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王 勃
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王勃(650—676),字子安,绛州龙门(今山西河津)人。王勃早慧,被誉为神童,高宗麟德三年(666)应制科,对策高第,授朝散郎。总章二年(669),入蜀漫游,诗文大进。咸亨四年(673)补虢州参军,因擅杀官奴当诛,遇赦除名。其父亦受累贬为交趾令。上元二年(675),王勃赴交趾探亲。次年秋,渡海溺水,惊悸而死。诗文与杨炯、卢照邻、骆宾王齐名,并称为“初唐四杰”。《四库全书》收《王子安集》十六卷,《全唐诗》录其诗二卷,《全唐诗外编》及《全唐诗续拾》补其诗十六首又一句。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一作《送杜少府之任蜀川》。“少府”,县尉的别称。“杜少府”,生平不详。“蜀州”,今四川崇庆。
首联扣题。起句写送别的地点是在首都长安。“城阙”原为皇城上的望楼,这里借指皇宫所在地京城长安。“辅”,护卫。“三秦”相当于现在的关中地区,古为秦地,项羽灭秦后,将其分为雍、塞、翟三国,统称“三秦”。“辅三秦”是倒装句,实际的意思是被三秦所护卫。次句写杜少府的目的地。“五津”指四川岷江上的五个渡口:白华津、万里津、江首津、涉头津、江南津。这里用以泛指四川的山山水水。用“风烟”来形容四川迷濛的渡口是恰当的,同时也会让人觉得前程遥远。
颔联承上写送别。三句点出“离别”两字,表明送别之意。四句是宽慰朋友,其办法是找出双方的共同点,都是远离故土,宦游他乡的人,有着共同的感情基础,对惜别之情很理解,也很珍惜,同时暗逗“知己”两字。
颈联转出新意,知心朋友不会受到距离的限制。这两句诗也许受到了曹植《赠白马王标》“丈夫志四海,万里犹比邻。恩爱苟不亏,在远分日亲”的启发。但是王勃采用对比的方法,运用对仗的手段,将这层意思表现得十分简洁与鲜明,因此广为流传。后来张九龄在《送韦城李少府》中说过类似的话“相知无远近,万里尚为邻”,也没有流传开来,所以学习前人,还要超过前人。“比邻”,近邻,古代五家为比。
尾联以劝慰朋友作结,不要在分手时像小儿女一样流泪。南朝江淹《别赋》开头说:“黯然销魂者,唯别而已矣。”依依惜别,实属正常情况,看来杜少府在临别时也流下了伤心的眼泪,而这恰好说明“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两句之不同凡响。“无为”,不要。“歧路”,叉路口,分别的地方。“沾巾”,眼泪沾湿衣巾。
此诗好在从内容与形式两个方面体现了初唐风格,如清胡本渊《唐诗近体》卷一说:“前四句言宦游中作别,后四句翻出达见,语意迥不犹人,洒脱超诣,初唐风格。”清王尧衢《唐诗合解笺注》卷八总评:“此等诗,气格浑成,不以景物取妍,具初唐之风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