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神渴了》外国文学作品简析
法国作家法朗士(1844—1924)写雅各宾专政和热月政变的一部历史小说。一个贫穷有爱国热情的青年画家加默兰在共和国受到国内外敌人攻击,局势危急时成为革命法庭的陪审员。他忠于国家利益,念念不忘外国的入侵,内部的颠覆,任何一点仁慈在他看来那简直就是犯罪。国民议会采取恐怖手段来对付战争的失利各省正酝酿着暴动、阴谋、叛变,这样,流血在所难免了,这就是“众神渴了”的意思。1794年,“牧月法”被通过,恐怖达到了高峰。加默兰真是大义灭亲,“既不认识朋友,也不认识敌人”,他拒绝母亲为妹妹的情人求情,同意处死曾亲自为他弄到陪审员职位的女公民洛士莫尔。法朗士在加默兰身上花了不少心血,既赋予他以刚毅忠诚和偏执狂热的品质,又让他具有一般青年人的特点;对母亲的依顺和对爱情的渴望,当革命失败时,他义无反顾地抛弃爱情与艺术生活,献出了自己的生命。这是一幅悲怆的历史画卷,作者首先是以他一贯的讽刺的客观态度,记录了那段史实。他企图把他的英雄人物写成科瓦尼亚尔的箴言的解说者:“当你要使人成为善良明智自由和宽容时,你不可避免地导致把一切人全都杀光”。作者既颂扬了革命行为的高尚,又对恐怖统治的过激,保持他的善意的针砭。同样,他对加默兰的行为动机的纯洁性,也是以冷静的但有点苦涩味道的语气为之辨解,如加默兰在公园里把一个滚铁环的小孩抱起来,深有感慨地说:“孩子,你会又自由又幸福的长大,你应该感谢臭名昭彰的加默兰,为了使你幸福,我才凶暴,为了使你善良我才残酷,为了使明天所有的法国人都能够一边流着快乐的眼泪,一边互相拥抱,我才毫不容情……万一你听见有人提到我的名字,你会咒骂这个名字。”最后一次对加默兰所代表的雅各宾及其革命哲学的评价是借版画商戴玛仪的口说出来的,“可怜的家伙,他倒挺真诚,那是狂热把他毁了。”的确是这样,这个雅各宾党人在上绞刑时,唯一的遗憾是没有更坚决地镇压敌人,“我们犯了宽大的罪,我们该遭受这种命运。”总之,严肃的政治斗争同个人的情感生活,构成了这幅完整的雅各宾陪审员的肖像。他的神情是冷酷的,然而却是人道主义的;他的心地单纯善良,然而却是血腥的;他的信念或原则是为了明天的和平友爱,然而今天在人民之神的祭坛上,不惜献上许许多多头颅。
小说的写作特点独具:娓娓而谈,略带几分忧郁的困惑与思辨。文笔温和平稳,始终保持一种难得的矜持雅致。即使在描写囚车,监狱和绞刑时,即使在描写情人幽会时,也很少有激动和颤抖的笔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