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诗塾 诗词评论

杨万里《宿新市徐公店》原文解读|赏析综述|题解

宿新市徐公店

杨万里

篱落疏疏一径深,树头花落未成阴。

儿童急走追黄蝶,飞入菜花无处寻。


【题解】

《宿新市徐公店》,住在新市徐家店里。宿,住。新市,在今湖南省攸县北,攸水西岸。徐公,姓徐的人,名不详。公,是古代对成年男子的尊称。

【解读】

“篱落疏疏一径深,树头花落未成阴。”〔村头篱笆,稀稀落落,似断又连。傍篱小路伸向远方,通往一个幽深的地方。树枝上的花已凋谢败落,初吐新芽,叶儿似展未伸,呈现着淡淡的绿,在初夏的阳光下还不能遮成阴凉。〕

“篱落”,篱笆,设于村头田园边,用以保护蔬菜或农作物。“疏疏”,言篱笆之状,陋而稀,稀而远。“篱落疏疏”极富田园风光之美,启人联想,幻化出幅幅农村生活气息甚浓的画面,给人以纯朴天然之美的享受。诗人选取了村头“篱笆”、“小径”这样的典型环境与典型景物,使田园诗色丽,味芳,迷人。“篱笆”、“小径”的画面恬淡美妙,氛围也极为幽静清新。简陋的篱笆,小径一条,展现在我们面前的是一派农村风光。言“径”为“深”,可见路远,愈远愈幽,愈富情味。“径”依着“篱”,顺“篱”延伸,与“篱”相伴而进,相互映衬,其境甚阔,其味甚浓。句中的“疏”与“深”,特别耐人寻味。“疏”与“深”相互映衬,“疏”而致“淡”,“深”而致“远”,“疏、深、淡、远”,绘出了一幅幽静恬淡的村头小景素描。

“树头花落”,交代季节,春夏之交。“树头”照应着“篱落”,“花落”映照着“疏疏”。下是“篱落”、“小径”,高处是“花落”的枝头,出现在诗人视野里的是一幅立体的春景。上句写的是无生命的物,下句写的是富有生命力的“树头”,“树头”、“篱落”构成了一幅田园风味的画。“花”虽“落”却毫无忧伤之感,氛围中洋溢着盎盎生机。“未成阴”,春夏之交,嫩枝初吐新绿,毛尖小叶,在阳光的照射下,影儿映在地上,疏疏淡淡,斑斑驳驳。“花”刚“落”,叶才吐,“阴”“未成”。一个“未”字隐含着非常的生命力,蕴含着生机与兴旺。“花落”“红”去“绿”来,虽“未成阴”,但最惹人倾慕,也最能孕育着希望。

诗的上联渲染了初夏的氛围,读来颇感清淡恬静,情调健康美好。同时,也极自然地引发了下联。

“儿童急走追黄蝶,飞入菜花无处寻。”〔在幽深的篱间小路上,孩子们奔跑、跳跃、追逐着上下翻飞的蝴蝶。追而不及,蝴蝶飞入菜花丛中,黄色的菜花,黄色的蝴蝶,孩子们左寻右找,不见了蝴蝶的影子。〕

“儿童”,古也称“黄童”。“黄童”、“黄蝶”、“黄花”,诗人选材颇具匠心,像是信手拈来,但情调是如此和谐。“黄花”,黄得诱人;“黄蝶”,黄得迷人;“黄童”,幼稚得天真可爱。“三黄”相互映衬,使“儿童”的形象更为天真活泼,神韵更美。“三黄”的形象,化进了大自然中。言“走”曰“急”,将“走”的形态描绘得极为生动逼真。“追”之如“飞”,体态健美喜人;扬手捕蝶如舞蹈,姿态优美动人。“追”,写出了由近渐远,追之不舍的情状。一“急”一“追”,将“儿童”追逐蝴蝶的优美姿态与急切心情,写得逼真感人。“儿童”追“黄蝶”,蝶“飞”,童“飞”,飞入“菜花”中,多么美的形象,多么美的动作,多么美的意境。真是景美,蝶美,人更美。

“飞入”,紧承前句的“急”、“追”。“飞入”,写出了“黄蝶”翩翩的舞姿。“急”、“追”、“飞入”的过程,充满了一系列动态的优美形象。“疏疏”、“篱落”,傍篱小径,田间阡陌,这些静态的景物成了蝶飞童追的背景,动静相映,愈显其动,其神态更为迷人。“无处寻”,“黄蝶”入“菜花”,一色黄,化为一体,使聪明伶俐的“儿童”也难以识别。“无处寻”,一方面写出了“菜花”的繁盛;一方面映衬出“菜花”、“黄蝶”明丽的色彩;也写出了“儿童”凝神注目寻蝶的神态。“无处寻”,刻画出了一副失望、遗憾、稚气十足的面孔,这倒使未获“黄蝶”的“儿童”形象更加惹人喜欢。“寻”,照应着前文的“走”与“追”,“急走”而“追”,目标明确,视线集中,集中于“黄蝶”一点。这几个动词极为生动地刻画了捕蝶“儿童”的内心世界与可爱形象。

上联状物,写静景;下联刻画人物,写动景。这样通过静景动景人物飞蝶的综合立体描写,“儿童急走追黄蝶”的诗中“画”便跃然纸上。

【综述】

诗通过对农村初夏菜花盛开时节儿童追捕黄蝶情景的描写,表达了诗人喜爱田园生活的无限情趣。

诗的上联,通过写村头小景自然地交代了儿童捕蝶的地点和时令;下联,生动形象地描绘了儿童追捕黄蝶的情景。诗人用语通俗,明白如话,以清新的格调,白描的手法,写得景色鲜明,儿童形象活泼可爱,描绘出了一幅恬静的农村儿童生活图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