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诗塾 诗词评论

古诗《王维·送綦毋潜落第还乡》注释与赏析

王维·送綦毋潜落第还乡

圣代无隐者,英灵尽来归。

遂令东山客,不得顾采薇

既至金门远,孰云吾道非

江淮度寒食,京洛缝春衣。

置酒长安道,同心与我违

行当浮桂棹,未几拂荆扉。

远树带行客,孤城当落晖。

吾谋适不用,勿谓知音稀

【注释】

①綦(qí)毋潜:綦毋为复姓,潜为名,字季通,王维好友。

②圣代:政治开明、社会安定的时代。

③英灵:有德行、有才干的人。

④东山客:东晋谢安曾隐居会稽东山,借指綦毋潜。

⑤采薇:商末周初,伯夷、叔齐兄弟隐于首阳山,采薇而食,后世遂以采薇指隐居生活。

⑥金门:金马门,汉代宫门名。汉代贤士等待皇帝召见的地方。

⑦吾道非:《孔子家语·在厄》记载:“楚昭王聘孔子,孔子往,陈蔡发兵围孔子,孔子曰:‘匪兕匪虎,率彼旷野,吾道非乎,吾何为至此乎?’”是指孔子叹自己政策的不能实行,半途受到阻碍。

⑧江淮:指长江、淮水,是綦毋潜所必经的水道。

⑨寒食:古人以冬至后一百零五天为寒食节,断火三日。

⑩京洛:指东京洛阳。

⑾同心:志同道合的朋友、知己。

⑿违:分离。

⒁行当:将要。

⒁桂棹:桂木做的船桨。

⒂适:偶然的意思。“吾谋”句说綦毋潜此次落第是偶然失败。左传记载:“士曾行,绕朝赠之以策(马鞭)曰:‘子无谓秦无人,吾谋适不用也。’”

⒃知音稀:语出《古诗十九首》:“不惜歌者苦,但伤知音稀。”

赏析

王维(公元701年?—公元761前),字摩诘(j ié),山西祁县人,后迁至蒲州(今山西省永济)。盛唐著名诗人,一生为官,官至尚书右丞,世称“王右丞”。其诗、画成就都很高,苏轼赞他“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尤以山水诗成就为最,与孟浩然合称“王孟”。

开元三年(公元715年),王维离家赴长安。开元八年(公元720年),就试吏部,落第。常从岐王范等游宴。开元九年(公元721年),中进士,为太乐丞;后因故谪居济州司仓参军。开元十七年(公元729年),回长安。开元十九年(公元731年),妻子病故。他从此不再续娶,一直孤居三十年。

开元二十二年(公元734年),王维赴洛阳,献诗张九龄求汲引。次年拜右拾遗,至东都任职。后随玄宗返长安。

开元二十五年(公元737年),张九龄被贬荆州,王维受累,赴河西节度使幕为监察御史兼节度判官。次年返长安。开元二十八年(公元740年),张九龄去世,王维往岭南赴任,次年北归,返长安后转左补阙。后一直在朝为官,官至尚书右丞。其弟王缙亦位居高官。

开元九年(公元721年),王维中进士。而同考的友人落第还乡,心情很沮丧。作为挚友,诗人多方给予慰藉和劝勉。全诗着意在这个主旨上加以烘染,融叙事、写景、抒情、勉励于一体。诗意清新,语言质朴,充溢着诗人对友人的信任和希望。

诗人前六句是说欣逢盛世,各地的学子都到京城赶考。而你既已到了考场,那怎能说你水平不够,这只是你鸿运不济而已。给友人以极大的宽慰。后面六句是写友人的一路风尘。去年寒食节你经过江淮,在洛阳又缝制了春天的衣服。今天我们在长安为你饯行,同心知己就要分开了。你将乘船南归,时间不久就到家了。表现了诗人对友人恋恋不舍的情怀。

接着诗人触景生情,发出感慨。你的身影将会消失在远方的树林里,夕阳西下,长安城更显得孤凄。你没有被录取纯属偶然,不要以为是知音稀少而徒自伤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