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诗塾 诗经鉴赏

《匏有苦叶》原文与鉴赏

作者: 张海洲 【本书体例】

【原文】:

匏有苦叶(1),济有深涉(2)。深则厉(3),浅则揭(4)

有弥济盈(5),有鷕雉鸣(6)。济盈不濡轨(7),雉鸣求其牡(8)

雝雝鸣雁(9),旭日始旦。士如归妻(10),迨冰未泮(11)

招招舟子(12),人涉卬否(13)。人涉卬否,卬须我友。

【鉴赏】:

尽管历代解诗者对此诗的看法有各种分歧,但有一个基本倾向即将此诗作为美刺之诗,认为它是对男女恋情的讽刺(《毛诗序》:刺卫宣公也。朱熹《诗集传》:此刺淫乱之诗。方玉润《诗经原始》:刺世礼义澌灭。)近代学者多把它作为女子倾诉自己恋情的诗歌。然由于诗中交织着主人公的希望与失望、期盼与焦虑、想象与现实,诗歌读来扑朔迷离、飘忽迷朦,给诗歌的理解与把握造成一定困难。只有在具体把握全诗感情脉络的基础上,结合古代的风俗习惯加以考察,才能较准确地理解此诗。

“匏有苦叶,济有深涉。”诗的开头突兀而起,这是女子在情人久候不至时情感喷涌而出:不错,济水固然有其深而难涉之处,这正如持匏叶作羹也会遇到苦不可食者一样,你完全不致于因水深而不过河来呀。“匏叶”一句是起兴,然兴中有比。它实际上隐喻了甜美的爱情的获得是须经过奋争的。所以,紧接着女子以急切的口吻劝勉情人:“深则厉、浅则揭。”这种急促的语气表露出女子对情人早下决心,早点采取果断的行动的期盼。济水深,你凭借舟楫渡过来;济水浅,你只须提起衣裳就可涉过来。言下之意,无论水深浅你总得快过来。这一章四句,似乎使我们看到了一位在河边翘首期盼的女子,似乎让我们听到了她向着河对岸想象中正犹疑徘徊的男子喊出的心声。它突如其来,直抒胸臆,将对男子设身处地的理解,循循善诱的劝勉及她迫不及待的希冀都委婉而又急切地表达了出来。

然而,对岸却一片静默。作者怅然四望:济水弥弥漫漫地涨起来了,野鸭儿也在一声声地叫唤。这所见所闻更触动她的愁绪,她以缓缓的语调道出了她心中幽幽的怅惘:“济盈不濡轨,雉鸣求其牡。”为什么浩漫的济水竟未打湿对方的车轴呢?事实上“渡深水者必濡其轨”(郑笺)。“济盈必濡其轨,此常理也。”(《诗集传》),只有坐在车中根本没有渡河的尝试弥漫的济水才不会沾湿他的车轨。因此“不濡轨”并非象现代许多解诗者所说的是对水势的陈述,而是女子对她情人犹疑不决的讥刺。《曹风·候人》中女子对未采取求爱行动的男子亦唱出过近似的谑词:“维鹈在梁,不濡其味。彼其之子,不遂其媾。”接着,女子以母野鸭求牡的鸣叫隐喻自己渴望情人,渴求爱情的急切心情。在这个比喻中,她对被理解的期待,及未得到理解的怨咨都得到了表达。而将“不濡轨”与“求其牡”对照,目的也在于使对方警悟。

在情绪极为低沉之时,长空里传来声声雁鸣,大雁带给了她过去爱情生活中灿烂片断的记忆,她的情绪转而又热烈起来:“雝雝鸣雁,旭日始旦。”雁,在古代往往是男女缔结婚姻的象征。古婚礼分纳征、纳采、问名、纳吉、请期、亲迎等六礼,除纳征用币,其余用雁。雁鸣使女子回味起了以往她看到男子送来雁礼时内心的喜悦,她又升起了对婚姻生活的向往与期待。当然,她提到雁鸣还有另一层含义,这是一群欲往南飞的大雁,它们的起程告示了秋天的来临。秋天,农事已毕而天高气爽,是古人婚嫁的季节。作者以“旭日始旦”告诉对方时光正好,而又以“迨冰未泮”提示作者不可拖延。

尽管期待的男子并未出现,但对过去美好的回忆,对将来美好的向往足以使女子坚贞不移地等待。诗的最后一章表现了女子深挚的情意:“招招舟子,人涉卬否。人涉卬否,卬须我友。”以“招招”状舟子之态,写出舟子向她招手相邀,这其中亦不乏爱慕挑逗之意。这一情节与《郑风·褰裳》相似:“子惠恩我,褰裳涉溱;子不我思,岂无他人?狂童之狂也且。”所不同的是,此首诗的女主人公与男子已论过婚嫁,感情之深切自然为初恋者所不能比。这里女主人公对招手的舟子连连拒绝,并且告诉他尽管她已在此等候多时,但在秋天的阳光下她仍将继续等待下去,直到她情人的出现。经过几番感情的起伏波涛后,诗人又回到了开始的期待中。

此诗以作者的情感起伏变化为抒情线索,复杂、细腻的心理活动(期盼、劝勉、怨思、回忆、憧憬、忠贞)的抒写与富有特色、包含蕴义的景物描写相结合,创造出了内涵十分丰富的优美的意境,而这一片意境中活跃着一个情深意切的女子。此诗语言运用亦十分成功。感情激昂处,语言急促;感情沉抑处,语言缓慢,恰切地表现了主人公情感的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