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诗塾 诗词评论

司空本净《无取无舍无憎爱》佛门禅诗分析与鉴赏

无取无舍无憎爱

司空本净[1]

见闻觉知无障碍,声香味触常三昧,
如鸟空中只么飞,无取无舍无憎爱。

若会应处本无心,始得名为观自在。

《景德传灯录》卷五页九十七

【白话新唱】

明心见性的人与佛性常相左右
在见闻觉知的过程中
仍然可以当下不离佛性
虽然接触到外界的色声香味触的刺激
也不妨碍他如如不动的心
好像鸟儿在天空飞翔
就这样单纯地飞过去
鸟儿不会对天空有喜欢或者讨厌的情绪
如果你能领悟到
其实并没有一个抓得住的心在帮我们处理
一切内心活动、外在反应
事情就是这样自自然然地运作
那么,你可以称得上是一位心得自在的人

【分析与鉴赏】

司空本净主张:“若欲求佛,即心是佛;若欲会道,无心是道。”这个偈子就是在阐扬他的见地。

“即心是佛”与“无心是道”,乍看之下,似乎有些矛盾,其实讲的是同一回事。前者以肯定的观点来描述佛性,犹如对于半杯水,张三说:“杯子里有半杯水。”后者则以否定的观点来描述佛性,犹如李四说:“杯子里少了一半的水!”

“即心是佛”换个角度来说,即是当下的一切,包括人的内外身心、大地万物、宇宙星辰,全是佛性的全体展现。

而“无心是道”则可以说,心无执著就是道。

常有人依文解义,就“无心是道”发出疑问:“心无杂念,算不算开悟?”

心无杂念当然很好,属于不错的禅定状态,有时会让人错以为自己证果了,从此无忧无虑。这种把禅定的境界误以为是开悟证果的例子,在佛陀在世的时候就曾经出现过了。

不妨这么说,只要尚未见到佛性的真面目,智慧的力量还没开发出来,都不能算是开悟。修定有成的人,不管他一入定可以持续多久,他的禅定力在出定之后多多少少都会下降,定中蛰伏的烦恼、杂念,逮到机会又会涌上来。而悟道者以智慧力观照,没有菩提与烦恼、正念与妄念的分别,在大一统的心境里怡然自得。所以,如果有人以为自己开悟了,不妨让时间来扮演最佳裁判,看看一段时间之后,那种无忧无虑的心境是否继续保持着。

不过,通常“以为自己开悟了”大概都是“我执”的另一种作怪形式,那种舒爽无比的心情只是一个美好的心理经验,来了就来了,过去就过去了,也不是自己能做主的——人生不就是这样吗?如果太当真,大麻烦随后就来了。

[1]司空本净(667-671):师承六祖慧能,曾应诏赴宫内道场,与群僧问答佛理,超绝出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