纳兰词·临江仙
塞上得家报,云秋海棠开矣,赋此
六曲阑干三夜雨,倩谁护取娇慵。可怜寂寞粉墙东。已分裙衩绿,犹裹泪绡红。
曾记鬓边斜落下,半床凉月惺忪。旧欢如在梦魂中。自然肠欲断,何必更秋风。
词译
当秋海棠开花的时候,它并不想绽放什么。它只是寂寞。
曾几何时,你和伊人漫步花下。那时,它是欢乐的,如水的映影,风的轻歌。
如今,伊人已逝,燕去楼空。它只有怯怯的痛,如往事,蹉跎成河。再开时,已是断肠花对断肠人。不雨也潇潇。
评析
这首词作于纳兰出访塞外途中,收到家书,得知自家院中的秋海棠开花的消息,思绪万千,睹物思人,想起曾经与亡妻点点滴滴的生活片断,不由大发感叹。
上阕化虚为实,从想象中落笔。“六曲阑干三夜雨”,化用晏殊《蝶恋花》“六曲阑干偎碧树,杨柳风轻,展尽黄金缕”,写阑干曲折,秋雨绵绵。“六曲阑干”,“阑干”是唐宋词中常用意象,常常作为一种必不可少的装饰性场景,见证风景和人物心态的变化。至于“六曲”,同“六曲屏山”一样,都是诗词语言袭称。此处,容若是运用“六曲阑干”这一意象构筑出一种浮华绚丽的美境,为写秋海棠的香艳之美作铺垫装饰。
接下来一句,写连绵的秋雨过后,秋海棠开花了。花开若何?“倩谁护取娇慵”,娇慵,原是形容女子的柔弱倦怠,这里用以形容秋海棠,显然是以人拟花:秋海棠花是如此的娇艳,请谁来保护娇美又慵懒的她呢?
“可怜寂寞粉墙东。已分裙衩绿,犹裹泪绡红。”三句继续以人拟花,写花之容貌。可爱的她在粉墙的东面寂寞兀立,那好似女子之翠绿裙衩一样的绿叶,托出了粉红色的花蕾,好像是薄纱一样的花瓣上宿雨犹存。“可怜”“已分”“犹裹”,皆是语中含睇,笔带流连,清丽可人。
下阕追忆人之往昔。以花喻人,人比花娇。“曾记鬓边斜落下,半床凉月惺忪”,与王彦泓“可记鬓边花落下,半身凉月靠阑干”只有几字之异,实际上也正是由王诗化出,道出了花前月下的美好往事:记得你曾把花插在头上,那时,月儿高悬,洒下半床清辉。一觉醒来,花儿从鬓边轻轻滑落,望着睡眼朦胧的你,我不由如痴如醉。然而,“旧欢如在梦魂中”,那花辰旧欢,似是一场春梦,在醒来后,了无痕迹。
“自然肠欲断,何必更秋风”,结尾二句,系用双关,描绘了此时肝肠欲断凄苦之情。有一个美丽的传说:古时一位痴情女子,遭情郎抛弃后,肝肠寸断,伤而落泪,泪入土中,生出一花,人曰:秋海棠,又称“断肠花”。此处,“自然肠欲断”即是缘此传说,谓秋海棠本来就是断肠花,让人哀愁,哪还禁得起萧瑟秋风呢?当然这仅是双关语的表义,内在含义是:每每想起这些刻骨铭心的往事,就好像做一场秋梦,忍不住的肝肠寸断,哪还禁得起那些凄风惨雨呢……
花虽年年开,人却一去不回来。这真是断肠人对断肠花,回忆越美就越痛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