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彝尊《度大庾岭》写景吊古抒怀诗

度大庾岭·朱彝尊

雄关直上岭云孤,驿路梅花岁月徂。
丞相祠堂虚寂寞,越王城阙总荒芜。
自来北至无鸿雁,从此南飞有鹧鸪。
乡国不堪重伫望,乱山落日满长途。

顺治十三年(1656),广东高要县知县杨雍建聘朱彝尊教授其子,故朱氏有岭南之游。此诗写于入粤途中经大庾岭时。大庾岭在江西大庾县境内,南接广东南雄县,是由江西入广东的要冲。相传唐代张九龄曾派人在此开凿道路,广植梅树,故大庾岭也称为梅岭。岭上有关卡,称为“梅卡”,所以首联即说雄关直上,高耸入云,驿路两旁梅花依然,而岁月流逝。“岭云孤”非但直道眼前景象,而且极言山岭巍峨,雄关高峻;“岁月徂”则逗出时间匆遽、岁月易逝的感叹。这两句的写景一为纵向,一为横向,而将时间与空间交结成文,造成一种雄阔苍凉的基调,并引出吊古伤今之思。“丞相”就是指张九龄,后人为了纪念他的开凿之功,所以在大庾岭云封寺前建有张文献祠。“越王”指的是南越王赵佗,其都城在广州府城西二十七里。这两句缅怀前人,出句为眼前景象,是实写;对句为想像之辞,是虚写。“寂寞”、“荒芜”,都说明古代遗迹已寥落荒败,随着岁月的流逝而无人问津。颈联写自然物象,也紧扣住大庾岭的地理位置。固古时传说鸿雁飞到大庾岭就折回,不再往南,唐代宋之问的《题大庾岭北驿》就有“阳月南飞雁,传闻至此回”的句子。所以诗人说自古以来这里就没有鸿雁来临;又据《南越志》说,鹧鸪不管向哪个方向飞,起飞时总是向南的。过了大庾岭就进入广东地界,是鹧鸪出没的地方。中二联的吊古与写景采用了写实与想像相结合的方式,却于字里行间逗出思乡伤怀的感情。所以最后一联说:不堪忍受再去伫立山头,遥望家乡,只见那起伏的群山、落日斜晖铺满了漫长的征途。家山已不可见,而无法抑制的乡愁却在心头油然而生了。

这首诗较典型地体现了朱彝尊早期诗歌的风貌,他的七律受杜甫和明七子的影响较深,注重气象的开阔和词句的典雅,如此融写景、吊古、抒怀于一炉,虽刻画乡思,却写得含而不露,颇得沉郁顿挫之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