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平调词
李 白
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风拂槛露华浓。
若非群玉山头见,会向瑶台月下逢。
李白,卷一《独坐敬亭山》已介绍。由于李白受到唐玄宗同母妹妹玉真公主等人的推荐,于天宝初年(742)被玄宗召见,旧题唐人李濬撰的《松窗杂录》记载了李白写此诗的情况:“开元中,禁中初重木芍药,即今牡丹也。得四本,红、紫、浅红、通白者,上因移植于兴庆池东沉香亭前。会花方繁开,上曰:‘赏名花,对妃子,焉用旧乐词为?’遂命龟年持金花笺宣赐翰林学士李白,进《清平调》词三章。白欣承诏旨,犹苦宿酲未解,因援笔赋之。龟年遽以词进。上命梨园弟子略约调抚丝竹,遂促龟年以歌。太真妃持颇黎七宝杯,酌西凉州葡萄酒,笑领意甚厚。上因调玉笛以倚曲,每曲遍将换,则迟其声以媚之。”
“清平调”为乐府歌曲名称,为唐玄宗自度曲。《清平调》词三首为李白按其曲调所创作的三首词。这是其中的第一首。
前两句写杨贵妃的美丽。首句写见到绚丽的彩云就想到贵妃美丽的衣裳;见到红润的牡丹花就想到贵妃美丽的容貌。换句话说,就是贵妃美丽的衣裳,就像绚丽的彩云,贵妃美丽的容貌,就像红润的牡丹花。次句写春风拂煦,露华滋润中的牡丹花是最鲜艳的。这句话表面上没有写杨贵妃的美丽,实际上还是在称颂杨贵妃的美丽。春风拂煦,露华滋润中的牡丹花是最美的,而受到皇帝宠爱与眷顾的杨贵妃也是最美的。“槛”指花栏。
后两句将杨贵妃比喻成生活在仙境中的仙女。三句写贵妃如同远远地立在仙境山头上的仙女。“群玉山”据《山海经·西山经》可知,是西王母生活的地方。末句写贵妃如同在月下“瑶台”偶然相逢的仙女。“瑶台”也是神话传说中神仙居住的地方,晋王嘉《拾遗记》描写道:昆仑山“有瑶台十二,各广千步,皆五色玉为台基。”
这首诗的最大特点就是想象。李白奉旨写《清平调》词的时候,并没有见过杨贵妃,所以他只能凭借想象来写杨贵妃的美丽。首句中两个“想”字就充分说明了这一点,《李太白全集》王琦注:“李用二‘想’字,化实为虚,尤见新颖。”黄叔灿《唐诗笺注》卷八说:“着二‘想’字妙。次句人接不出,却映花说,是‘想’之魂。‘春风绰约’,‘露花浓’想其芳艳,脱胎烘染,化工笔也。”后两句则启发读者去想象,三句写远远地看,四句写在月色朦胧中看,都看不清楚,究竟如何美丽需要想象,而越想象也就觉得越发美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