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密州:诗酒趁年华
春未老,风细柳斜斜。试上超然台上看,半壕春水一城花。烟雨暗千家。
寒食后,酒醒却咨嗟。休对故人思故国,且将新火试新茶。诗酒趁年华。
——《望江南·超然台作》
爱极了苏子的这首《望江南》,只为其中的一句“诗酒趁年华”。表达过相同意思的还有一个人,他就是北宋词人晏殊。他说:“一向年光有限身,等闲离别易销魂,酒筵歌席莫辞频。”我以为,晏殊这句词的格局不如苏子的“诗酒趁年华”。
晏殊是位太平宰相,一生安享荣华,他没有经历过仕途的大风大浪,因而他在词中劝人“酒筵歌席莫辞频”,以安享盛世太平。而苏子的境遇与他不同,虽然同为神童级的人物,苏子却因其率真、不合时宜,屡遭政治打击。因而,在感慨生命不再现、时光不重来时,晏殊选择的是享受生命——“酒筵歌席莫辞频”,而苏子选择的是让生命有意义——“诗酒趁年华”。
苏子二十岁参加科考,因一篇科考奇文深得当时的主考官欧阳修赏识。欧阳修是当时的文坛领袖,读罢苏子的文章后,曾对人感慨:几十年后你们都只知道苏轼,而不记得我了。就连宋仁宗也高兴地对他的皇后说,我为子孙又觅得两位太平宰相(指的是苏轼和苏辙)。革新派领袖王安石,也曾感慨:不知道再过几百年才能出现像苏轼这样的天才。
然而,就这样的一位天才,却因反对王安石变法而屡遭贬谪。当他从杭州被贬谪到密州时,敬爱的父亲和亲爱的妻子王弗都已离开人世,那首著名的天下第一悼亡词《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就是在密州任上写的。自己仕途不顺,一腔抱负难以实现,而生命中至爱的亲人已到另一个世界,即便是“不思量”,也“自难忘”,现实中唯一的亲人只有弟弟子由了。在一个万家团圆的中秋夜,苏子万般思念弟弟子由,他对月抒怀,写下了千古绝唱《水调歌头·中秋》。他想“乘风归去”,离开这纷纷扰扰的世界,但是这世间还有许多的留恋,让他回归了现实,他有自己的亲人,还有自己未立的功名。
带着这样的苦闷和愁绪,在熙宁九年(1076年)暮春,苏轼登上了“超然台”。他眺望春色烟雨,不禁触动乡思,写下了这首《望江南》。
宋神宗熙宁七年(1074年)秋,苏轼由杭州移守密州。次年八月,他命人修葺城北旧台,并由弟弟苏辙题名为“超然”,取《老子》“虽有荣观,燕处超然”之义。这便是“超然台”的来历。
苏轼的这首《望江南》,将豪迈之情溶于婉约之中,通过春日丽景和他神情的复杂变化,表达其豁达超脱的襟怀和“用之则行,舍之则藏”的人生态度。
“春未老,风细柳斜斜”,这句点明了是暮春时节,因为春天还没有结束,所以风还是那样温柔,碧绿的杨柳很享受这样温情的吹拂,在微风中袅娜起舞。
春天的柳是醉人的,然而,登上超然台后,所见之景更是让人沉醉。“试上超然台上看,半壕春水一城花。烟雨暗千家。”登上超然台远远眺望,只见城外护城河里只半满的春水,在阳光下泛着粼粼的波光,在春风中微微地闪动。城内则处处都是缤纷竞放的春花。春雨迷蒙,远处的人家,家家瓦檐都笼罩在朦胧的烟雨中。“烟雨暗千家”隐含了词人淡淡的忧郁之情,蒙蒙烟雨又触动了他的思乡之念。
寒食节在清明节前一二日,这两天禁烟火,只吃冷食。因为寒食节后就是清明节,在这个特殊的日子里,任由谁都会思念起自己的故乡,因而苏轼在这一年一度的“寒食节”后,“酒醒却咨嗟”。
他的内心是满怀愁绪的,这种愁绪除了是仕途的不得意,还有对故乡的思念。人在艰难不得意时,最渴望的就是亲情的抚慰,因为亲人的爱就是最温暖的港湾。无论多疲惫的心,只要有亲人、爱人的关怀和抚慰,一定能修整好自己,重新扬帆起航。而此时的苏轼,离家万里,父亲和原配妻子王弗皆已到另一个世界了,他们隔着的不仅仅是千山万水,还隔着一抔冰冷的黄土。他想对他们倾诉自己这些年的盛衰荣辱、得意失落,但是家在万里之外,自己有家却不能回。“酒醒却咨嗟”的叹息,正表现了苏轼的思想,处于极度的矛盾之中,思归却又不能满足。
此时的故乡和逝去的亲人,是苏轼心中最柔软的地方,不能触碰,一碰便会有泪涌出,因此他只好“休对故人思故国,且将新火试新茶”,以此来自我安慰和解脱。内心的这种复杂情感,不便言说,也无法排遣,他只能到超然台上登高望远,希望春风能将这份绵长的思念,吹到自己的故乡眉山。那故乡逝去的亲人会明白自己的心意,纵然是“相顾无言”,也会因彼此的心意相通而“惟有泪千行”。“休对故人思故国”寄寓了词人对故国、故人不绝如缕的思念之情。
逝去的人终究已逝去了,活着的人还要好好活着。纵然是宦海沉浮,人生失意,但是日子还是要过下去的。内心的这种纠结和失落,暂且放下不说了吧,还是点燃寒食后的新火,煮一壶今年新上市的新茶,细细品茗吧,茶中自有另一番人生。“且将新火试新茶”是写词人为摆脱思乡之苦,借煮茶来排遣对故乡的思念之情,既隐含着他难以解脱的苦闷,又表达了为解脱内心苦闷的自我心理调节。
人生得失相伴,有得必有失,有失也必有得,重要的是看你用什么样的心态面对。不拘泥于过往,不拘泥于得失,这就是苏子的可爱之处。他没有像晏殊那样醉心于歌舞宴会享受生活,而是在失意的人生中成就另一番自己——“诗酒趁年华”!
苏子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尽管他一生颠沛流离,但他每到一处都致力于解决当地百姓的民生问题,也从没放下手中的三寸狼毫。在他人生最凄苦的日子里,他依然克服困难著书立说。在黄州雪堂,他注解了《论语》和《周易》,在惠州和儋州时,又对其进行了修订。在苏轼的一生中,有许多不朽的篇章,都是他处于人生低谷时创作的。如果苏轼不是经历了一场莫须有的“乌台诗案”,他又怎能创作出惊天动地的传世佳作《念奴娇·赤壁怀古》?
大江东去,浪淘尽的是那些所谓的王者、得意之人。真正不朽的千古风流人物,是那些为国立功、为民立德、为后世立言的人。苏子便是这样的人!
“诗酒趁年华”!无论人生是什么样的境遇,都不要辜负这仅有的一次生命。只要你用心了,你所有的付出,时光都不会辜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