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学家詹安泰先生《论修辞》提出:变化本质的修辞法可分为“替代式”与“化成式”两类,“化成式”较深。而“化成式”,亦可分“化虚为实”“化实为虚”“化物作人”及“化人为物”四格。“化实为虚”包括:眼前事物,专以故事比拟者;自抒怀感,而虚托外物者;现实事物,而若即若离,不落呆相者。下面赏析几首宋词,说明“化实为虚”修辞格之妙。
何当夜召入连昌,飞上九天歌一曲
北宋词人柳永《木兰花》词云:“佳娘捧板花钿簇,唱出新声群艳伏。金鹅扇掩调累累,文杏梁高尘簌簌。鸾吟凤啸清相续,管裂弦焦争可逐。何当夜召入连昌,飞上九天歌一曲。”作者在青年时期是一位市井才子,经常流连于歌楼伎馆之间,与不少歌儿舞女有过风流韵事。在他的词中出现的女子,有一些是有名字、有个性的真实人物。这首词写一个名叫佳娘的歌伎。上片写她手执檀板,头上花钿簇拥,常唱出新的歌曲,使众多艳丽的歌女心悦诚服。她舞动金黄色的鹅毛扇,歌声像珍珠串一样连贯流畅。歌罢,余音萦绕文杏木做的高高屋梁,梁上灰尘簌簌落下。下片形容佳娘的歌喉嘹亮优美,好像鸾鸟、凤凰竞相吟唱,管乐弦乐都难以同她的美妙歌声竞争。结拍二句赞叹说:什么时候朝廷在夜里把佳娘召入连昌宫,让这只歌伎中的金凤凰飞上九天高歌一曲啊!“连昌”,唐代皇帝行宫之一,故址在河南府寿安县(今河南宜阳)西十九里。唐代诗人元稹作长篇叙事诗《连昌宫词》,诗中记叙了宦官高力士奉旨寻找著名歌女念奴进宫唱歌的情景。柳永写他希望佳娘能被召进宫为君王一展歌喉,“以连昌宫为假借”,属于“化实为虚”格的甲项“眼前事物,专以故事比拟者”。这“化实为虚”的一笔,不胶着于所写之人事,可以激发读者对历史上类似情景的诗意联想,从而丰富或深化诗的意境。
最无情、鸿雁自南飞,音书缺
南宋词人汪元量《满江红·吴山》词云:“一霎浮云,都掩尽、日无光色。遥望处、浮屠对峙,梵王新阙。燕子自飞关北外,杨花闲度楼西侧。慨金鞍、玉勒早朝人,经年歇。昭君去,空愁绝。文姬去,难言说。想琵琶哀怨,泪流成血。蝴蝶梦中千种恨,杜鹃声里三更月。最无情、鸿雁自南飞,音书缺。”至元十三年(1276),元兵攻入临安,宋帝及后宫三千余人被俘北上,王清惠是宋朝宫廷的女官昭仪,在北行途经汴京夷山县时,题《满江红》一词于驿壁,抒写亡国惨痛。此词很快传诵南北,当时被囚于金陵的文天祥、邓剡都有和韵。汪元量曾以琴侍奉宫廷,得识王清惠。两人皆被俘至燕地,仍时有诗词往还。汪元量被释放南归,王清惠率众旧嫔赋诗送别。这首《满江红·吴山》也是和王昭仪韵,当作于其南归后。吴山,在临安城中,因吴人祭祀伍子胥于山上,故又名胥山。词的上片写他登眺吴山,但见浮云弥漫,日色无光,南宋故宫经年已无人早朝,一片冷落荒凉。作者借写景抒发亡国之愁恨。下片前四句以王昭君和蔡文姬比喻王清惠至燕北的悲惨境况,并想象她弹奏着哀怨的琵琶曲,泪流成血。这与王清惠原作的“对山河百二,泪盈襟血”句意相对应。“蝴蝶梦中”一联,化用唐人崔涂《春夕》诗的“蝴蝶梦中家万里,子规枝上月三更”一联和辛弃疾同调词的“蝴蝶不传千里梦,子规叫断三更月”一联。《庄子》上说,庄周梦见自己化为蝴蝶。后来文人就将做梦称为“蝴蝶梦”。子规,鸟名,又名杜鹃,它的叫声像是在说“不如归去”。因此,崔、辛的两联诗主要是抒写深夜不寐思家念远之悲。而汪元量这一联,上句以“千种恨”取代了崔、辛的“家万里”“千里梦”,其下句“杜鹃声”则明显地用古代蜀国望帝杜宇的典故。相传杜宇死后化作杜鹃鸟,鸣声凄厉,啼声不断,至血出乃止。“杜鹃啼血”常作为亡国之恨的象征。汪元量另一首《满江红·和王昭仪韵》中,就有“更那堪杜宇,满山啼血”之句。所以汪元量这里的一联,倾诉的是亡国血恨,情辞比崔、辛两联沉痛悲愤得多。结拍二句,词人抱怨鸿雁太无情,径自向南而不是向燕北飞,不能给他带来王清惠的音书。詹安泰先生评汪元量此词下片后四句说:“自言怨恨与盼不到北方消息耳,而假蝶梦、鹃声、雁讯言之,则实处皆虚矣。”(《论修辞》)
燕子楼空,佳人何在?空锁楼中燕
北宋大词人苏轼《永遇乐》词云:“明月如霜,好风如水,清景无限。曲港跳鱼,圆荷泻露,寂寞无人见。如三鼓,铿然一叶,黯黯梦云惊断。夜茫茫,重寻无处,觉来小园行遍。天涯倦客,山中归路,望断故园心眼。燕子楼空,佳人何在?空锁楼中燕。古今如梦,何曾梦觉,但有旧欢新怨。异时对、黄楼夜景,为余浩叹。”词的题序云:“彭城夜宿燕子楼,梦昐昐,因作此词。”彭城,今江苏徐州。苏轼时为徐州知府。燕子楼故址在徐州衙内。据说此楼乃唐张尚书为爱妓关盼盼所筑。盼盼善歌舞,雅多风态。张氏死后,盼盼念旧爱而不嫁,居是楼十馀年。白居易有《燕子楼》诗三首并序述其事。历代诗人有感于此,也为燕子楼留下了不少诗篇。苏轼这首词作于元丰元年(1078)十月。上片前八句描绘梦中所见所闻燕子楼暮秋夜景,以动写静,以声衬寂,以真写幻,意境清幽无限,堪称神妙之笔。接着写梦醒后重寻无处、行遍小园的惆怅,暗启下文。下片头三句写他倦宦思乡而终未能归的愁思。面对燕子小楼,词人愁思幽情难以消释,于是写出“燕子楼空”三句,意思说:“燕子楼已经空了,佳人又在哪里呢?门户紧闭,也只是徒然地锁住楼中的燕子罢了。”发生在楼中张尚书与关盼盼悲欢交织、生死不渝的爱情故事,苏轼只用三句十三个字便说尽了。这三句词,第一句是叙述句,第二句是诘问句,第三句是感叹句,句式不同,语言凝炼自然,叙事中带着深沉的感喟。“燕子楼空”与“空锁楼中燕”两句,有意重复“燕”“楼”“空”三字,前呼后应,音调回环往复,更加强了抒情味。苏门弟子晁补之说:“只三句,便说尽张建封(应为其子张愔)事。”(沈雄《古今词话》引)清代郑文焯《手批东坡乐府》说:“公以‘燕子楼空’三句语秦淮海(秦观),殆以示咏古之超宕,贵神情不贵迹象也。余尝深味是言,若发奥悟。”的确,从这三句可见东坡使典用事灵活自如,笔墨空灵超宕,贵神情不贵迹象的高超艺术手腕。詹安泰先生也评曰:“用张建封燕子楼事,而反复虚宕,则连类无穷矣。”(《论修辞》)
恨芳菲世界,游人未赏,都付与、莺和燕
南宋词人陈亮《水龙吟·春恨》词云:“闹花深处层楼,画帘半卷东风软。春归翠陌,平莎茸嫩,垂杨金浅。迟日催花,淡云阁雨,轻寒轻暖。恨芳菲世界,游人未赏,都付与、莺和燕。寂寞凭高念远,向南楼、一声归雁。金钗斗草,青丝勒马,风流云散。罗绶分香,翠绡封泪,几多幽怨!正销魂又是,疏烟淡月,子规声断。”陈亮词以慷慨雄放著称,但这首却是婉约含蓄之作,通篇采取象征性的艺术构思,借抒写“春恨”来寄托思念中原故国之情。上片以赋笔描绘中原春回大地的景象:东风和煦,百花竞放,平原上长满茸嫩的莎草,田野满眼翠绿,垂杨摇荡金浅色的长条;那淡薄的云,促使微雨暂收,天气是轻寒轻暖,最适宜人们出去踏春,畅快游赏。词人极尽铺陈之能事展现这大好春光之后,歇拍三句却突作转折:我最痛恨这样美好的芳菲世界无人来赏玩,却被莺燕所占有了。字面上是写不能游赏春光之恨,实际上是暗示大好河山沦陷于敌人铁蹄下之恨。所以,清末词论家刘熙载评这三句:“言近指远,直有宗留守大呼渡河之意。”(《艺概·词曲概》)即是说词意与抗金名将宗泽临死时还大呼“渡河,渡河”一样,表达了词人抗金北伐收复中原的不渝壮心。从修辞的角度看,这三句化实为虚,虚托外物以自抒怀抱,有意在象外、引人寻味之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