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释义]
易色
一位自命为“中国通”的教授,在中文课上讲:“中国人把物品称为‘东西’。例如桌椅、电视机等,但有生命的动物就不称东西,例如‘虫、鸟、兽、人……’所以,你和他都不是东西,我自然也不是东西。”
在汉语中,“东西”这个词有三种感情色彩:①褒义的,特指所喜爱的动物或人。如“这个东西真顽皮”。②贬义的,特指所憎恨的动物或人。如“这老家伙不是东西”。③中性的,泛指各种具体的或抽象的事物。如“语言这东西不是随便可以学的”。
“我自然不是东西”,这里的“东西”本来是贬义的,而被“中国通”误认为是中性的,故事的编者正是利用“东西”的不同色彩,来构成“易色”,产生幽默诙谐的讽刺效果。
“易”即变换,“色”即色彩。所谓易色,是指在言语表达时变换词语的色彩。词语的色彩分为感情色彩和语体色彩,因此易色法也相应地分为两种情况。
1.变换词语的感情色彩
词语(虚词除外)在表达人们对客观事物的概括认识的同时,有时还能够表达人们对该事物的爱憎意味或褒贬评价。也就是说,有些词除了表示一定的意义外,还明显地带有感情色彩,这种色彩反映着人们的主观态度。
词语的感情色彩有褒义、贬义、中性三种。有些词带有喜爱、赞扬、崇敬或者表示肯定的感情色彩,所谓褒义词是表示赞许的词。有的词带有憎恨、鄙视、谴责、讽刺或否定的感情色彩,所谓贬义词,是表示贬斥意义的词。还有些词,本身不带有褒贬色彩,这类词叫“中性词”。
“成果、后果、结果”这三个词中,都有“事情发展所达到的最后状态和结局”这个意思,但三个词感情色彩不同:“成果”是褒义词,“后果”是贬义词,“结果”是中性词。
在言语表达中,可以利用词语的感情色彩,故意褒词贬用或贬词褒用。如:
纪昀是清朝乾隆时河间才子,博学多智,能言善辩。
有一次,纪昀在皇宫翰林院率众修编《四库全书》。当时正值盛夏,体胖的纪昀难忍酷热,便脱衣光背,把辫子盘在头上,伏案阅稿。忽然,他发现乾隆皇帝从前面向院里走来,穿衣已经来不及了,他一猫腰,钻入案下,并将桌布拉好,准备皇帝一走,出来再继续工作。谁知,这一切都被皇帝看见了。他直奔纪昀案旁坐下,并示意四周惊慌失措的众编辑安静下来。
肥胖的纪昀此时在通风不良的案下热得实在受不了,听屋内又发觉确无异常动静,他以为乾隆帝走了,便撩起桌布露出脑袋问:“老头子走了吗?”这句话惹恼了一直坐在案旁的乾隆帝:“纪昀,别的罪可恕,你凭什么叫我老头子?如果讲不出道理来,立刻赐死!”
谁知此时纪昀却不慌不忙,从容笑道:“‘老头子’这三个字是大家公认的,非臣臆造,容臣详说。皇帝称万岁,岂不为老?皇帝乃国家之首,岂不为头?皇帝乃真龙天子,岂不为子?‘老头子’三字乃简称缩写也。”乾隆听了,哈哈大笑,说道:“好个能言善辩的纪昀,虽苏秦、张仪再生所不及也,朕赦汝无罪,起来吧。”
在汉语中,“老头子”本来是带有贬义色彩的,纪昀为了保全性命,故意对“老头子”一词进行解释,使之带上褒义色彩,因而获得了乾隆皇帝的欢心。
2.变换词语的语体色彩
语体色彩,即语体风格,词语的语体色彩一般有口语和书面语之分。
(1)口语色彩:月亮、小伙儿、伙计、吊儿郎当。
(2)书面语色彩,又细分为四种:
①政论体的:国体、独裁、专制、复辟。
②文艺体的:春色、秋光、乳莺、残阳。
③科学体的:定理、具体、临床、开方。
④事务体的:签发、电复、批示、撰写。
语体涉及政治、经济、法律、军事、科学、文化、文学、艺术等领域或各个行业,在这些领域或行业中,都有一系列反映领域或行业色彩的词语。
在言语表达时,可以将甲语体的词语故意运用到乙语体中。有一则短文,题为《八十年代情话录》:
“我得到一条信息,听说你爱我,是吗?”
“这条信息反馈得真快!”
“太好了!我……我恨不得……恨不得承包……。”
“承包什么?”
“承包您的全部爱情。”
“妈妈原来说由我自己做主的,就怕到时候不给我落实政策。”
“我们不需要父母的赞助。”
“小声点!你的喉咙立体声似的,又不是做广告,要搞得人人皆知”。
“不会有人听到的,这儿是公园里最幽静的地方,是恋爱的特区!”
这则短文,在对话中使用了“信息、反馈、承包、落实政策、赞助、立体声、广告、特区”这些充满时代气息的新词,作者故意将这些二十世纪八十年代的新词用于谈情说爱,产生幽默诙谐的效果。
变换词语的语体色彩,常用的方法是在言语表达中故意将分量“重”的、“大”的词语当作一般词语来使用,或将某些专业用语转用到一般言语交际中。
如钱钟书先生的小说《围城》有这样一段文字:
事实上,一个人的缺点,正像猴子的尾巴,猴子蹲在地面的时候,尾巴是看不见的,直到它向树上爬,就把后部供大众瞻仰,可是这红臀长尾巴本来就有的,并非它们爬高了新标志。
又如:
冠军运动员因患感冒卧床不起,医生告诉他发烧了。他问道:“体温多少度?”答:“41℃”。运动员忙又问:“那么世界纪录是多少?”
“世界纪录”本是用于体育比赛的词语,专业性较强,这里降用到体温上,令人发笑。
又如有一则题为《法律之家》的小幽默:
律师的儿子回家晚了。邻居问他:“你回家晚了,会挨爸爸的打吗?”“不会的,我爸爸是律师,如果他要打我,我母亲就会申请缓刑,再向我奶奶提出上诉,就可以宣判无罪。”
“缓刑”、“上诉”、“宣判”为法律用语,一般用于庄重严肃的场合,这里运用到日常生活中,寓谐于庄,产生幽默的效果。
在修辞学界,常有“易色”和“降用”之分,倪宝元先生认为:“‘变’易词语感情色彩的用法叫易色”,“由于表达的需要,偶尔把一些分量‘大’的词语降作一般词语用,也就是词语的‘降级使用’,这种词语活用叫‘降用’”。
我们认为,这里讲的易色和降用可以合并统称为易色。词语的色彩既包括感情色彩,又包括语体色彩,“易”是变换,易色就是变换词语的感情色彩和语体色彩。“降用”的命名也不够全面,词语的降用不仅仅是将分量“重”的、“大”的词语降作一般词语用,也可以将一种语体的词语平级移用到另一种语体,这时很难看出它“降”的意味儿。
易色不同于倒反,也不同于双关。易色是变换词语的感情色彩和语体色彩,而倒反是说反话或戏谑讽刺,而双关是一语二义,言此而意彼。
转品
有一年,一位好莱坞的电影经纪人为了扩大影响,招徕观众,在美国好莱坞主持举办了一场别开生面的“模仿卓别林竞技大赛”。许多来自各地的选手竞相登台表演。他们穿上卓别林式的服装,装扮成卓别林的模样,表演得惟妙惟肖,令观众倾倒,比赛盛况空前。
卓别林听到这个消息,也悄悄来到好莱坞,以一个模仿者的身份登台参赛,谁知他只得了个第三名。后来获得第一名的选手知道了艺术大师卓别林本人竟然屈居第三名,深感不安,执意要与他互换名次,卓别林坚决不同意,他诚恳地对第一名选手说:“你是卓别林的模仿者,却战胜了真正的卓别林,证明你比卓别林还卓别林,这第一名理当是你。”
在“比卓别林还卓别林”中,第二个“卓别林”本是名词,但为了某种特殊的修辞目的,这里用为形容词,这种修辞现象叫做转品。传统的“品”指的是词性,转品就是在言语表达中,凭借上下文有意转化词或短语的性质,一般是把名词当作动词或形容词来使用,以增加辞趣。
有一则小幽默,题为《学问难成》,讲的是初学造句的小朋友,常常会造出意想不到的语句:
难过——我家门前的大水沟很难过。
如果——罐头如果汁营养丰富。
天真——今天真热,是游泳的好日子。
十分——妹妹的数学只考十分,真丢脸。
从容——我做事情,都是从容易的做起。
这则小幽默巧妙利用了转品的特点,读来幽默风趣。“难过”本来是个形容词,要求在所造的句子中也要出现这样的形容词,但造出的句子,将“难过”变成了动宾关系的短语了。“如果”是个连词,造句者只求字面同形,而忽视了词语的用法。“天真”是形容词,造句时只注意字面相同,而不顾词性和词义。“十分”是副词,而句子中出现的“十分”却是数量词。“从容”是形容词,所造的句子中虽然嵌进了这个词,但忽视了该词的词义和词性,只求字面同形。作者有意改变“难过、如果、天真、十分、从容”的词性。转品法的运用大大增加了言语表达的效果。
转品不仅在小幽默中出现,它也常常出现在文学作品和日常生活的言语表述中。如:
①这个连长太“军阀”了!年纪不大,脾气可不小!(曲波《山呼海啸》)
②在他心灵的深处,他似乎怕变成张大哥第二——“科员”了一辈子,以至于对自己的事都一点也不敢豪横。(老舍《离婚》)
③但是他对妙斋越来越冷淡。他想把妙斋“冰”了走。(《老舍短篇小说选》)
例①的“军阀”是名词当形容词用,是“军阀作风太严重”的意思。例②“科员”是名词当动词用,是说“当了一辈子科员”。例③的“冰”是源“冷淡”而将名词活用为动词。
转品与词类误用有一定界限:一个词语在修辞中改变了它原来的词性,随情应景地让词语活用,使表达具体而形象、新鲜而活泼;而词类误用是在表达时将甲类词误作乙类词使用,前者是一种修辞方法,后者是言语表达时出现的一种语病。转品包括:
名词用作动词。如:据说回国以后,这人不烟不酒,甚至也不太诗了。(叶珊《酒壶》)
名词用作形容词。如:姑仰卧在此,气候非常夏天。(余光中《马金利堡》)
名词用作副词。如:我道歉一番,耸耸肩作鹭鸶笑。(梁实秋《雅舍小品》)
动词用作名词。如:且念一些渡,一些饮,一些啄,且返身再观照。(郑愁予《梵音》)
动词用作形容词。如:有人送给你羡慕的秋波呢。(宣建人《抒情小品》)
动词用作副词。如:枯皱的黄叶轻轻地舞着秋风,焦灼的灯蛾死死地伴着孤灯。(王尚义《深谷足音》)
形容词用作名词。如:用“随风飘荡的柳絮”来形容她的轻盈。(于梨华《白先勇笔下的女人》)
形容词用作动词。如:心里的忧闷,像雨后遥山一般,浓酽酽的又翠深了一层。(苏雪林《绿天》)
飞白
黄宗英《小丫扛大旗》中有这样一段描写:
她一见秀敏就说:“秀敏同志,你那发言稿哪?”“啥稿?”“讲话的稿。”“讲话还带镐?”“不用稿也得有个提纲吧”?“哈缸?”“拿张纸把你要说的内容大概写下来,提防忘了,说溜了。”秀敏一听说“写”,愣了。她抗着脖子:“我不会写。”
“镐”是“稿”的白字,“缸”是“纲”的白字,这里用飞白法描写说话人不懂什么是“发言稿”和“提纲”。飞白法往往起到滑稽、揶揄、增趣的作用。
所谓飞白是为了特殊的表达需要,将明明知道是错误的字、词、句、篇故意如实记录或仿效。这里的“白”本来是指白字,我们可以将它扩大到有语病的词语句篇,飞白的构成有以下四种情况:
1.利用白字构成飞白
以前,我国古代书写习惯都是竖写。有个州官写字十分潦草。一天他写了一张字条,要衙役给他买猪舌头,“舌”字的上半截“千”字写得老长老长的,衙役把“舌”字看成“千口”两个字了。
为了购买这一千口猪,衙役们倾巢出动。整整忙了三天三夜,好不容易才凑足了一千口的数。他们赶着猪,向州官交差说:“报告老爷,你要的一千口猪已经全部买到!”
州官吃惊地说:“我没让你们买猪呀!”衙役们把字条递上去说:“给,这是你亲笔写的,还会有错?”州官说:“你们这群混蛋!我写的是猪舌嘛,怎么看成是‘买猪千口’呢?”
衙役们被骂得面面相觑,哭笑不得。有个小衙役在下面小声咕噜说:“你给老太爷写信的时候,可不要把‘爹’写成‘父多’啊!”
这里的“千口”是“舌”的白字,“父多”是爹的白字,“飞白”手法的运用增添了故事的情趣。
2.利用词语构成飞白
马烽《刘胡兰传》中有一段对话:
玉莲不懂什么是持久战,她悄悄地向金香问道:“金香,顾县长说的是什么吃酒战!”
“你真是个笨蛋!连个‘吃酒战’也不知道。”金香自以为是地说道“就是喝醉酒打架嘛!喝了酒打人最厉害了,我后爹喝醉酒,打起我妈来没轻没重。”
金香并不知道什么是“持久战”,却自以为是地把“持久战”理解成“吃酒战”,可以说“吃酒战”是“持久战”的飞白。
3.利用有病的句子构成飞白
无论说话还是写文章,人们都不愿在言语活动中出现讨厌的病句,但在文艺作品中,为了塑造人物形象,刻画人物的某种性格,表现人物的某种感情,作者往往在人物语言中有意地运用一些病句或不太规范的句子。
电视连续剧《黑十字架》中有一位海关人员,被走私集团利用,后来在同志们的帮助下,终于觉醒了,当公安人员布置他打入走私集团内部侦察时,他非常激动地表示:“我一定使劲儿侦察。”这种回答,近于孩语,这是成年人在强烈的感情支配下所道出的孩语,并且在特定的背景下由那位悔悟觉醒后的海关人员讲出,显得真实自然。
电影《御马外传》中,有人来找亮亮的妈妈,亮亮从屋里走出来说:“我妈妈说,家里没人。”亮亮的话本身是引人发笑的,因为它明显违背了逻辑事理,但让亮亮说出就自然妥帖。
散文作家秦牧在《艺海拾贝》中说:“在某种场合,‘不合逻辑’的语言有时比合乎逻辑的语言更有力量。”在文艺作品中,这种“不合逻辑”的句子是作者将它作为某种艺术手段而有意运用的,它完全服务于文艺作品刻画“这一个”的需要。
4.利用篇章构成飞白
在小品文中常常采有这种方法。有一篇小品文题为《奇文共欣赏》,文中介绍了国民党山东省主席韩复榘的演讲。
诸位,各位,在齐位。今天是什么天气?今天是演讲的天气。开会的人来齐了没有?看样子大概有五分之八了,没来的举手吧!很好,很好,都到齐了,你们来得很茂盛,敝人也实在是感冒。今天兄弟召集大家,来训一训,兄弟有说得不对的,大家应该互相原谅,因为兄弟和你们大家比不了,你们是文化人,都是大学生、中学生和留洋生,你们这些乌合之众是科学科的,化学化的,都懂七八国的英文,兄弟我是个大老粗,连中国的英文也不懂。你们是从笔筒里爬出来的,兄弟我是从炮筒里钻出来的,今天到这里讲话,真使我蓬荜生辉,感恩戴德。其实我没有资格给你们讲话,讲起来嘛就像就像……对了,就像对牛弹琴。
今天不准备多讲,先讲三个纲目:
蒋委员长的新生活运动,兄弟我举双手赞成,就是一条,“行人靠右走”实在不妥,实在太糊涂了,大家想想,行人都靠右走,那么左边留给谁走呢?
还有件事,兄弟我想不通,外国人在北京东郊民巷都建了大使馆,就缺我们中国的,我们中国为什么不在那儿也建个大使馆?说来说去,中国人真是太软弱!
再一件事,你们学校的总务长太不像话了,要不是他贪污了,那学校为什么这样穷酸?十来个人穿着裤衩抢一个球像什么样子,多不雅观!明天到我公馆再领笔钱,多买几个球,一人发一个,省得再你争我抢。
韩复榘原是国民党山东省政府主席,齐鲁大学校庆时他做了此演讲。该演讲病句甚多,堪称奇文,当然该文亦经后人的夸张加工,加工者采用飞白法,夸其病,讽其庸,具有独到的讽刺效果。
飞白就是故意使用有病的字、词、句、篇,但是我们所理解的“病”应包括语法、修辞和逻辑诸方面的毛病。
《人民文学》曾刊载了一篇《大问题》的小品文。
同志们:
我今天准备给大家讲一个问题。这个问题,本来没有什么问题,但是,问题终究是问题,你越不讲它就越成问题,最后,可能发展成为无可救药的问题。
那么,这个问题究竟是什么问题呢?这个问题是一个不简单的问题,同时也是一个难以解决的问题。如果我这个问题讲来讲去你们听不出什么问题,那么就说明我这个问题中还存在问题,也许你们的耳朵有问题,这样大家都有问题。
但我希望,我讲完这个问题之后,大家要从我这个问题中多多提出问题,并且深入分析我这个问题。这样做,我一定没有问题,但我坚信,大家一定能解决我这个问题中所存在的问题,把它变成一个没有问题的问题。
讲到这里,我的问题已成为越讲越多的问题,大家会感到是一个十分荒谬可笑的问题。不过,我还要郑重指出:我这个问题是一个非常特殊的问题,大家听后满意也好,不满意也好,始终会在你们的印象中留下一个不三不四的问题。这样一来,我所讲的问题就成为一个非常遗憾的大问题。
最后,祝大家身体没有问题!
这则讽刺小品,它以讲话稿的形式讽刺了一些喜欢拉官腔的人。语法、逻辑也有“病”,修辞上以辞害意(单调地重复三十六个“问题”),内容空洞无物,形式呆板累赘。作者正是运用了飞白法写成了这样的讽刺小品。
也有人认为飞白是把语言中的方言、俗语、吃涩(结巴)、错别字等故意加以记录或援用的。
援用方言:阿媛(沪语女儿),干爹又快输脱底(输光)喽。(白先勇《永远的尹雪艳》)
援用俗语:你四两人讲什么半斤话,早就跟你说过,我的一切犯不着你担心。那真是活见鬼。怕丢了你的脸子,你……。(王祯和《鬼、北风、人》)
吃涩(结巴):“我…我…想再麻烦…你一次”老刘望着夏先生支吾地说。(南郭《金练》)
错别字:他还不能承受去报呈(呈报)警局的意志,那好像大凶噩,他未敢去逢晤它。他一直希望能避免跟它会逢。(王文兴《家变》)
释语
培根在论爱情时这样写道:
所谓情话就是热情冲动时所说的话,正如做梦时说出的呓语,并不是正常生活里的东西。
所谓永恒的爱,是从红颜爱到白发,从花开爱到花残。
这里解释“情话”和“永恒的爱”都采用了释语的方法。
释语,是用形象生动的言语对某个词语艺术地进行解释,它不同于一般的词语解释,虽然它在运用过程中要借助于某些词语解释的方法。释语的方法有两种:一种是本语释本语,一种是用异语作释。
1.以本语释本语
“本语”指普通话,“以本语释本语”就是用普通话语词来作形象生动的解释。如:
立春:立是见,春是蠢动,是植物开始有生机的意思。
雨水:雨水将多。
惊蛰:春雷响动,惊动万物,从这一天起冬眠生物将醒。
春分:分就是半,春季九十天的一半叫春分,这一天昼夜平分。
清明:明洁的意思,从这一天起,草木萌芽。
谷雨:雨生百谷之意,这一天雨水增多。
立夏:夏天开始。
小满:指麦种有芒。
夏至:至是极,是日影长到终极之意。
小暑:气候炎热,但还是没有热到极点。
大暑:炎热到极点。
立秋:秋是植物快成熟之意,从这一天起秋天开始。
处暑:处是停止,指暑气将于这一天结束。
白露:地面水气凝结为露呈白色。
秋分:秋季九十天的一半,这一天昼夜平分。
寒露:露光白而寒,是气候逐渐转冷的意思。
霜降:下霜。
立冬:冬是终了的意思,作物收割后要收藏起来。
小雪:开始降雪,但还不多。
大雪:雪将由小而大。
冬至:日影已短到极点。
小寒:天气寒冷,但还没有冷到极点。
大寒:冷到极点。
这里是用本语释本语,对二十四个节气做了通俗形象的解释。这类释语要求生动、形象,注意可接受性。如果把“立春”解释为“每年2月4日或5日太阳到达黄径315度为立春”。把“雨水”解释为“每年2月18日前后太阳到达黄径330度为雨水”,则是对词语进行科学的解释。
2.用异语作释
用普通话语词对非汉语普通话语词(包括外语词、兄弟民族语言的语词、汉语方言语词、行业语的语词)进行生动形象的解释。有人称之为“异语”。如:
①西藏拉萨河畔有个叫王丽梅的北京下乡知识青年,藏族同胞总是亲昵地称她“格拉”。(藏语“格拉”,意思是老师)。(《北京日报》)
②“作家”——湖南人叫种地的为“作家”。这个名称的双关意义也很好,这是说,写作也和耕种一样,是要勤于劳动的,湖南人又称地多的人为“大作家”。(《人民文学》)
例①用了藏语的语词,表达了藏族人民对王丽梅的亲昵之情,若直接用“老师”而不用“格拉”转译,这种亲切之感就不能充分地表达。这种用兄弟民族语言的语词构成的异语,民族色彩很浓,有独到的表现力。例②是用方言词构成的异语,它对方言词加以解释而引申出新意,给人以新颖别致之感。
异语的使用,要把握住分寸。即外来语、兄弟民族语词,方言词的运用,在言语作品中不宜太多,恰当运用能增强词语的表现力。如果滥用,往往会影响言语交际。比如周立波的《山乡巨变》和冯志的《敌后武工队》都过多地运用了方言词。《山乡巨变》中的湖南方言“莫逗要方了”、“大崽”、“耕白水”、“晏了”等等,《敌后武工队》中的北方方言“不赖歹”、“干的戟”、“卖谝”、“栽不楞”等等都不同程度地影响了文学语言的表达效果。
释语不同于词语解释。虽然释语常常借助于词语解释的某些方法,但最终的目的不一样,释语是为了使表达生动形象,亲切可感,而词语的解释是为了揭示词语的语义。
释语的方法只有两种,一种是本语释本语,一种是用异语作释。而词语解释的方法是多种多样的,如下所示:
(1)利用同义词或同义短语来解释:拭——擦;畏惧——害怕。
(2)利用反义词或者在反义词前加“不”:丑恶——不美好;调和——不斗争。
(3)解释字义:跋涉——爬山蹚水,形容旅途艰苦。跋,爬山,涉,蹚水。
(4)交待异称:参差——文言词,不整齐的意思;俺——方言,我,我们。
(5)举例:呈现——“显出、露出”的意思。多指景象、状态之类的显露。如到处呈现出一片生气勃勃的景象。
(6)说明类属:象形——六书之一,描摹实物形状的造字法。
(7)交代背景:指出词语是什么时代、什么社会的产物,同什么背景联系在一起:连坐——反动统治时代,一个人触犯了当时的法令,连带亲属也治罪叫连坐。坐就是犯法。
(8)两相对照:利润——商品生产的赢利。在资本主义生产中,利润是工人所创造而为资本家所剥削的剩余价值的转化形式;在社会主义制度下,利润是劳动创造出来的纯收入的一部分,是社会资金积累的主要来源。
(9)描绘解释:榛榛——形容野草树木丛生的样子。
节缩
志若黄河奔沧海,形似珠峰刺青天。
借问英灵今何在?花潮诗海震人间。
这首诗选自童怀周《天安门诗抄》,诗中“珠峰”是珠穆朗玛峰的节缩。因为在诗中出现全称会影响诗的对称和简洁。
所谓节缩是为了使语句简明或节拍协调或实现其他的修辞目的,把一些音节过多的词语加以删节、压缩和归并。节缩常见的形式是简称和数词缩语。
1.简称
简称是事物的全称简化了的称谓。简称的出现是为了用语的经济。简称是和全称相对而言的,简称仍然具有全称在表义上的明确性。简称的构成方式有如下几种:
(1)取全称中每个词的第一个字和第三个字。如:政治委员——政委。北京大学——北大。
(2)取全称中第一词的第一个字,取第二个词的第二个字。如,战争罪犯——战犯。师范学院——师院。
(3)取全称中的前一个词。如,师范学校——师范。清华大学——清华。
(4)取全称中的最后一个词。如中国人民解放军——解放军。中国人民志愿军——志愿军。
(5)取全称中每个词的第一个字,再将具有类别性质的词或语素附在后面。如,少年先锋队——少先队。支部委员会——支委会。
(6)取全称中具有代表性的两个字。如,鞍山钢铁公司——鞍钢。中国作家协会——作协。
(7)取全称中的第一个字,并与另一个全称中的第一个字连用。如,中华人民共和国、朝鲜民主主义共和国——中朝;美利坚合众国、法兰西共和国——美法。
(8)简称中字的顺序打破了原称中字的顺序。如,国营第五棉纺织厂——国棉五厂。第四女子中学——女四中。这种简称法更具有区别性,前例突出一个“棉”字,以区别于一般工厂。后者突出一个“女”字,以区别于一般中学。
简称不同于“代称”,代称一般是用一个字来代替原名称,它不是对全称的简缩。如,“湘”称代湖南,是因为该省境内有湘江,上海市用“沪”,是根据上海县东北的沪渎水(即今之吴淞江)来代称的。河南省的代称是“豫”,是因为河南是古九州之一的豫州。代称所用的字来源于该地区具有代表性的事物。
2.数词缩语
数词缩语有两种情况。
(1)将“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简缩为“双百”。这类数词缩语,数词的使用取决于全称中相同词的多少。又如“反贪污、反浪费、反官僚主义”简称为“三反”。“初伏、中伏、末伏”简缩为“三伏”。
(2)将“蚊子、苍蝇、臭虫、老鼠”缩简为“四害”。这类数词缩语前部分数词的使用取决于全称中词语的多少,后部分的词是全称中各个词语所代表的事物的共同属性。又如,“喜、怒、哀、乐、爱、恶、欲”简称为“七情”。“酸、甜、苦、辣、咸”简缩为“五味”。
节缩在言语交际中,不需详细解说其内涵,因为它是约定俗成的,因而缩语常常可以独立运用。如:
他们有高度的革命觉悟,可贵的革命干劲,一心为公的“十不”精神,“三老四严”、“四个一样”的革命作风。
节缩有临时和约定俗成之分,后者以前者为基础。“感情、激情、抒情”称“三情”是临时节缩,但“五讲”、“四美”是约定俗成的。任何节缩都有从临时向约定俗成转化的过程,在转化过程中,有些被淘汰,有些被保存了下来。因此作为简称和数词节缩语在使用时应注意两点:①在郑重的场合少用或不用。如正式文件中尽量少用或不用缩语,要用也要注意缩语的约定俗成性和全民性。②局部通用的简称。如巴金《我们会见彭德怀司令》一文,用了通行于志愿军内部的“志政”,就附上了注解:“志政,中国人民志愿军政治部”。
藏词是说话时要用的词已见于熟悉的固定短语(如成语、歇后语)中,便把本词藏起来,故意隐藏部分词语不说出来。藏词可分为藏头与藏尾两种。
1.藏头
谁知道他将到而立之年,竟被小尼姑害得飘飘然了。(鲁迅《阿Q正传》)——“三十而立”藏了“三十”
鬼神旦看高明室,倚伏不干栖隐家。(唐寅《招隐诗》)——“祸兮福所倚,福兮祸所伏”语出《老子》,藏了“祸福”。
2.藏尾
一欣待温颜(指父母慈颜),再喜见友于。(陶渊明《从都还》)——“友于兄弟”语出《书经·君陈》,藏了“兄弟”。
一士家贫,无从得酒,乃持水一瓶称觞曰:君子之交淡如。友应声曰:醉翁之意不在。(《古今潭概·巧言》)——两句分别藏了“水”和“酒”。
成语藏词法生涩难解,现今多用歇后来藏词。如:
你他妈乌龟吃大麦。——藏:瞎糟塌粮食
你简直是狗咬吕洞宾。——藏:不识好人心
您还不错嘛,风韵犹存。——藏:徐娘半老
猪八戒的脊梁——是“无能之辈”的意思,猪八戒法号“悟能”又谐音“无能”,“背”又谐音“辈”。
镶嵌
有一次,纪晓岚陪伴乾隆皇帝到南方巡游。乾隆皇帝坐在龙舟上,面对滔滔长江的深秋迷人景色颇有感触,即命纪晓岚当场吟一首七绝,来描述这一壮丽动人的景色,不一会儿,纪晓岚朗声吟道:
一篙一橹一渔舟,一个艄头一钓钩;
一拍一呼还一笑,一人独占一江秋。
韩隆听后,拍手称绝,佩服地说:“怪不得人们称你为‘纪才子’果然名不虚传!”
纪晓岚所吟七绝,嵌进了十个“一”字,这种手法叫镶嵌。它是为了表达的需要,故意加进一些字、词、句。
镶嵌有三种类型:嵌字、嵌词语、嵌章句。
1.嵌字
为了音节对称或便于吟唱,故意加进几个无关紧要的字来衬托紧要的字,这叫嵌字或衬字。如王实甫《西厢记》中的《长亭送别》,其中的一些唱词就采用了衬字法,为的是便于吟唱。如:
见安排着车儿、马儿,不由人熬熬煎煎的气。有什么心情花儿,魇儿,打扮得娇娇滴滴的媚。准备着被儿,枕儿,只索昏昏沉沉的睡。……兀的不闷杀人也么哥!兀的不闷杀人也么哥!久已后书儿,信儿,索与我凄凄惶惶的寄。
2.嵌词语
有时把能表达内心真情实意的词语巧妙地嵌进话语中去,或表达真情,或表示讽刺。
封建军阀袁世凯,篡夺辛亥革命果实,窃居总统职位,王闿运做对联加以讽刺:民犹是也,国犹是也,何分南北;总而言之,统而言之,不是东西。这副对联中嵌进了“总统不是东西”。
《天安门诗抄》中有一首诗:“江河湖海浪涛起,亿万人民悼总理。青山绿影低下头,滚滚泪浪哀声起。靠着泰山心难移,谁料星损日月泣。边防战士继遗志,誓和白骨斗到底。”这首诗采用镶嵌法,嵌进了“江青靠边”,曲折而巧妙地表达了作者的爱憎。
3.嵌章句
不仅是词语、句子可以嵌入篇章中,有时嵌进的文字可以组成一个完整的篇章。如:
有一个小伙子非常爱一个姑娘,但姑娘的父亲却不喜欢他,也不想让他们的爱情发展下去,小伙子很想给姑娘写一封情书,然而他知道姑娘的父亲会先看,于是他给姑娘写了这样一封信:
我对你表达过的热爱 ,
已经消逝。我对你的厌恶
与日俱增 , 当我看到你时 ,
我甚至不喜欢你的那副样子,
我想做的第一件事就是
把目光移向别处,我永远不会
和你结婚。我们的最近一次谈话
枯燥乏味,因此无法
使我渴望再与你相见
你心中只有自己
假如我们结婚 , 我深信我将
生活得非常艰难,我也无法
愉快地和你生活在一起 , 我要把我的心
奉献出来,但绝不是
奉献给你 , 没有人能比你更
苛求和自私,也没有人比你更不
关心和帮助我。
我诚挚地要你明白
我讲的是真话 , 请你助我一臂之力 ,
结束我们的关系,别试图
答复此信 , 你的信充满着
使我兴味索然的事情,你也不可能怀有
对我的真诚关心 , 再见 , 请相信
我并不喜欢你,请不要以为
我仍然爱着你。
姑娘的父亲看了信以后,非常高兴地把信交给女儿,姑娘看罢信也非常快乐,小伙子仍然爱着她。小伙子的情书,采用镶嵌手法,将连缀成文,表示对恋人的忠贞不渝,你不妨读一读信中的奇数行,即加下划线的文字,你一切就会明白。
【辨析】
1.转品与飞白
转品是故意改变某个词语的词性,飞白是故意使用有病的字、词、句、篇。
2.释语与词语解释
释语力求通俗形象或具有可接受性,而词语解释是阐述词语的语义,力求准确,释语和解释词语的方法也各不相同。
3.节缩与释语
节缩是对全称的简缩,是为了言语的经济、表达的方便,释语是通过通俗形象的解释,让对方易于接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