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诗塾 诗经鉴赏

《公刘》原文与鉴赏

作者: 袁明仁 【本书体例】

【原文】:

笃公刘(1),匪居匪康(2)。乃埸乃疆(3),乃积乃仓(4);乃裹鍭粮(5),于橐于囊(6),思辑用光(7)弓矢斯张(8),干、戈、戚、扬(9),爰方启行(10)

笃公刘,于胥斯原(11)。既庶既繁(12),既顺乃宣(13),而无永叹(14)。陟则在(15),复降在原(16)。何以舟之(17)?维玉及瑶(18),鞞琫容刀(19)

笃公刘,逝彼百泉(20),瞻彼溥原(21);乃陟南冈,乃覯于京。京师之野,于时处处,于时庐旅,于时言言,于时语语。

笃公刘,于京斯依。跄跄济济,俾筵俾几(22),既登乃依,乃造其曹(23)。执豕于牢,酌之用匏(24)。食之饮之,君之宗之。

笃公刘,既溥既长(25)。既景乃冈(26),相其阴阳(27),观其流泉。其军三单,度其隰原,彻田为粮(28)。度其夕阳,豳居允荒(29)

笃公刘,于豳斯馆。涉渭为乱,取厉取锻(30)。止基乃理(31),爰众爰有。夹其皇涧,溯其过涧(32)。止旅乃密,芮鞫之即(33)

【鉴赏】:

《诗经·大雅》中的《生民》、《公民》、《绵》、《皇矣》、《大明》等五篇史诗,较生动细致地描写了周人发祥和创业的历史,歌颂了周民族在黄河流域开垦土地,建家兴国的光辉事迹。《公刘》是写周人为了避西方戎狄之乱,进一步发展生产,在首领公刘的带领下,由邰迁豳的过程。《史记·周本纪》说:“公刘虽在戎狄之间,复修后稷之业,务耕种,行地宜,沮自漆、沮度渭、取材用,行者有资,居者有畜积,民赖其庆,百姓怀之,多徙而保归焉。周道之兴,自此始,故诗人歌乐思其德。”可见,此诗是周人歌颂公刘率其部由邰迁豳的丰功伟绩。

诗凡六章。首章写周人经过精心策划、大规模的迁徙行动;次章写公刘察看地形,选择住地的过程;三章写选择吉地,广建城邑房舍;四章写迁居后宴劳臣下的欢乐;五章写定居训练军队,大力发展农业生产;六章写扩建京师,营建宫室。

这首诗成功塑造了公刘这个光辉的形象。诗中每章都以“笃公刘”发端,造成先声夺人的艺术效果。接着选取一系列典型事例,以沉雄庄重的笔触,有条不紊地记叙,清晰传神地再现了一位有远见、有魄力、敢开拓、善谋略的周人领袖公刘的形象。

其一,公刘为了周民族的发展和强盛日夜忧劳,“匪居匪康”。决定迁徙之后,他便带领周人修仓、储粮,不仅为随行者带足了熟食、干粮,而且为留居者储存了充足的粮食。据《毛诗》载,周人出发时,“诸侯之从者十有八国”,不仅人数众多,而且“弓矢斯张,干戈戚扬”,可见,迁徙之壮举,非勇而难为!

其二,公刘率众到了豳地后,不辞劳苦,相土安民。他“陟则在,复降在原”,到处察看地形,指挥随众安家。诗特地描述了他身佩美玉琼瑶、腰挎宝石佩刀,风彩奕奕,高大英勇。

其三,公刘“逝彼百乐”,为众民选择水源,丈量土地,修建城邑房屋,以解燃眉之急。“言言”、“语语”形象地传达出公刘与众民溢于言表的喜悦之情。

其四,定居之后,公刘犒劳长途跋涉的群臣,同时也是迁往异地后庄严的誓师。“跄跄济济”,显示出公刘步趋有节、举止从容的威仪;“食之饮之”写公刘宴请群臣的喜庆场面。进而,作者情不自禁地发出“君之宗之”的赞叹,公刘完全可以当群臣的君主和宗主。

其五,为了确定勘测定居之处,为了规划开发农田水利,公刘的足迹踏遍山脊高冈,荒野隰原。他组织民力开拓疆土,垦治田亩,兴修水利,生产粮食,训练军队,公刘的足迹时隐时现,这正是中华民族远古祖先智慧、勤劳、勇敢光辉形象的写照。因此,当时地域“广轮迨及五六百里之远,兼有今甘、陕泾渭漆沮之间,庆阳至武功邠州一带之地”(陈子展《诗经直解》),“豳居允荒”。可见周人对迁居的喜悦,及对公刘率领他们所兴的大业的赞美之情。

其六,随着地域的不断扩大,居住条件的不断改善,面对迁居者愈来愈多的现状,公刘又率众扩建住房,修筑馆舍。横渡渭水,采取砺石和碫石;车马往来,夯土伐木;人声鼎沸,热气腾夕;在皇涧两岸,过涧对面,盖起了一座座房舍。使周民安居乐业。通过以上对公刘丰功伟绩的记叙,一位深负重任、深受人民群众敬仰和爱戴的民族首领的形象栩栩如生,跃然纸上。

其次,诗歌对周人劳动生活中某些情景记叙也很生动具体,如第三章写周人初到豳时“于时处处,于是庐旅,于是言言,于时语语”,“处、言、语”的迭用,既足成四字句型,又加重了语势,把周人迁居到新地后各得其所,各安其业,笑语喧哗,喧哗笑语的高兴情态刻划得维妙维肖。又如四章“跄跄济济,俾筵俾几,既登乃依。乃造其曹,执豕于牢,酌之用匏。食之饮之,君之宗之”。刻划了公刘和群臣步趋有节,端庄尊敬的矜持神态及捉猪宰杀,剖匏斟酒的宴享场面。可以说,这是远古农业居族的胜利大进军,是在新的农垦地安居扎根的庆功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