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中初夏
司马光
四月清和雨乍晴,南山当户转分明。
更无柳絮因风起,唯有葵花向日倾。
司马光(1019—1086),字君实,夏县(今山西夏县)涑水乡人,人称涑水先生。宋仁宗宝元元年(1038)举进士,为武成军签判。神宗即位,熙宁初任翰林学士、御史中丞。熙宁四年(1071),因反对王安石变法而退居洛阳。哲宗元祐元年(1086),拜左仆射兼门下侍郎,立即废除新法。数月后卒,谥文正。《四库全书》收《传家集》八十卷,《全宋诗》录其诗十五卷又十七句。
《客中初夏》,据宋蔡正孙《诗林广记》后集卷十可知,题目原为《居洛初夏作》,可见此诗当于熙宁四年(1071)因反对变法退居洛阳后所作。
前两句写初夏气候的变化。首句写久雨初晴,天气变得清朗而暖和。“乍晴”,初晴,可见雨已经下了比较长的一段时间。次句写对面的南山景色因此也变得清晰可见。“当户”,正对着门户。住房一般坐北朝南,既然称“南山”,显然在住房的南面,而且距离相当远。“转”字写出了南山景色的变化,可见下雨天南山的景色是朦朦胧胧看不清楚的。
后两句写初夏景色的变化。三句写漫天飘荡的柳絮因为连续下了好几天雨已经消失了。四句写由于其他的花开完了,只剩葵花正朝着太阳张开笑脸。应当说这些景物描写都与初夏雨后的实际情况很贴切。
这首诗就思想内容来说,还采取了比喻的手法,宋蔡正孙《诗林广记》引《东皋杂记》说:“温公居洛阳作此诗,其爱君忠义之志,概见于此。”从第四句来看,这种分析是很有道理的。如果这种分析不错的话,那么第三句显然也是把那些赞成变法的人比喻成了因风而起的柳絮。“东皋”似为诗人戴复古的父亲戴敏。戴敏,字敏才,号东皋子,不喜举子业,以诗自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