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翰·克利斯朵夫》简析|介绍|赏析|鉴赏

《约翰·克利斯朵夫》外国文学作品简析

法国作家罗曼·罗兰(1866—1944)的长篇小说。全书共10卷,书中主人公约翰·克利斯朵夫是“今日的贝多芬”。第一卷《黎明》,写他出生在德国莱因河畔的一个小城。祖父、父亲都是贫穷的音乐师。父亲酗酒,性情粗暴;母亲温柔善良,体贴人,对约翰·克利斯朵夫有深厚的母爱。第二卷《清晨》,写主人公从小表现出坚忍无私的性格,14岁起开始以教钢琴谋生。曾经有过一次同弥娜的初恋。第三卷《少年》,描写一种充满激情和神秘的生活。约翰,克利斯朵夫同寡妇萨比娜相爱,在凄楚哀惋动人的内心矛盾冲突中,萨比娜离开了人间。接着,他被一个商店女孩子抛弃。继与弥娜初恋之后,他的强烈的自尊心再一次受到了伤害。他发现家庭、社会同样都是令人灰心丧气的,他深深地体验到了人世间的不平和生活的苦涩。第四卷《反抗》,这时的约翰·克利斯朵夫需要从本能的束缚中解脱出来,一年来,那根把他捆得紧紧的情欲的绳子突然断了,因此可以在思想的湖上飘浮,然而他活泼的生机不容许他长时间以这种烟雾似的幻梦为满足。他不仅厌恶德国艺术的谎言假话,而且也不满意自己过去的作品,那仿佛是瞎子谈论颜色,全是拾来的人云亦云的俗套。家乡对他显得太狭窄了,为了艺术、生活,他渴望着更广阔的天地。在一次殴斗中,他打伤了排长和几个兵,因此逃往巴黎。第五卷《节场》,在巴黎,发现这个举世闻名的法国首都原来是乱糟糟的,各人只顾自己的个人主义风尚使他感到恶心,同时对巴黎过时的音乐,不道德的文学,武断或轻佻的做人态度都有反感。唯一的收获是同奥里维·耶南结成志同道合的好友。第六卷《安多纳德》,这是相对独立的一卷,专门写外省的一个银行职员家庭的变迁,这个职员死后,他的妻子和两个孩子来到巴黎探亲,以及姐弟两人成长的故事。这个男孩就是奥里维,女的就是约翰·克利斯朵夫在德国遇到过的那个法国女教师安多纳德。第七卷《户内》,写克利斯朵夫通过奥里维看到了真正的法国,一个外表轻浮实际上是勤劳勇敢富有英雄气概的国家。第八卷《女朋友们》,写克利斯朵夫终于在巴黎赢得了荣誉。奥里维结婚后,克利斯朵夫精神上感到孤单,不久,先后同一个女钢琴家和一个女演员来往。奥里维同妻子离异。第九卷《燃烧的荆棘》,奥里维怀着一颗破碎的心同克利斯朵夫一起参加工人斗争的行列,在一次游行冲突中奥里维不幸丧生。克利斯朵夫杀了一名警察后逃到瑞士。第十卷《新的一天》,写克利斯朵夫旅居瑞士、罗马的生活,直到逝世。在罗马,他陶醉在葛拉齐亚的纯真的爱情中,他的音乐也变得恬静了。在他弥留之际,克利斯朵夫对着幻觉的上帝说“我曾经奋斗,曾经痛苦,曾经流浪,曾经创造。让我在你的双臂中歇一歇吧!有一天,我将为新的战斗而再生!”

这部作品之所以成为世界名著,首先在于作者按照自己给英雄所下的定义塑造了一个具有典型意义的英雄艺术形象。作者所理解的英雄不是指思想或权力的优势;而是那种出自心灵的精神力量:真诚,勇敢,对人类的爱。约翰·克利斯朵夫就具备了这些品质。作者希望由于这部作品而能使法国重新燃起过去伟大心灵的火花。此外,克利斯朵夫所走过的道路是个人奋斗的道路。他的坎坷一生,也是他的心灵遑惑不安的一生。这象征着个人奋斗的知识分子处在消沉、骚乱、堕落的社会中,面临时代暴风雨即将到来的时刻的那种焦急不安的心情。其次,这部作品具有独特的艺术风格,即作品的音乐性。作者把音乐的旋律节奏渗透到小说的结构中去了,整部作品就是一支交响乐。再其次,是“文字跟从心灵的节奏”,心灵是单纯的真挚的,因此,这部作品的文字也非常简单明白, 自然流畅。最后一点是作者写主人公的内心感受与活动较多。自然景物的描写从属于内心世界的变化,起背景或烘托作用。当然,罗曼·罗兰的时代早已过去,他的英雄定义也已过时,但作品中对虚伪、不公平与非正义的暴力的抨击力量,以及主人公对艺术的执着精神,却仍然具有顽强的生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