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尔玛与路易丝》剧情简介|鉴赏|观后感

《西尔玛与路易丝》剧情简介|鉴赏|观后感

1991 彩色片 129分钟

美国米高梅和百代娱乐公司摄制

导演:里德利·斯科特 编剧:卡利·库里 摄影:艾德里安·比德尔 主要演员:苏珊·萨兰唐(饰路易丝·索耶) 吉娜·戴维丝(饰西尔玛·迪金森)



本片获1992年美国影艺学院最佳原作剧本奥斯卡金像奖




【剧情简介】

路易丝·索耶是一家咖啡店的女招待,尚未婚配,但有一个男友吉米。她整天忙忙碌碌,很想外出旅游。她的好友西尔玛·迪金森自从嫁给地毯推销员达里尔以后,生活一直不美满。她整天呆在家里,孤独无聊。一个周末,她在路易丝的再三劝导下,同意和路易丝一起去做一次愉快的旅行。

两人分头整理行装,各人带上外出旅游必备的物品。为防不测,西尔玛甚至把一只手枪放入包内。路易丝开着敞篷小轿车来接西尔玛。西尔玛把行李放进车内,与丈夫不辞而别。两人兴高采烈地起程,盼望度过一个美好的周末。

轿车在公路上疾驶,两人有说有笑,轻松愉快。第一晚,她们把汽车停在阿肯色州的一个酒吧过夜。酒吧里挤满了年轻的顾客。西尔玛被酗酒青年男子哈伦看中,约她跳舞,她不听路易丝劝告,与哈伦一边跳舞一边喝酒,并被哈伦带到外面的停车场。哈伦欲火中烧,对她动手动脚,大胆求爱,遭拒绝。他变得狂暴起来,企图用暴力迫西尔玛就范。在这千钧一发之际,路易丝来到停车场,发现西尔玛将要被哈伦强奸,她急中生智,取出西尔玛放在行李包里准备自己用的手枪,逼着哈伦放开西尔玛。正当两人准备离开时,哈伦用一句极其下流的话侮辱她们。路易丝盛怒之下,开枪将他打死。从此,两名度假的女友瞬间变成逃犯。她们本想回避生活中的烦恼,却突然发现自己陷入了有生以来最令人烦恼的困境之中。

两人乘车向西逃跑。她们发现所带的钱只剩下41美元。她们在一家汽车旅馆住下后,路易丝给她的男友打电话,告诉他发生了不幸事件,急需用钱,请他将她的银行存款立即电汇到俄克拉何马城一指定地点,以便有足够的路费逃往墨西哥。与此同时,警方发现哈伦被枪杀,立即展开调查,并组织力量进行追捕。

两人离开汽车旅馆,乘车去俄克拉何马城提取现金。途中,西尔玛通过公用电话亭给她丈夫打长途,不但未博得丈夫同情,反遭责备。她生气地说:“你是我丈夫,不是我父亲。”她伤心地挂断电话,垂头丧气地离开电话亭,与路易丝继续赶路。路上,她们遇到一个请求搭便车的年轻牛仔J·D·,西尔玛对他一见钟情。尽管路易丝开始不愿意让生人搭车,最后还是同意J·D·上车,并把他一直带到俄克拉何马。当路易丝到预定地点取款时,却意外地发现男友吉米亲自把钱送来,还带来一只订婚戒指。吉米劝她回家,她不同意,又不说明理由,吉米很生气,两人吵了起来,第二天早饭后,两人和好如初,热烈吻别。J·D·用一个异乎寻常的生活故事赢得西尔玛的欢心; 西尔玛轻信J·D·,与他度过了一个“美满的夜晚”。第二天早上,她去吃饭时,让J·D·一人留在室内。路易丝发现后,预感不妙,急忙回到西尔玛房间,可是为时已晚,J·D·偷了吉米送来的钱早已逃之夭夭。路易丝绝望地抱头痛哭,而西尔玛却劝路易丝不要着急,她自有办法,这时她脑中已酝酿了一个弄钱的办法。

路易丝与西尔玛的汽车停在一家商店的门口。西尔玛走进商店,持枪进行抢劫。原来她弄钱的办法就是走J·D·的老路,J·D·是暗偷,她是明抢。路易丝得知西尔玛抢劫后,对她大声谴责。但在身无分文、走投无路的情况下,她被西尔玛说服,认为这是当前求生存不得不采取的唯一办法。

警方发现她们再次作案后,便紧紧追踪而来。他们拘留了J·D·,进行审问,企图了解他与命案的关系和她们的去向。J·D·告诉警方她们将去墨西哥,警方把他释放。他们在西尔玛家监视她丈夫,等待西尔玛来电话,以便查出她们的确切地点。西尔玛打电话给她丈夫,丈夫刚一回话,她警觉地感到事情不妙,马上放下电话。待路易丝再打电话时,警探哈尔·斯洛科姆告诉她们,警方并未给她们定罪,劝她们回来,回答一些有关的问题。他说警方已知道她们想逃入墨西哥。路易丝大吃一惊,挂断电话,问西尔玛警方是怎么知道她们的计划。西尔玛不得不承认是她无意中透露给J·D·的。路易丝大怒,但又毫无办法,只好继续上路。

为了逃避追捕,她们超速行驶,被警车发现。警车紧紧尾随,州警命令她们把车停下。她们停车后,企图蒙混过关,但当州警准备用对讲机与总部联系时,西尔玛怕事情败露,反守为攻,用手枪逼州警下车,并把他关进警车的后备箱,然后两人匆忙开车再度逃跑。

一个好色的油罐车司机在她们的旅途中不断寻衅闹事,说下流话,做猥亵动作,侮辱她们的人格。她们忍无可忍,把他引到一片空旷地,用手枪逼他认错道歉。他不但不道歉,还恶语相加。她们勃然大怒,用枪击中油罐车,使其爆炸起火。他捶胸顿足,大声咒骂,她们开车故意绕他一周,然后疾驰而去。

最后,在科罗拉多州大峡谷一带,她们遭到警车的拦截。尽管处于绝境,西尔玛和路易丝决心对抗到底,决不屈服。她们驾驶着汽车向悬崖冲去……



【鉴赏】

这是一部女性道路片,在这点上美国影评家没有异议。但就思想内涵来说,影评家却各持己见,意见分歧。有的认为这是一部典型的女权主义影片,是女权主义的宣言书,成功地描述了女主角作为普通妇女,在男性的压迫下,被迫走向极端。有的认为这是一部典型的反对女权主义的影片,把女主角描绘成像男性暴力者一样危险的人物,而本来女主角应该是暴力的反对者。有些影评家从影片结尾镜头(两主角在深渊前接吻)中读解出女同性恋这一次本文。有些影评家则把本片看作是女性在男权面前逃遁的消极影片。还有的影评家认为,上述分析均属瞎子摸象式的片面观点。他们认为这部影片具有丰富的多义性,任何一种片面观点都不能涵盖影片应有的含义。在学术讨论中,对同一本文作出不同的分析,得出不同甚至相反的结论是很正常的。对这部影片的激烈争论给我们提供了一个绝好的机会,使我们能够深入细致地探讨一下女权主义电影的理论和实践以及这部影片的意义,并得出自己相应的结论。

女权主义电影的理论与实践几乎是同步的。60年代末,欧美出现妇女解放运动的高潮,为妇女在学术、工作和家庭地位上争取权益奠定了基础,在学术领域里,妇女的声音往往要透过她们的专业著作才能获得社会的关注,因此在七八十年代,女学者的大量著作出版,其中包括女权主义理论的学术著作。女权主义电影理论与批评就是在这种与男权抗争的条件和气氛下出现并发展的。

自70年代初至今,女权主义电影理论经历了三个阶段,即初期的社会学阶段,中期的精神分析阶段,近期的文化研究阶段。这只是为了行文方便而作的简单分段法。实际上,每一阶段的论述都含有其它两个阶段的某些观念。

1. 社会学阶段: 这一理论兴起于70年代初期。1971年开始发行四部重要的女性纪录片《长成女性》、《珍妮的珍妮》、《三个生命》、《女性的电影》。这些纪录片以直接电影的拍摄手法,让女性直接对镜头诉说她们的感受和经历,把女权运动的口号“个人的即是政治的”用映象表达出来。这一时期最重要的女权主义理论著作有两部,一为马乔里·罗森的《爆谷女神》,一为克莱尔·约翰斯顿编辑的《关于女性电影的笔记》,前者对好莱坞数十年来制造出的各种女性典型加以生动和带讽刺性的描述和评论,后者则是初期女权电影理论评论文集。《爆谷女神》将好莱坞塑造的女性归纳为两种类型,一种是妖女型,以默片女星塞塔·巴拉塑造的形象为代表;一种是天使型,以女星玛丽·碧克馥塑造的形象为代表。罗森指出,上述类型与现实生活中的女性相差甚远。罗森的研究集中于视觉形象的分析,而没有强调故事情节中的意识形态分析,未能触及社会的男权结构,因而是初步的。但这部著作仍具有社会学价值,是初期女权主义电影研究的代表作。

2. 精神分析阶段: 1974年朱丽叶·米切尔的著作 《精神分析与女权主义》 出版,1975年劳拉·马尔维的论文《视觉快感与叙事电影》发表,两者均为女权电影理论的重要著述。从此,女权电影理论研究加强了精神分析法的运用。马尔维的论文代表着女权电影研究由第一阶段进入第二阶段的理论探索,很快得到学术界的重视。马尔维固然关注好莱坞商业影片塑造出的无数不真实女性形象,但她却把分析的重点放在电影的内部构成以及电影与观众的心理关系上。她认为,心理因素实际上是支撑着电影特殊魅力(特别是窥淫癖与恋物癖)的机制,昏暗的电影院是这种机制得以发挥作用的理想环境,而弗洛伊德和拉康对性心理的分析解释了为何是女性而不是男性被利用为诱发这些心理机制的客体。庞大的好莱坞电影工业正是建立在 “男性观看、女性被看”的基础之上,是维护男权意识形态的文化表现。马尔维这一对电影与男权社会意识形态关系的分析,奠定了第二阶段女权电影理论的基础。

3. 文化研究阶段:80年代初期电影理论开始注意历史的研究,力图处理文化系统内各种复杂的因素。这种文化研究模式源于英国伯明翰大学一批研究电视和大众文化学者的著作。与此相适应,女权电影理论研究也进入了第三个阶段——文化研究阶段。这一阶段的代表人物为特里萨·德·劳里蒂斯。她对弗洛伊德、拉康等男性大师的精神分析学说提出质疑,认为这些学说尽管有一些可以利用的论点,但毕竟是男性话语,本质上是维护男权意识形态的。因此,这些女权电影理论家开始从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来探求女性意识,从单纯的电影理论研究扩展到对复杂的社会、政治、历史、文化等领域的探讨与研究。她们认为,西方社会是以男权为中心来运转的,女性始终处于被动、“被看”、低人一等的位置。男权社会使用各种手段,操纵着包括电影、电视在内的大众传播媒介,制造出种种有关男女不平等的观念。因此,她们声明,仅仅局限于揭露与批判电影中的性别歧视是远远不够的。

芝加哥大学的《征兆》季刊发表了杰出的女法律家凯瑟琳·麦金农的一篇著名讲话。在讲话中,她首次提出了“性骚扰”这一概念。她说:“性在女权论中的地位如同劳动在马克思主义中的地位。这正是人们拥有的最宝贵的两种东西。但是,这也是人们最经常侵犯的两种东西……”“性骚扰”概念的提出彻底改变了美国法律对待妇女的态度。现在,这个概念已经成为妇女反对大男子主义的有力武器。

麦金农在70年代提出的这一概念到1986年被美国高等法院接受并认可,到1991年11月布什提名的最高法院院长候选人拉拉伦斯·托马斯法官被控进行性骚扰,并借助电视台实况转播参议院的听证会,使“性骚扰”很快成为一种家喻户晓的罪行。

从70年代初期到现在,西方女权主义电影理论研究已有20多年的历史,已发展成电影理论范畴中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并成为西方大学电影理论研究的主要领域之一,在西方学术界占有一定的地位。与此同时,女权主义电影实践也不断取得进展,如《从九点到五点》和本片就是其中较重要的两部。

从上述对女权主义电影理论发展的简短分析可以看出:女权主义的核心在于反对男权意识形态和以男权为中心的社会机制,而性骚扰和性暴力则是这一机制的重要外在表现之一。从这一角度进行分析,就主题思想和总体结构来看,本片显然是一部女权主义影片,而且是一部带有西部片色彩的女权主义道路片。

本片详尽地描述了由于性暴力和性骚扰所引发的一连串报复行为。西尔玛险遭强奸,路易丝曾是强奸的受害者,新仇旧恨促使路易丝站在维护女性尊严的立场上向视妇女为玩物的大男子主义者哈伦开枪,结束了他的生命。在旅途中,一个好色的油罐车司机多次对她们进行性骚扰,侮辱她们的人格,在忍无可忍的情况下,她们拔枪击燃油罐车,司机眼看油罐车被烧毁,破口大骂,却又无可奈何。西尔玛好心让一年轻牛仔搭车,并跟他上床,没想到上当受骗,被洗劫一空,弄得身无分文。她被迫去抢劫商店,以求生存,同时借此发泄内心的愤懑。所有这些过激的反应,犯罪的行为,在特定的条件下,又有一定的合理性,往往博得观众,特别是女性观众的同情,而这正是女权主义影片所要取得的社会效果。因此,在女权主义影片中,暴力是在特定场合不得不使用的一种手段,是“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的自卫行动。

好莱坞影片绝大多数均以男性为中心,女性往往被挤到边缘地位,处于被动状态。但是这部影片却反其道而行之,女性始终处于叙事的中心地位,男性却被挤到边缘,处于被动状态。结尾,两位女主角微笑着开车驶入大峡谷,对男权社会作最后的抗争,是主动的,而留在悬崖上的警察,男权社会的维护者,眼看着她们掉进深谷却无可奈何,是被动的。

这部影片像多数影片一样,在剧作处理上采用时空顺序式结构,没有闪回,也没有闪前,没有画外音,也没有旁白。枪杀哈伦是西尔玛与路易丝生活的转折点:突然间,她们从愉快的旅游伙伴变成遭警察追捕的逃犯。她们驾车逃向西部的旷野,不是逃往避难所,而是把所有避难所抛在车后,逃往深渊——一个自由自在的空间。影片从头到尾通过平行蒙太奇叙事,一方是驾车逃跑的“罪犯”,一方是紧追不舍的警察,最后在大峡谷会面,导致悲壮的结局。

影片始终把镜头对准西尔玛与路易丝,而给男性角色的镜头不多。两位女主角一直呆在一起,只有三次例外:一次在影片开始时,两人分别在自己家里准备行装,镜头在两者间来回切换;一次在俄克拉何马城的汽车旅馆里,路易丝与男友吉米在一间客房里争吵,西尔玛与牛仔J·D·在另一间客房里调情,镜头在两客房之间来回切换;一次在西尔玛单独进商店抢劫而路易丝坐在汽车里等候,这时镜头始终对准等候着的路易丝,而西尔玛抢劫商店的实况却是在警察与西尔玛丈夫达里尔一起观看抢劫现场的录像带时观众才看到的。除了这三次短暂的分离以外,两人再也没有分开过。很显然,导演这样安排是符合道路片要求的,同时想告诉观众,两人的命运已紧紧地联系在一起,患难相依,生死与共,永远不可能分离。

这部影片对时间的处理具有非确定性。从旅行开始到枪杀哈伦到底经历了多长时间?两位女主角逃跑又经历了多长时间?两个场景之间的时间到底有多长?影片均未明确交待。本来影片中日夜的转换应是确定时间的最佳标志,但在这部影片中,两人驾车不分昼夜逃跑,时间似乎在不断延长。其实,时间在这里并不重要,重要在于逃跑本身及逃向何方。

两人逃走的方向曾数度改变,也具有非确定性。枪杀哈伦后,两人匆忙逃走,只想赶快离开犯罪现场,离开州界,至于逃向何方,并不明确;到俄克拉何马城是为了取钱,取钱后原想逃往墨西哥,后来J·D·出卖了她们,把她们的企图告诉了警方,她们被迫向西,然后又向北逃亡,最后来到亚利桑那州西北部科罗拉多河的大峡谷,结束了她们平凡而又多难的一生。

《西尔玛与路易丝》是美国1991年夏季10大卖座影片之一。米高梅和百代娱乐公司采取了一个不寻常的步骤,在本片发行的第16周再增加99个影院,扩大影片的发行范围。到1991年9月27日又在另外300个点(主要在大学里)上映。本片吸引的主要对象是25—40岁的妇女观众。这个年龄段的妇女是妇女解放运动的主要支持者。一家妇女书店的女老板很喜欢这部影片,她说:“一位女顾客告诉我,她们都认识这些男人,每个女人都认识西尔玛的丈夫,其中有些人还嫁给了他们那种类型的男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