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街》简析|介绍|赏析|鉴赏

《大街》外国文学作品简析

美国作家路易斯(1885—1951)的长篇小说,现代美国讽刺文学的杰作。故事发生在美国中西部的一座拥有几千人口的戈镇。主人公卡罗尔·米尔福德是个聪明美丽而天真活泼的少女,她在布杰洛特学院学习4年中,参加过10来个社团,有意实践“大众文化的各种技艺。”大学毕业后,她到芝加哥搞图书编目工作,见过高唱《国际歌》的俄国籍犹太人,注意到人们关于工会、女权、矿业国有化、弗洛伊德和罗曼·罗兰的议论。她在圣保罗图书馆工作了三年,曾经拒绝几个男人的追求,后来,她和比她大十二、三岁的肯尼科特大夫认识了,一见倾心。婚后,新娘卡罗尔跟随丈夫肯尼科特来到了戈镇,很想在这里干一番事业。戈镇大街只需32分钟就可以走遍,商店、旅馆、住房外表破烂不堪,内部乱七八糟,四处污渍斑斑,苍蝇嗡嗡乱飞。酒店里传出淫荡的歌曲,不堪入耳。土里土气,又洋洋自得的居民,令人发笑。这一切使卡罗尔大失所望,竟产生了逃离小镇的念头。但她毕竟住了下来,并且打算将丑陋 鄙俗的戈镇,改造成一座美丽、文明的城市。她从人的精神和社会物质两方面开展工作,很重视歌陶冶人性的作用,希望镇上的妇女读书会可以净化社会风尚。可是,酷爱金钱的丈夫一听她朗诵诗歌便打哈哈;妇女们对于莎士比亚,拜伦和彭斯毫无兴趣。她也曾提出改建市政厅,重建新城的主张,宣传民主、平等,反对城里人剥削乡下人,但遭到大家的反对和嘲笑。许多居民认为现实一切都好,不必改变。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后,戈镇有人参军了,社会似乎动荡起来,但战后参战的人纷纷返回,大街上还是平庸的老样子。不少人在战争中捞取了利益,肯尼科特也不例外。卡罗尔不满意戈镇庸俗气氛和丈夫的冷漠,带着孩子到华盛顿去了,在那里,她结识了妇女运动的领袖,扩大了社交活动范围。两年后,她又回到戈镇,准备从小事做起,一步一步地建设美好的大街。她瞩望于伟大的未来,仍然豪情满怀。

卡罗尔决心做一个社会革新者,建立一个文明的新戈镇,她特别注意妇女教育问题,”上等社会”的守旧问题;她虽然多次遭受到人们的诽谤与攻击,仍然坚持自己的信念。关于这些方面的描写,充分体现了作者对年轻的美国人勇于冲击旧势力的战斗精神的赞扬。卡罗尔和“戈镇”的冲突,预示一代人对30年代不景气的美国社会的不满情绪。作者把未来的女权主义者的色彩涂在卡罗尔的身上,富有深意。她离家出走不久又回到丈夫身边,就此而论,确实是个“蹩脚的娜拉”,但是她始终忠实于自己的改革社会的理想,却又超过了娜拉。在小说结尾,作者意味深长地描写卡罗尔的理想,她祝愿自己的女儿能在2000年看到“全世界工人联合起来,人类的飞船正在驶向火星!”小说叙述戈镇的守旧居民时,选择了多种多样的讽刺语言。它的讽刺有多侧面的角度:有辛辣的嘲弄,如对博加特太太的丑态及伪善的描绘;有含笑的批评,如对肯尼科特不懂文艺和沾染上“乡村病毒”(市侩性)的戏谑。

《大街》一问世,立即轰动全美,一年之内连续重印28次,创造了20世纪美国出版史上惊人的记录。这部作品给作者带来极大的文学声誉,当时许多著名的文学家、批评家纷纷向他表示祝贺,人们竟相传诵他的作品。因此,路易斯满怀激情地说:“我的文学生涯,就是从《大街》开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