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文选》诗九首(选一)·舒位
云浮鸟倦早怀田,乡里儿来巧作缘。
仕宦中朝如酒醉,英雄末路以诗传。
五株柳树羲皇上,一水桃花魏晋前。
只有东坡闲不住,加餐遍和义熙年。
乾隆五十一年(1786),舒位寓居北京,尚未中举。是年,作七律组诗《读三李二杜诗集竟,岁暮祭之,各题一首》,写读唐代诗人三李(李白、李贺、李商隐)和二杜(杜甫、杜牧)诗集的感受,借以抒发自己怀才不遇、潦倒坎坷的愤慨。这组《读<文选>诗九首》意蕴、题材与体裁都与那组诗相同,大约也写于这个时期。《文选》是中国古代最早的一部诗文总集,南朝梁昭明太子萧统编选。舒位这首诗,即是阅读了《文选》中所编选的陶渊明诗,尊仰其人品与诗品,有感而作。诗中吟咏陶渊明的生平事迹,对他的理想和诗歌作出高度的评价,也对其壮志未酬终老田园的遭际寄予深挚的同情。在缅怀赞颂之中,分明流露出代鸣不平的叹惋悲愤,是一首发自肺腑、感荡人心的佳作。
陶渊明是中国文学史上的伟大诗人。他在晋宋诗坛上,“如孤鹤之展翮于晴空,朗月之静挂于夜天”(郑振铎《插图本中国文学史》)。但他的思想和诗歌,长期被一些人片面理解,称之为“千古隐逸诗人之宗”,把他看作没有政治抱负、逃避现实、超尘出世乃至浑身静穆的高蹈之士。其实,陶渊明早年就宣称自己“猛志逸四海,骞翮思远翥”(《杂诗十二首·其五》),怀抱着大济苍生的宏伟理想。不幸,他生活在一个战乱频仍、政治腐败、门阀制度森严的黑暗时代。他品格高洁、正直不阿,不肯与统治者同流合污,因而一次次经受理想在现实中碰壁的痛苦,不得已而隐居田园,躬耕自养,固穷守节。对此,宋人黄徹最早明确地指出:“世人论渊明,皆以其专事肥遁,初无康济之念,能知其心者寡也。尝求其集,若云:‘岁月掷人去,有志不获骋’,又有云:‘猛志逸四海,骞翮思远翥’,‘荏苒岁月颓,此心稍已去。’其自乐田亩,乃卷怀不得已耳。”(《溪诗话》卷八)其后,朱熹也认为:“隐者多是带气负性之人为之,陶欲有为而不能也。”(《朱子语类》卷一百四十),舒位也是一位“带气负性之人”,况又功名蹭蹬,有志难伸,自然接受了黄、朱对陶渊明的评价。
此诗首句,即概括陶渊明空怀才志而不能为时所用,几度出仕,都是官卑职微,又与官场格格不入,因而早已倦于仕途,决心归田隐居。“云浮鸟倦”语本陶渊明《归去来兮辞》:“云无心以出岫,鸟倦飞而知还。”“怀田”,暗用陶诗《癸卯岁始春怀古田舍》、《归园田居》等篇名。次句,突出渊明生平中“不为五斗米折腰”的事迹。萧统《陶渊明传》记载:“执事者闻之,以为彭泽令。……岁终,会郡遣督邮至县,吏请曰:‘应束带见之。’渊明叹曰:‘我岂能为五斗米折腰向乡里小儿!’即日解绶去职,赋《归去来》。”“巧作缘”,意谓督邮之来,恰好促成了陶渊明的归田。这一联,赏爱陶渊明“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归园田居》)的襟怀,更赞扬他决不愿向权势小人摧眉折腰的高傲品格。颔联,补叙诗人在官场中的生活态度,叹惋其志不获骋却以诗名传千古的悲壮一生。上句,以“酒醉”比喻、形容诗人在朝中作官的独特作风,不仅写出诗人嗜酒的一个性格特点,而且表现了诗人以醉眼睥睨官场龌龊,借醉心以暂时忘却人间炎凉的“大隐”风度。这个匪夷所思的妙喻,勾勒出诗人潇洒飘逸、风流自赏的形象,又曲曲传出其狂放、傲世的性情、心态,饶有奇趣深致,耐人寻味。下句,更以唱叹语调,把诗情推向高潮。作者视陶渊明为“英雄”,为其“末路”鸣不平,又赞叹其诗歌成就辉煌,引起后世的崇拜和共鸣。七个字,蕴含着丰富复杂的感情。读这句诗,不能不令人联想到杜甫的“名岂文章著,官应老病休”(《旅夜书怀》)和陆游的“此身合是诗人未?细雨骑驴入剑门”(《剑门道中遇微雨》)等名句。古代有多少英雄豪杰、志士仁人,由于封建统治者的弃置、压抑、排挤、打击而不得施展抱负与才华,坎终身,最后仅以其诗传后世。舒位这句诗,概括了屈原、陶渊明、李白、杜甫、辛弃疾、陆游等杰出诗人的共同遭遇,感慨悲凉,概括深广,撼人心弦!
诗写到这里,作者赞叹和愤郁的感情,已抒发得淋漓尽致。倘继续沿着这个思路、这条感情线索写下去,难免平直单调。作者巧妙地转换笔墨,拓出新境。颈联上句“五株柳树”,指诗人手植于宅旁的五株柳树,诗人因此自称“五柳先生。”“羲皇上”,即羲皇上人,指上古时代的人。羲皇,是传说中的上古帝王伏羲氏。诗人在《与子俨等疏》文中写道:“少学琴书,偶爱闲静,开卷有得,便欣然忘食。见树木交荫,时鸟变声,亦复欢然有喜。尝言五六月中,北窗下卧,遇凉风暂至,自谓羲皇上人。”诗人以读书抚琴为乐,以闲静心境排除尘世的繁杂、喧嚣,在大自然的清幽景色和美妙音乐中陶然如醉,从而忘却生活的艰难烦忧,神往于纯朴的上古时代,乃至化身为上古之人。这是多么高洁脱俗!舒位这句诗,向人们展示出诗人这种理想的精神生活的美好境界。陶渊明曾撰写著名的《桃花源记》,以武陵渔人进出桃花源的传奇故事,描绘了一个理想社会桃花源。在那里,没有压迫,没有剥削,没有战乱,人人劳动,家家富足,生活安宁愉快,风气淳厚朴实。那里的人“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这是诗人一心向往的人间乐园。舒位仅以“一水桃花魏晋前”七个字,便形象地概括出诗人心中和笔下的这个理想社会图景,诱使读者根据《桃花源记》中的描写,驰骋想像和幻想,穿过那片落英缤纷的桃花林和那条曲折澄清的桃花溪,漫游于幽邃神奇而又洋溢着古朴亲切人情味的桃花源之中。有了这一联,陶渊明的形象更完美,诗的意境也更富于诗情画意和浪漫色彩。尾联,借宋代大诗人苏轼在贬谪岭南的艰难岁月里遍和陶诗,赞颂陶渊明的人格与诗品对后世的巨大深远影响。“义熙”,东晋安帝年号(公元405—418年)。作者借此补叙陶渊明写诗“义熙以后不著年号,为耻事二姓”,忠于晋室,愤慨刘裕篡晋自立。这对于突出诗人的政治气节,又是言简意赅的一笔。句中“加餐”,暗用黄庭坚《跋子瞻和陶诗》的“饱吃惠州饭,细和渊明诗”句意,却不露痕迹。
舒位兼有才气和学识,其诗风格博丽奇崛,尤善于熔铸成语典故,并力求句法奇迥。近体句多曲折襞积,情浓意丰。这首七律,颇能显示上述艺术特色。全篇紧紧扣住陶渊明的生平事迹、思想性格、人品志趣来写,绝无浮泛空疏笔墨。作者从陶渊明的生平事迹和诗文作品中精心挑选出富于典型意义又诱人联想的意象,把它们巧妙地组合起来,故而着墨不多,已使陶渊明的形象神态栩栩,跃然纸上。七律讲究针脚细密,组织严谨。此诗首联“云浮”、“鸟倦”、“怀田”、“乡里儿”都用了典故,却以一个“早”字同“巧作缘”前后勾连。颔联“如酒醉”又同“以诗传”上下呼应,表现诗人借酒激发诗兴的才气和豪气。颈联“五株柳树”同“一水桃花”工对,又灵活地把“羲皇上人”压缩成“羲皇上”,与“魏晋前”巧对;全联不用一个动词,纯以意象组合并直接呈示,含蓄地展现陶渊明的精神生活和理想境界,可谓简略高妙,不见斧凿痕而获深邃意蕴。全诗四联,每联都显示出作者用典造句的灵活手腕和自然融化的技巧。通篇章法结构,采用叙事——抒情——描写——叙事的方式,各联表现手法不同,又都渗透着作者“欣慨交心”的强烈、丰富、复杂情意,如行云流水,舒卷自如。倘若吹毛求疵,笔者似感尾联形象与意蕴稍嫌薄弱,与前三联不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