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诗塾 诗词评论

古诗《温庭筠·苏武庙》注释与赏析

温庭筠·苏武庙

苏武魂销汉使前,古祠高树两茫然。

云边雁断胡天月,陇上羊归塞草烟

回日楼台非甲帐,去时冠剑是丁年

茂陵不见封侯印,空向秋波哭逝川

【注释】

①苏武:(公元前140年-公元前60年),字子卿,杜陵(今陕西西安东南)人。武帝时为郎。天汉元年(公元前100年)奉命以中郎将持节出使匈奴,被扣留多年,坚贞不屈。汉要求苏武回国,匈奴诡言武已死。后汉使至,常惠教汉使向单于说,汉帝射雁,于雁足得苏武书,言其在某泽中,匈奴才承认苏武尚在。汉昭帝时始被迎归。后立庙于长安杜陵,门有楹联“三千里持节孤臣,雪窑冰天,半世归来赢属国;十九年托身异域,韦鞴毳幕,几人到此悔封侯”(韦鞴(bèi):皮制的臂衣。古代北方游牧民族的装束。毳(cuì)幕:游牧民族居住的毡帐。常惠:苏武出使时的随从,同苏武一起被扣匈奴十九年,在同匈奴权贵的斗争中表现出非凡的智慧和才干。归国后被破格晋升为光禄大夫。)

②雁断:指苏武被羁留匈奴后与汉廷音讯隔绝。

③陇上羊归塞草烟:指苏武回国后,羊仍回原处。陇:通“垄”,陇关。这里以陇关之外喻匈奴地。

④非甲帐:指汉武帝已死。甲帐:汉武帝“以琉璃、珠玉、明月、夜光错杂天下珍宝为甲帐,其次为乙帐。甲以居神,乙以自居”。

⑤冠剑:指出使时的装束。

⑥丁年:壮年。唐朝规定二十一岁至五十九岁为丁。

⑦茂陵:汉武帝陵。指苏武归汉时武帝已死。

⑧封侯:苏武持节归来,汉宣帝赐他爵关内侯,食邑三百户。

⑨逝川:喻逝去的时间。语出《论语·子罕》:“子在川上,日:逝者如斯夫。”这里指往事。

赏析

温庭筠(yún)(约公元812年—约公元866年),唐代诗人、词人。本名岐,字飞卿,太原祁(今山西祁县)人,是花间词派的重要作家之一。唐初宰相温彦博后裔。幼时随家客居江淮,后定居于鄂(hù)县(今陕西户县)郊野。早年苦心学文,才思敏捷。以词赋知名,然屡试不第。唐宣宗朝试宏辞,五十五岁的他代人作赋,因扰乱科场,贬为隋县尉。后襄阳刺史署为巡官,授检校员外郎,不久离开襄阳,回到淮南。唐懿宗咸通六年(公元865年),温庭筠出任国子助教。他恃才傲物,讥刺权贵,不受羁束,纵酒放浪,多触忌讳,再次被贬方城。终于于次年抑郁而死。温庭筠诗词兼工,诗与李商隐齐名,并称“温李”;词与韦庄齐名,并称“温韦”。温庭筠的诗词,在思想意义上虽大多无较高的价值,但在艺术上却有独到之处,历代诗论家对温庭筠诗词评价甚高,被誉为“花间派鼻祖”。

这是一首咏史诗,是作者瞻仰苏武庙时所作,热情地赞扬了苏武的民族气节,寄托着作者的爱国情怀。

诗歌开篇即推出一个特写镜头:苏武突然见到汉使,得知已经获释可以回国时,悲喜交加,激动万分。诗人落笔突兀,一下把读者带到那旷古凄凉的北海(今俄罗斯的贝加尔湖)。苏武手持汉节,受尽苦难,“渴饮雪,饥吞毡”,表现出“富贵不能淫,威武不能屈,贫贱不能移”的英雄气概。英雄已逝,如今只留下古祠、高树。这些古物哪里知道英雄的故事。想当年,苏武被流放北海,跟祖国音讯断绝。陪伴他的只有胡天明月,茫茫草原。日暮塞上,长烟四起,牧羊回栏,人心思归。这里诗人从广阔的空间再现了苏武流放北海时艰苦的环境和对祖国的思念。苏武出使时尚值英年,汉武帝为其赐节饯行,而今归来,早已物是人非。诗人通过时空的转换,显示了苏武被扣的时间之长,所受磨难之多。昔日的君主已作古茂陵,无法见证他完节归来,他只有空对秋水放声长哭,岁月沧桑,感慨万端。这首诗中,诗人巧妙运用典故,避直就曲,内涵丰富。在时空处理上时古时今,生前身后,时北海,时长安。时空交错、纵横捭阖、驰骋自如。这种场景的大幅度跳跃给整首诗提供了广阔的舞台,将悲壮的气氛推向极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