诚意与尊重,十分注重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的发掘,关怀人的内心世界。在她的影片里,融入了她的生活和经验,带有国际视点又有中国传统文化意识,有对中国历史文化的认同和时代的使命感,更多带有对中国人的一份浓浓感情。

《少女小渔》凸显中国女性外柔内刚的性格,表现她们在异邦生活,面对压力和冲击后的觉醒。有评论认为,这是一种“中国女人美德,这种美德就是一种很纯真的爱”,是台港电影中近年来少见的完整、真实、令人(尤其是同样徬徨在传统与现代之间女人) 难忘的银幕女性的形象。

此片原是李安申请台湾电影辅导金1000万元台币,计划由李安自己来拍的,因他忙于到世界各地为《饮食男女》作宣传,无法抽身导演此片,就让擅长拍女性电影的张艾嘉执导。《少女小渔》改编自严歌苓的短篇小说,张艾嘉把故事的背景自澳洲的悉尼改到美国纽约,对小渔这个角色也作了较大的更动,与原来李安的男性看法不同,在人物塑造上,江伟、马里奥比原作小说要丰满得多。既是大陆移民在美国,又是中西文化冲突中少女成长的故事,让人看到一种发达国家现代大都市环境底下一个小人物的处境。导演从自身女性的观点,透过小渔的性格变化,叙述一个大陆女移民在美国重新认识自己,走出自己一条路的过程。比起以往只关心非法移民流落异乡心态的作品来,其内容、层次更为丰富多彩。

小渔温情、纯真、善良,又外柔内刚、执著和具有韧性。她虽然处境很被动,不得已做了很可笑或说很愚蠢的事情,但她的出发点中有爱和给予。她有一种传统东方女性的美德,但这不是这部影片的主旨和呈现的重点,仅作为小渔自我意识觉醒的背景和对比,用来酝酿她的自觉,衬托她的改变。来自中国的江伟、小渔与生活在西方社会中的马里奥与丽坦两对伴侣形成复杂的关系。因小渔要获得在美国的长久居留权与意大利老头马里奥假结婚,与马里奥是有名无实的夫妻关系。小渔为维持生活四处奔波,承受来自江伟、马里奥、丽坦三方面的压力。她没有传统女性的自艾自怨,她并不因男友的干预而对现实屈服,也没有在五光十色的西方都会里迷失流离,也没有刻板印象中“时代女性” 的骄矜冷峻。

反而,小渔以她一贯的待人处世的准则对待和感染身边的人,甚至无视对方的敌意和恶意。小渔对马里奥理解、同情,对马里奥的关心也予以回报。她坚毅的生活信念和善良,无形中打动了马里奥,她是一种启示,一盏明灯。马里奥起初对小渔陌生,渐渐被小渔感染。马里奥参加过反战集会,是位美籍意大利作家,曾经积极激进过,晚年负债累累。遇上小渔后,生命有了动力,变得积极,不再潦倒落魄,重操写作故业,还把家居收拾得井然有序,为小渔做菜备饭,彼此接近,日渐投契、亲近。他尊重小渔,还教小渔要学习尊重自己。马里奥看到自己缺乏小渔那样人与人之间的关爱,重新认识自己生命的价值。影片后段的矛盾冲突达到高潮,小渔假结婚面试成功,可以正式跟马里奥“分居”。在她提取行李离去时,马里奥病情危急,她苦苦恳求江伟给她时间留下,照料马里奥。最后,即便男友离她而去,她也要恪守人与人之间的爱和知恩图报的道义。

江伟极度自私又霸道,江伟对小渔看管,也不过把她当作私有财产,发泄性欲,是物化心态作祟,他会为了绿卡要求小渔与别人假结婚,在婚礼公证时则一脸窝囊,夜里再以近似强暴的方式向小渔索取性的满足,证明自己是真正拥有她的人。他可以背着小渔跟来自上海的酒吧女莎莉到住所做爱,却又回过头来怀疑女友的忠诚,对纯洁的小渔肆意凌辱。小渔要留下照顾马里奥,江伟催逼小渔要立刻在去留二者间择一。小渔几经挣扎,在她的归宿生变——情人另寻新欢时,她的人生态度不为之动摇。影片结尾时她拉上窗帘,面色惶然在暗室里呆坐,影片以写实手法细腻地表现了在人生转折时小渔的选择,她的独立自主的人生自此展开。江伟走了,这时马里奥也病逝身亡,结局是小渔一次成长的历程。

影片故事平实,描绘细腻,人物都生动而写实,对中国人的两性关系描写自然而深刻。影片着重于角色的关系,内容生活化,简约了地区生活的描写。情节节奏与当代都市女性的快速的生活步调合拍。

张艾嘉一向对女性内心的感情刻画得细腻而深刻,她擅长用镜头表现人与环境的关系。张艾嘉本身是演员出身,又是导演,能控制演员的心态,让演员培养和控制情绪,做到准确、自然,使角色内心的喜怒哀乐,也能较准确细腻地溢于言表。此片刘若英饰演的小渔,情感含蓄内敛,表演自然、细腻。外国演员不论在情绪上或音量控制上恰到好处,能把角色的神态、动作,人物对白,思维融入角色中。影片好些地方表现得太白,像制衣厂一段讲出妇女辛酸,似乎给人有画蛇添足之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