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丑八怪》剧情简介|鉴赏|观后感

《丑八怪》剧情简介|鉴赏|观后感

1983 彩色片(宽银幕) 117分钟

苏联莫斯科电影制片厂摄制

导演:罗兰·贝柯夫 编剧:弗拉吉米尔·热列兹尼科夫 罗兰·贝柯夫(根据弗拉吉米尔·热列兹尼科夫同名小说改编) 摄影:阿纳托里·穆卡谢伊 主要演员:克里斯季娜·奥尔巴卡依婕(饰列娜) 尤里·尼库林(饰尼柯拉依·别斯索里采夫) 叶列娜·萨纳耶娃(饰玛尔戛丽塔·伊凡诺芙娜) 米佳·叶高罗夫(饰吉玛)克赛尼娅·费里波娃(饰米洛诺娃)



本片获1986年苏联国家奖金




【剧情简介】

这是莫斯科附近的一座古城,经常有旅游者到这里来参观十五六世纪的古建筑艺术。河边,露天舞台上军校学员乐队的排练演奏给这座古城增添了勃勃的生机。

为了照顾孤单的祖父,列娜·别斯索里采娃的父母让女儿离开莫斯科,到这座古城来就读。12岁的列娜成了六年级二班的插班生。列娜长得不好看:胳膊和腿都很细瘦,嘴大得笑起来一直咧到耳朵根,衣著也不时新,同学们都嘲笑她,称她为“丑八怪”。她爷爷尼柯拉依·别斯索里采夫更是寒碜,穿着打补丁的衣服,腰上还系着皮带,但却花钱收购自己的祖父——已故名画家彼得·别斯索里采夫的绘画作品,列娜的同学给他起了一个外号:“穿叫化子衣的”。

一天,爷爷在街上看到同学们正在欺侮列娜,他们嘴里喊着“丑八怪”追逐她,对她拳打脚踢,爷爷从地上扶起了列娜。回到家里,爷爷问列娜同学们打她的原因时,她说:“我是丑八怪,是畸形人,是叛徒。”而且说她背叛的正是爷爷,因为她也觉得爷爷给她丢脸。她嚷嚷着要离开这里,回妈妈身边去,爷爷坚决不让她走,问她这一切是怎么回事?她向爷爷陆陆续续地叙述了她到这座古城上学以来的遭遇:

列娜第一天到学校去,同学就在她面前取笑她爷爷,并叫她“丑八怪”,她丝毫没在意,还以为他们对她是善意的。班上那些学时髦、追求新潮的小姑娘、小伙子们都歧视她,只有聪明、英俊,在班上很有威信,家里又有钱的少年吉玛对她很友好,经常维护她,为她抱打不平。班主任兼文学课老师玛尔戛丽塔·伊凡诺芙娜向全班宣布:她即将到莫斯科去结婚,等秋天放假时,打算带大家到莫斯科去游览。吉玛建议:去莫斯科的费用别伸手向父母要,应该自己以劳动去挣钱。在劳动的时候,吉玛对列娜很照顾,有的同学取笑他们是“未婚夫”和“未婚妻”。由于同学经常在列娜面前说她爷爷一副穷样、寒酸相,列娜也开始为爷爷感到羞愧,有时,她在街上见到爷爷,甚至往门洞里躲,不想正面见到他。

在列娜的心目中,吉玛是一个无所畏惧的英雄,既勇敢,又正直、聪明、漂亮、谦逊。她对吉玛说,要终生与他成为好朋友,吉玛表示同意。一天,全班同学逃课去看了一场电影,玛尔戛丽塔老师追问吉玛大家为什么不来上课时,吉玛如实地说了。老师气得取消了带同学们秋游莫斯科的安排。列娜凑巧来到教室门口,两个人的对话她都听到了。由于六年级二班同学的操行得了两分,班主任玛尔戛丽塔也受到了校方的处分。列娜对爷爷说,她原以为吉玛会把他与老师的谈话告诉同学们的,但吉玛始终瞒着大家。

同学们盼望已久的莫斯科之行告吹了,大家都很气愤,一定要找出向老师告密的“叛徒”。吉玛因为怕丢失自己在班上受人尊敬的地位,不敢站出来承认,列娜为帮助吉玛摆脱困境,勇敢地向大家承担了 “叛徒”的罪名。于是,一个外号叫“铁图钉”的女同学米洛诺娃宣布要对“叛徒”实行“孤立”,不准任何人搭理列娜,让大家都鄙视她,如果有谁违反规定与列娜说话,那就将对这个人也实行“孤立”。“铁图钉”还提醒吉玛不要袒护列娜,否则,将受到严厉制裁。吉玛心里很矛盾,在列娜面前他感到愧疚,但为了保护自己,他不敢向大家“坦白”。吉玛和列娜在理发馆偷偷会面,吉玛假惺惺地问列娜什么时候向老师说了实情?列娜告诉他,那天她已听见了吉玛与老师的全部对话。吉玛说:他如现在就承认此事,同学们也不会相信的,他打算以后再向大家坦白。他还让列娜为他保密,先别告诉任何人。但由于胆怯和自私,吉玛始终不敢站出来承认是他向老师说了实话。

由于去不成莫斯科,假期里,大家闲着无聊,于是,对列娜的凌辱和迫害就加剧了。同学们唆使吉玛戴着野猪的面具到列娜家的窗口去吓唬列娜。“铁图钉”还想出一个惩罚“叛徒”的花招:他们做了一个列娜的模拟像,在一根木棍上套上一个破桶做脑袋,给它穿上列娜的连衣裙,挂上“叛徒丑八怪”的牌子,再把这个模拟像架在一堆柴禾上焚烧,“铁图钉”命令吉玛亲自点火。为了维护自己的尊严,列娜不顾手被灼伤、头发被烧掉,勇敢地从火堆中救出了自己的模拟像。

为了蔑视这些残暴的同龄人,列娜到理发馆把烧坏的头发剃成光头,穿着从火堆上抢下来的连衣裙,到吉玛富丽的住宅里去参加他的生日聚会。她要以自己的“可怕模样”去面对这些漂亮时髦的同学,她毫不气馁地瞩视着他们,把吉玛、“铁图钉”和吝啬的瓦里卡都嘲弄了一番,称他们为“可怜虫。”当宾客们陆续离去时,女同学什玛柯娃告诉吉玛:吉玛与玛尔戛丽塔老师的对话,她和波波夫也听见了,那天,他们两人恰好在课桌下坐着,他们早就知道实情,只是保持沉默而已。于是,真相大白,列娜的精神力量使全班同学震惊不已,连“铁图钉”也不得不佩服她。“铁图钉”又提出要“孤立”吉玛,列娜反对,大家也都同意列娜的意见,不再采用这些残暴手段了。

爷爷决定和列娜一起到莫斯科去居住。临行前,他把房子和收集来的画都送给了这座城市,古城可以办自己的博物馆了。爷爷还把与列娜酷似的、她祖辈一个奶奶玛莎的画像送给列娜的班级。同学们都深感内疚,他们在黑板上写着:“丑八怪,请原谅我们!”

列娜和爷爷坐上了汽船离开这座古城,军校学员乐队奏起了华尔滋乐曲为他们送行……



【鉴赏】

本片摄于1983年,至1984年才正式上映。它引起了激烈的争论,各报刊编辑部收到了千万封观众来信。抨击它的人说它“不真实”,“是一部教唆残酷的影片”;认为“在人道主义的社会中受到教育的苏联儿童怎么会有如此残酷的行为?”有的观众甚至说:“为这部影片就得把导演关进监狱。”持肯定意见的观众则感谢本片给了自己很大的教育;有人有过类似列娜的经历;还有人也曾无缘无故地欺侮过同学,看了本片,感受到一种精神的觉醒。苏联教育部、国家电影委员会、共青团中央还联合发出通知,建议教育工作者和共青团干部与学生一起观看讨论这部影片。

导演罗兰·贝柯夫说:“我从不把艺术分成儿童的和成人的,我没有成人和儿童这一界线。我只有信念这一准则,信念能把小男孩和小女孩、爸爸和妈妈、爷爷和奶奶的兴趣都结合起来。”贝柯夫把观众带进了银幕上所发生的事件中去了。

影片不单纯是部儿童片,它还是一部现代心理悲剧,它更是给成年人,尤其是给家长和教育工作者看的。它表现了伟大的精神力量,善与恶进行了精神上的较量。剧情基本上遵循小说原著,但银幕的可视性使影片的冲突更激烈、更紧张了。

影片最大的成就是表现了列娜这样一个鲜明生动的形象。从外形到性格,列娜都是过去的少年儿童影片中所罕见的。列娜单纯善良,甚至过于纯洁,过于真诚地相信别人,这是她的天性。她到古城这所学校的六年级二班来入学那天,本来是很寻常的一天,但班主任玛尔戛丽塔老师宣布了两件事情,一、她即将赴莫斯科结婚,二、秋天放假时,她打算带全班同学到莫斯科去游览。这两件事情在剧情发展和列娜的命运中起了决定性的作用。

列娜的行动始终是她的本质的表现,这些行动对她来说是很自然的,她不可能不这样做。她愿意和同学们友好相处,她按照自己的想法,认为同学们给她起“丑八怪”的外号是喜欢她。她乐意和大家一起欢笑,甚至大家说她爷爷是“穿叫化子衣的”,她仍不觉得他们有什么恶意,还与他们有同感,为爷爷感到羞愧,在街上怕碰见爷爷,回家劝爷爷买一件新大衣穿。她的真诚被人当作冒傻气,而她对爷爷的态度也说明她开始有些是非不分。她后来的严酷遭遇使她认清了一切,她看到了爷爷像金子一样美好的心灵,痛悔自己背叛了他,她也识破了吉玛的自私、虚伪和怯懦。列娜的形象是通过与吉玛的对比展现出来的,但影片没有简单化地把这两个人物作黑白的对比,而是表现了他们之间的复杂关系。

当同学们欺侮列娜的时候,吉玛经常维护她,照顾她,列娜曾当面夸奖吉玛谦逊、英俊,这满足了吉玛的虚荣心,他问列娜是不是爱上他了,因为他愿意有人爱他,称颂他。列娜把吉玛看成书本中那种理想人物:见义勇为,无所畏惧,她把他设想成一个英雄,无保留地信任他。当列娜为吉玛承担“罪责”后,她一直等待着吉玛向她,向全班同学说明实情,但他们两人偷偷在理发馆会面时,吉玛还假惺惺地问她:“你什么时候把实情告诉玛尔戛丽塔老师的?”列娜没想到只有他们两个人独处的时候,他还要玩花招。她惊讶地反问:“我?是我告诉玛尔戛丽塔老师的?”并说:“我什么也没说。我不漂亮吗?现在我决定要成为一个美人。”吉玛:“那你为什么要对大家承认是你说的?”列娜:“我高兴,就这样说了。我反正在教室门口都听见玛尔戛丽塔和你的对话了。”吉玛这才知道列娜把事情揽在自己身上,都是为了他。他答应列娜,要把真情告诉同学,但他一再拖延,迟迟不说,这使列娜很痛苦,她简直难以相信吉玛会是这样的。她对爷爷说:“难道我以后再也不会感到快乐了吗?难道我的美好生活已经过去了……我都不想活了!”她脸色苍白,嘴唇颤抖,眼睛都看不见了。她经历了可怕的时刻,她的理想破灭了。她原先相信人都是善良的,现在,她看到了人身上的恶,而且,还是她最崇敬,最倾心的人的伪善。但是,列娜仍然不愿意把吉玛想得太坏,她禁不住要寻找理由为他辩护。当吉玛受同学唆使,戴着野猪的面具到列娜家的窗口吓唬她的时候,列娜还设想吉玛是被迫来的,一定是别人堵住了他的嘴,在他嘴里塞了抹布,把他双手捆绑起来了。她还担心吉玛会因抹布窒息至死,但爷爷告诉她,爷爷知道没有人捆绑吉玛,也没有人在他嘴里塞抹布,是他自己又胆怯了。列娜痛苦地嚷嚷道: “爷爷,我谁也不爱,谁也不爱,我决定忘掉他。”爷爷夸她好样的。她说她也有自己的自尊心,并愤怒地说: “我恨他,我走了,他该高兴了。他会给我写信,那怕写10封、100封,我都不会回信。”

别人迫害列娜,列娜还不至于痛苦万分。但当“铁图钉”叫吉玛点燃焚烧列娜的模拟像的火堆时,起先吉玛推说没有火柴,“铁图钉”叫他要干就干到底。列娜震惊地望着吉玛,直喊:“吉玛,不要点!”吉玛彻底背叛了她,还是把火点了。吉玛的这一举动使列娜不再对他抱有幻想,她意识到要维护自己的人格和尊严只能靠自己,于是她勇敢地从火堆中救出自己的模拟像。

焚烧模拟像这场戏是影片的高潮,摄影师阿·穆卡谢伊把这场戏拍摄得特别具有表现力,银幕上表现出来的冲突的尖锐化甚至带有舞台剧般的夸张,使这场戏有强烈的震撼力。列娜本来单纯善良,在严酷的现实中,她体验到了做人的艰难。经过这一番与命运的抗争,她变得更深沉明智了,意识到不仅要做一个善良的人,还必须做一个坚强的人。她扑向火堆就是以实际行动证明自己是一个强者。列娜的战斗,不仅是从火中救出了自己的模拟像,她还剃了光头,穿着被火烧坏的连衣裙出现在吉玛的生日宴会上。在一群时髦的小姑娘、小伙子面前,她觉得自己高于他们,她蔑视他们,感到和他们在一起乏味。她把吉玛、“铁图钉”等都嘲弄、奚落了一番。这两场戏表现出:列娜在精神上胜利了。她的人的尊严胜利了,她在道义上胜利了。

本片的有些细节很有艺术魅力,例如,列娜曾两次进理发馆理发,一次是为了要把自己变成一个美人,把辫子改成美丽的发型;另一次则要把烧坏的头发剃光,让自己显得更可怕。但这两次理发的心理状态却是一致的:列娜要通过外形表现出自己的精神力量。

观众还在银幕上看到了列娜的性格的民族继承性,她与画上的祖辈奶奶酷似,说明她的美好心灵与玛莎这一完美的俄罗斯民间妇女形象的道德继承性。玛莎是列娜的爷爷的姑奶奶,她是一个解放了的农奴,后来受了高等教育,成为一名文学教师。

儿童的世界与成人的世界一样,都折射出社会生活和文化思想。而且,在儿童身上,善与恶、残酷与同情、贪婪与无私、冷漠与热情、怯懦与勇敢有时表现得更为突出。本片无保留地描绘了少年儿童心灵中丑恶的一面,例如,吉玛的怯懦与卑微,“铁图钉”的残酷,瓦里卡的贪婪。对于成人,影片作者也进行了深刻的剖析:学校的教务主任阿历克山德拉·瓦西里耶芙娜每当开学或节假日之后重新上课时总是手捧鲜花,站在校门口迎接同事和学生,向每个人问好,但她脸上的笑容却是冷漠、呆滞的,她根本不了解学生心里在想什么;玛尔戛丽塔老师虽然关心学生,和学生的关系也不错,但她与学生缺乏心灵上的沟通。对于小市民意识,影片通过几句对话,也作了无情的揭露,如,一个叫瓦里卡的男孩说,他到吉玛家去赴生日宴会之前,他奶奶让他饿着,既省了家里的食物,还可以到别人家里多吃一点。

列娜的爷爷的形象也很生动,他心地善良,善解人意,处处为他人考虑。甚至他不养狗也是为了怕吓唬人。他过去虽是军官,但现在节俭到穿打补丁的衣服,他把所有的钱都用来购买他祖父的画了。最后,还慷慨地把房屋和所有的画都捐赠给了这座古城。

影片开头时的列娜和结尾时的她完全像两个人。在经受了痛苦的磨难之后,她变得严肃了,脸上失去了笑容,但心灵仍然没有变,她的心灵中没有报复的感情,心灵没有折服,没有背叛她自己。她在离开这座城市时,是个胜利者,在与同龄人的冲突中,她获胜了,是精神力量的胜利。

善的思想不仅通过主人公表现了出来,而且还表现在军乐队的的形象上。导演贝柯夫在音乐中寻找世界的和谐,想用音乐来唤醒人们心中的善。列娜离开古城时,军乐队演奏华尔滋乐曲为她送行,似乎是向列娜美好的心灵致敬,乐曲烘托出了列娜崇高的精神境界。乐队指挥是由贝柯夫本人扮演的。

导演罗兰·贝柯夫最早是莫斯科少年儿童剧院的演员,50年代末在阿·巴塔洛夫根据果戈理原著拍摄的《外套》中出色地扮演了主角阿尔卡季。他一向喜爱儿童片,拍摄过《七个保姆》(1962)、《注意,乌龟!》(1970)等深受观众欢迎的影片。1993年他在影片《灰狼》中扮演了赫鲁晓夫。《丑八怪》从拍摄到上映的波折及在观众中引起的反响使他受到很大的震动,他说:“我把自己的一生分成 《丑八怪》 前和 《丑八怪》后两个阶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