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王德禄
方方正正
左右回旋
写着热闹荒唐的记事
刻板几何的数字
缠绵热烈的心
清冷格致的理智
我钻研学习
象一匹蠹鱼
吃饱了,舒展
又象一曲春蚕
由文字而思想
凌空高举
我飞翔
象一羽初生的鸟
然而快乐并不永久
伴随着的是午困的空虚
要不还有堕地而碎的悲哀
无梦亦无觉
人生从此多恼
我却甘心忍受
我从千字文三字经
学步的影子
发展到无量大的
N的多边形
连连打转
一直向前
象一只哑嗓子的陀螺
奋然跃入了漩涡的激流
我知水性而不善游
勉力自持
只作成人生圆圈里的一点
可还捉不住那时远时近
崇高的中心
案头历与我的书
一叶一叶揭过去
象剪不断的流水
我却无法作一个悭吝的濯足者。
辛笛
辛笛的《识字以来》可以说是一首述志诗。述志诗,中国古已有之。自然,所述之志与如何述志则因时代与个人而不同。作为现代诗人的辛笛,这首述志诗表现出一个现代知识分子的人生反思和人生追求,其中饱含着现代人深刻的忧患意识和使命意识。至于手法,则主要采用了喻象和拟象,使整个诗篇在朦胧之中现出明朗,于晓畅同时不失含蓄。
中国有“人生识字糊涂始”的古语,诗人则翻出“人生识字苦恼始”的新意。自然,这种苦恼并不是个人患得患失的浅薄的苦恼,而是在对复杂人生的思索追求和对人生真谛的理解把握过程中产生的苦恼,这种苦恼可以说是一种人生的神圣的忧思。人生是那样的复杂而多彩,既有“热闹荒唐”,又有“刻板几何”,既有“缠绵热烈”,又有“清冷格致”,充满了“心”与“理智”的纠缠与搏斗。诗人在思索和把握人生的过程中,“象一匹蠹虫”那样钻研学习,又“象一曲春蚕”那样深思冥想,其中有如同“一羽初生的鸟”,“凌空高举”的“飞翔”的快乐;也有如同“午困的空虚”般的困惑,还有“堕地而碎的悲哀”。这样,自然“人生从此多恼”。但诗人面对苦恼的人生,所取的是一种积极向上、顽强不屈的人生态度,表示自己“甘心忍受”,即使“象一只哑嗓子的陀螺”“连连打转”,也要“一直向前”;即使自己“不善游”,也要“奋然跃入漩涡的激流”,“勉力自持”。可以说,一股顽强拼搏、奋力进取的向上的精神力量流淌在诗篇中。这股力量来自诗人对人生的崇高的使命感与目标感。诗人时时、永远被那“人生圆圈里”的“崇高的中心”所吸引和激励。尽管那“崇高的中心”“时远时近”、难以把握,尽管个人的力量微弱渺小,只能“作成人生圆圈里的一点”,但是,不懈的追求、永远的进取——这是诗人人生态度中最可贵的东西,也是诗篇具有牵动人心的思想力量之所在。
这首诗中积极的人生态度和顽强的进取精神,固然具有动人的思想力量;但在诗中,思想力量与艺术力量是两位一体、不可分离的,或者应该说,思想力量是通过艺术力量来表现的。要使情志具有艺术感染力,就必须使其由无形变成有形,赋予其形象与活力。这首诗主要采用了喻象和拟象的手法。喻象并非简单的比喻,后者属于修辞,前者却是渗透着诗人主观情感色彩的造象。这首诗中既有喻情之象,也有喻理之象,“一匹蠹虫”、“一曲春蚕”、“一羽初生的鸟”、“一只哑嗓子的陀螺”,形象中都包孕着诗人的或烦恼、或欢乐、或苦求的人生情趣与甘苦,而诗人所感悟的人生哲理,也就寄托在形象群中。这首诗中的喻象又往往与拟象重合,以人拟物,在物中突现人的内在精神世界,并且力求不落俗套,以人拟“春蚕”、“蠹鱼”、“陀螺”都给人以新鲜别致而又贴切契合之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