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张际亮《车中见西山口号》触景生情嗟叹年华老去

车中见西山口号·张际亮

试马春城晚更凉,百年空剩鬓丝长。
西山不改青苍色,却为人间送夕阳!

道光十八年(1838)春天,诗人正客居北京,有一天外出途经西山,从车马中目见夕阳西下,山色青青,想到自身的遭遇,不禁触动诗情,随口吟成了这首小诗。

诗的起句便笼罩着一股不同寻常的悲凉气氛。在春寒料峭的北京城里,傍晚驾车行驶,只觉得凉气逼人,比起白天越来越重。从表面上看,此句似乎只是客观记叙,其实,这句中更别有伤心怀抱。何以见得呢?诗的次句直言不讳地作出了回答。从诗人对自己大半生以来,空空地只剩下两鬓白发日见增长的嗟叹声中,可知其生平怀抱,一无施展,心中的悲凉是不言而喻的。诗中的“百年”喻有限的人生,“空剩”二字含有无尽的悲哀和感慨,而“鬓丝长”则是形象地描绘出诗人请缨无路,报国无门的潦倒情景。张际亮从青年时代起就胸怀大志,非常关心民生的疾苦,通夷情、有筹边之策。为了实现自己的抱负,他曾屡次赴京会试,皆未能中,这在封建时代,就等于阻断了他从政济世的必由之路,注定了他一切美好的理想都犹如镜花水月,不可能有任何结果。这就是为什么诗的一开始就笼罩着悲凉气氛的根由所在。在“百年空剩鬓丝长”的诗人看来,再美好的景物也都会因情染上伤心的色彩,更何况春城的傍晚正弥漫着实实在在的逼人的凉气呢!

当诗人从悲凉的气氛中抬起头来时,无意中将目光投向西山,吟出了更悲凉的下二句。西山,北京西郊群山的总称,系由妙峰山、香山、玉泉山、翠微山等组成,为京郊著名的风景胜地。西山在任何时候都山色青青,永远不会改变它那象征着充满生机的青苍之色,所以它也一点儿不用为岁月的流逝忧虑发愁,毫不留恋地为人间送走了又一个晚晴。透过三、四两句的字里行间,我们可以琢磨到诗人的心境是很不平静的,这里既有对青山不老的无比羡慕,甚至不无妒意,又有白发奈何不得青山的浩叹。如果这样理解不错的话,那么在这浩叹的背后,积聚着的正是诗人心中更为沉重的悲凉之感。

至此,我们不难看出这首小诗,主要借助“鬓丝”和“山色”的巧妙对比,形象深刻地反映出诗人嗟叹年华老去,虽有一腔热血,却又不为朝廷所用的内心苦闷,真实地体现了封建时代正直的知识分子爱国忧心如焚的心情,给后人留下深远而又伤感的思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