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江山留胜迹 , 我辈复登临 。” 用词体来歌咏名胜之地 , 早在中唐就已经开始 , 白居易的 《 忆江南 》 写苏州 、 杭州风光 , 是流传遐迩的名篇 。 至宋初 , 潘阆以十首 《 酒泉子 》 描写杭州 , 西湖 、 孤山 、 吴山 、 钱塘潮等等都被词人纳入笔下 。 至北宋中期 , 欧阳修以十三首 《 采桑子 》 描写颍州西湖 , 作品也流传一时 。 上述作品的共同特点都是以摹写景物为主 , 而且篇幅短小 , 语言凝练 , 近似于诗中绝句 。
到北宋中后期,名胜题咏之作开始发生变化,柳永的《望海潮》 穴 东南形胜 雪 以长调铺写杭州风光,使得这类作品的创作体制更丰富,笔触更细腻。王安石的《桂枝香》 穴 登临送目 雪 咏写金陵,苏轼的《念奴娇》 穴 大江东去 雪 咏写赤壁,这些作品又在山川名胜、景物描写中将古与今融为一体,发思古之幽情,浇今人之块垒,使得这一类型的作品在题材内容方面大大扩充了容量。从此之后,名胜题咏之作异彩纷呈,写景、抒情、记事、议论,无事不可入,无意不可言。用诗歌来比拟,这一时期的名胜题咏之作近乎乐府,篇幅或长或短,笔锋或直或奇,文理自然,姿态横生。和早期的小令词相比,自然是大异其趣。
长忆钱塘,不是人寰是天上。
钱塘: 今浙江杭州 。
人寰( huán ): 人世间 。
万家掩映翠微间,处处水潺潺。
翠微: 苍翠的山色 。
异花四季当窗放,出入分明在屏障。
别来隋柳几经秋,何日得重游。
隋柳: 隋炀帝开凿运河 , 沿堤植柳 , 故称隋柳 。 这里指运河边的柳树 。
〔 大意 〕时刻怀念着钱塘,那里不像人间像天堂。青翠的山色掩映着千家万户,到处流水潺潺。一年四季都有奇异的花儿在窗外怒放,进进出出好像绕行在花的屏障。告别隋堤的垂柳已经几年,不知什么时候能够旧地重游。
〔 点评 〕 潘阆有 《 酒泉子 》 十首写杭州的名胜风光 。
这首词为第一首,总写杭州气象。“万家掩映翠微间”,写出杭州形势。四处流水潺潺,鲜花四季开放,是江南特有的景象,这一点给作为北方人的作者留下了最为深刻的印象。
东南形胜,三吴都会,钱塘自古繁华。
形胜: 地理条件优越的地方 。
三吴: 吴兴 、 吴郡 、 会稽合称三吴 , 包括今江苏南部与浙江北部地区 。
钱塘: 今浙江杭州 。
烟柳画桥,风帘翠幕,参差十万人家。
参差( cēncī ): 长短不一 。 这里指楼阁高低不齐 。
云树绕堤沙。怒涛卷霜雪,天堑无涯。
天堑: 天然的壕沟 。 这里指钱塘江 。
市列珠玑,户盈罗绮,竞豪奢。
珠玑: 珠宝 。
罗绮: 泛指丝绸 。
重湖叠 清嘉。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
重湖: 西湖被白堤 、 苏堤分为里湖 、 外湖 , 所以称作重湖 。
叠( yǎn ): 重叠的山峦 。
三秋: 农历九月 。
羌管弄晴,菱歌泛夜,嬉嬉钓叟莲娃。
羌管: 笛子 。
菱歌: 采莲女子所唱的歌 。
莲娃: 采莲的女子 。
千骑拥高牙。乘醉听箫鼓,吟赏烟霞。
高牙: 古将军旗竿用象牙装饰 。 这里指驻节杭州的两浙转运使孙何的仪仗 。
烟霞: 山水美景 。
异日图将好景,归去凤池夸。
图: 这里用作动词 , 绘制 。
凤池: 凤凰池 , 中书省所在地 。 这里代指朝廷 。
〔 大意 〕杭州是东南地区的形胜之地、吴越的大都市,自古以来就富庶繁华。烟波笼罩的柳堤画桥,随风摇曳的珠帘翠幕,高高低低的楼阁中聚集着十万户人家。远望似云的树木环绕着长堤,怒吼的波涛卷起白雪般的浪花,钱塘江如一道天堑,浩浩荡荡,横无际涯。市场上陈列着无数的珠宝,家家户户都装满了绫罗绸缎,争先恐后地比赛着富裕奢华。重重湖泊,层层山峦,清丽可人。更有那三秋飘香的月桂,十里斗艳的荷花。无忧无虑的渔翁吹起的羌笛声在晴空中缭绕,美丽的采莲少女的歌声在夜空中回响。千军万马簇拥着高高的牙旗,那是太守乘醉出游。听听动听的箫鼓,吟咏欣赏山水美景。他日一定要描画出这美景,回到朝廷去向同僚夸耀。
〔 点评 〕 柳永早年赴汴京应试 , 途经杭州 , 以这首词进献驻节杭州的两浙转运使孙何 。 这首词如一篇短赋 , 上片写杭州的富庶繁华 , 下片写西湖的清丽秀美 。 相传金主完颜亮听此词 , 至 “ 三秋桂子 , 十里荷花 ”, 遂起投鞭渡江之志 。 这首词音律谐美 、 笔法灵变 , 是吟咏城市的佳作 , 为历代词人所赞赏 。
轻舟短棹西湖好,绿水逶迤,
棹( zhào ): 船桨 。
逶迤( wēiyí ): 曲折绵延的样子 。
芳草长堤,隐隐笙歌处处随。
无风水面琉璃滑,不觉船移。
琉璃: 一种矿石质的有色半透明体材料 , 以表面光滑著称 。
微动涟漪,惊起沙禽掠岸飞。
涟漪( liányī ): 水面的微波 。
〔 大意 〕一叶轻舟,一支短桨,荡舟在西湖上。西湖是那样美丽:碧绿的湖水曲折绵延,芳草长满了长堤,处处传来隐隐约约的笙歌声。没有一丝风,水面如琉璃般光滑。不知不觉之间,小船已悄悄前移。只有那微微漾起的涟漪,将沙滩上的水鸟惊起,掠过湖岸飞去。
〔 点评 〕 宋神宗熙宁四年 (1071), 欧阳修以观文殿大学士太子少师致仕 , 定居颍州 穴 今安徽阜阳 雪 。 颍州有西湖 , 欧阳修常流连其间 , 因作 《 采桑子 》 十三首写颍州西湖的胜景 。 这首词上片写西湖的繁华 , 笙歌处处 , 不亚于钱塘 ; 下片写湖面静景 , 水波不兴 , 船行不觉 , 涟漪惊飞沙禽 , 以动写静 , 静中见动 , 描摹细致入微 。
群芳过后西湖好,狼籍残红,
群芳: 百花 。
狼籍: 纵横散乱的样子 。
残红: 落花 。
飞絮蒙蒙,垂柳阑干尽日风。
飞絮: 指柳絮 。
笙歌散尽游人去,始觉春空。
春空: 春意消失 。
垂下帘栊,双燕归来细雨中。
帘栊: 窗帘 。 栊 , 窗 。
〔 大意 〕百花凋谢之后,西湖还是那样美丽:落红满地,纷飞的柳絮迷迷蒙蒙,栏外垂柳在春风中摇曳多姿。笙歌散尽,游人离去,才觉得春意已经消失。轻轻放下窗帘,这才发现,去年的燕子在霏霏的细雨之中归来。
〔 点评 〕 这首词写颍州西湖的暮春景象 。 落英缤纷 、 柳絮纷飞的暮春景色 , 常引发人们的惋惜之情 。 而作者面对颍州西湖的暮春 , 却发出了由衷的赞美之声 。 群芳凋零 , 往日游人不断 、 笙歌不绝的场景已不复存在 , 作者此时 “ 始觉春空 ” 但仍赞叹 “ 西湖好 ”。 落红满地 , 飞絮蒙蒙 , 垂柳依依 , 双燕归来 , 没有春意阑珊的伤感 , 只有随运任化的闲适和一缕淡淡的惆怅 。
登临送目,正故国晚秋,天气初肃。
故国: 故都 , 指金陵 , 它是六朝建都之地 。
千里澄江似练,翠峰如簇。
练: 白色熟绢 。
簇: 丛聚的样子 。
归帆去棹残阳里,背西风酒旗斜矗。
彩舟云淡,星河鹭起,画图难足。
星河鹭起: 南京西南长江上有白鹭洲 。 星河 , 银河 , 这里指长江 。
念往昔繁华竞逐。
叹门外楼头,悲恨相续。
门外楼头: 隋兵攻陈 , 韩擒虎大军已到朱雀门外 , 陈后主还在结绮阁上与宠妃张丽华饮酒作乐 。 杜牧 《 台城曲 》:“ 门外韩擒虎 , 楼头张丽华 。”
千古凭高,对此漫嗟荣辱。
六朝旧事随流水,但寒烟衰草凝绿。
六朝: 指三国吴 、 东晋 、 宋 、 齐 、 梁 、 陈六个建都金陵的王朝 。
至今商女,时时犹唱,后庭遗曲。
后庭遗曲: 指陈后主所作 《 玉树后庭花 》, 时人认为是亡国之音 。
〔 大意 〕登上高处,纵目眺望,秋高气爽,正是金陵的晚秋季节。千里长江犹如一匹洁白的丝绸,江边群峰苍翠。夕阳下,船儿归去,酒旗在风中飘舞。天边的淡云送走彩舟,江上的洲渚迎来白鹭,再美的画图也难以将这眼前的美景充分描画出。回想当年,此地一片繁华。最可叹,门外韩擒虎,楼头张丽华,历史的悲剧一幕接着一幕。千古以来,登高凭栏空叹兴衰荣辱。六朝旧事已经随流水逝去,只剩下寒烟衰草还残存着点点深绿。直到今天,歌女还不时弹唱着《后庭花》这支当时流传的歌曲。
〔 点评 〕 这首词歌咏六朝故都金陵 。 词的上片写秋日千里江山的雄伟景象 , 下片抒发兴亡盛衰之感 。 写景尺幅千里 , 抒情一收千古 , 笔力纵横 , 开阖自如 , 境界阔大 , 思绪深远 , 确实非同凡响 。《 古今词话 》 记载 :“ 金陵怀古 , 诸公寄词于 《 桂枝香 》 凡三十余首 , 独介甫最为绝唱 。 东坡见之 , 不觉叹息曰 :‘ 此老乃野狐精也 选 ’”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
人道是: 三国时周瑜击败曹操的赤壁在今湖北赤壁市 , 苏轼所咏赤壁在今湖北黄冈 , 所以词中用 “ 人道是 ” 三字点明 。
周郎: 指三国时吴国大将周瑜 。
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
小乔: 周瑜的妻子 , 当时著名的美人 。
英发: 言论 、 见解卓越不凡 。
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
纶( ɡuān )巾: 古代配有青丝带的头巾 。
樯橹: 指曹操率领的水军 。 樯 , 桅杆 。 橹 , 桨 。
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
华发: 花白的头发 。
人生如梦,一樽还酹江月。
酹: 以酒浇地表示祭奠 。
〔 大意 〕大江滚滚东流,大浪淘沙,淘汰了多少英雄人物。有人说,旧时营垒的西边就是三国时周瑜大破曹军的赤壁。乱石直穿空中,惊涛拍击江岸,卷起的朵朵浪花有如堆堆白雪。如画的江山啊,这里一时间聚集过多少英雄豪杰 选 遥想当年的周郎,小乔刚刚嫁给他,他仪容俊美,识见不凡。头戴纶巾,手摇羽扇,谈笑之间强敌灰飞烟灭。如果周郎有灵,旧地重游,一定会笑我多愁善感,功业未立而白发早生。人生就像一场梦,再敬一杯酒给这江上的明月。
〔 点评 〕 这是一首赤壁怀古之作 。 当时 , 苏轼因为反对新法 , 谪居黄州 ( 今湖北黄冈 )。 面对奇伟的赤壁景色 , 作者想到青春焕发 、 风流儒雅的周瑜在此建功立业 , 而自己白发已生却一事无成 。 两相对比 , 透露了作者追慕前贤 、 以千古英雄自勉的襟怀抱负 。 词末 “ 人生如梦 ” 一语 , 所要表达的是作者及时建功立业的焦灼 , 而不是后人常常指责的消极颓废 。 全词在对江山的热情赞美和对英雄的倾心颂扬之中 , 充满了作者指点江山 、 品评人物的豪迈之情 。 这是苏轼豪放词的代表之作 , 也是一首久负盛名的名篇 。
落日绣帘卷,亭下水连空。
知君为我,新作窗户湿青红。
湿: 动词 , 这里指油漆未干 。
长记平山堂上,欹枕江南烟雨,渺渺没孤鸿。
平山堂: 欧阳修所建 , 在扬州 。
认得醉翁语,山色有无中。
醉翁: 指欧阳修 。
一千顷,都镜净,倒碧峰。忽然浪起,掀舞一叶白头翁。
一叶: 指小船 。
白头翁: 指船夫 。
堪笑兰台公子,未解庄生天籁,刚道有雌雄。
兰台公子: 指战国时的宋玉 。庄生: 指庄子 。
天籁: 自然的音响 。刚道: 硬说是 。
雌雄: 雌风 、 雄风 。 宋玉的 《 风赋 》 将风区分为 “ 大王之雄风 ”、
“ 庶人之雌风 ”。
一点浩然气,千里快哉风。
〔 大意 〕落日挂在山边,亭中卷起窗帘,亭下水波无际,远接长空。知道你为我游赏,新近油漆了窗户。常记得当年在平山堂上,斜倚衾枕,看江南烟雨中渺渺孤鸿的影子。还记得醉翁的名句:“山色有无中。”千顷江面如明镜般洁净,水中倒映着碧峰。突然间风起水涌,掀舞着小舟上的白头渔翁。可笑那兰台公子宋玉,不懂得庄子所说的天籁,硬说风可以分雌雄。他哪里知道,胸中有浩然正气,人间有万里长风。
〔 点评 〕 元丰年间 , 苏轼谪居黄州 ( 今湖北黄冈 ), 友人张怀民 ( 字 翭? ) 在江边建一亭 , 苏轼命名为快哉亭 。 这首词是作者游览快哉亭时所作 。 贬谪的生活往往令人感伤激愤 , 但苏轼却处之以旷达 。 词的上片写亭中所见的山川胜景 , 下片写江面的波澜 。 词末就波涛风云生发开来 , 议论风发 , 痛快淋漓 。 作者的人生态度 , 在这里一览无余 。
彭城夜宿燕子楼梦盼盼,因作此词。
明月如霜,好风如水,清景无限。
曲港跳鱼,圆荷泻露,寂寞无人见。如三鼓,铿然一叶,黯黯梦云惊断。
( dǎn ) 如 : 拟声词 , 形容击鼓的声音 。
铿然: 象声词 , 形容声音响亮 。
梦云: 迷离朦胧的梦境 。
夜茫茫、重寻无处,觉来小园行遍。
天涯倦客,山中归路,望断故园心眼。燕子楼空,佳人何在 ? 空锁楼中燕。
燕子楼: 唐代张建封所建 。 其子张 ? 的爱妾关盼盼曾住此 。
古今如梦,何曾梦觉,但有旧欢新怨。
异时对、黄楼夜景,为余浩叹。
黄楼: 苏轼担任徐州太守期间 , 曾率领徐州军民堵住黄河缺口 , 事后建立黄楼作纪念 。
〔 大意 〕明月像秋霜般皎洁,和风像秋水般轻柔,秋日的夜景清凉无比。弯弯曲曲的港湾里,鱼儿不时跳起;圆圆的荷叶上,不时滚落几滴晶莹的露珠。周围清静寂寞,没有人来看见这些。击响的三更更鼓,铿然落地的一片枯叶,将朦朦胧胧的梦境惊断。茫茫夜色中,走遍小小庭园,再也寻不见梦的踪迹。浪迹天涯的倦客,望断归路。燕子楼早已空荡荡的,佳人也早已不在,只有燕子似从前。古往今来就像一场大梦,有谁能从梦中醒来 ? 留下的只有无数的旧欢新怨。他年他月,说不定也将有人夜临黄楼,会为我兴怀长叹。
〔 点评 〕 燕子楼 , 在徐州 。 唐代张建封家旧宅有此楼 , 张建封之子张 ? 的爱妾关盼盼曾住此 。 张 ? 死后 , 关盼盼独居于此十余年 , 不愿改嫁 。 词的上片写燕子楼景象 ,“ 如 ” 以下引入梦境 ; 下片就梦醒之后的惆怅生发 , 直抒家山之念 、 今昔之感 。 这首词作于元丰年间 , 当时新党执政 , 作者仕途失意 , 故有些感慨 。 前人特别欣赏这首词 “ 燕子楼空 ” 三句 , 晁无咎以为 :“ 三句说尽张建封燕子楼一段事 , 奇哉 选 ”
佳丽地,南朝盛事谁记 ?
佳丽地: 指金陵 , 即今南京 。
山围故国绕清江,髻鬟对起。
髻鬟: 形容两岸青山的形状像女子的髻鬟 。
怒涛寂寞打孤城,风樯遥度天际。断崖树,犹倒倚,莫愁艇子曾系。
莫愁: 南朝著名美女 。
空余旧迹郁苍苍,雾沉半垒。
垒: 城垒 , 这里指石头城的墙垒 。
夜深月过女墙来,伤心东望淮水。
女墙: 城上的矮墙 。
淮水: 这里指秦淮河 。
酒旗戏鼓甚处市 ? 想依稀、王谢邻里。
甚处: 何处 。
依稀: 仿佛 。
王谢: 东晋时王姓和谢姓两个豪门大族 , 世居乌衣巷 。
燕子不知何世,入寻常巷陌人家,相对如说兴亡,斜阳里。
〔 大意 〕金陵是江南佳丽地、六朝故都,它的盛况有谁能记 ? 青山环卫,清江萦绕,两岸峰峦相对。翻滚的波涛拍打着孤城,几片风帆横过天际。断崖边的古树依然倒倚,美女莫愁曾在这里把艇子绾系。只有江山依旧还是那样郁郁苍苍,石头城还是那样烟波迷离。半夜里月亮爬上城头,伤心地凝望着秦淮河水。酒旗招展,戏鼓震耳,可还是当年的地方 ? 好像是王、谢豪门所在之地。只有燕子,不知今夕何年,飞入了平民百姓家里,它们在夕阳下呢喃不休,好像在诉说着世代兴亡。
〔 点评 〕 这是一首缅怀陈迹 、 伤悼今古的即景怀古之作 。 全词大量使用典故 , 以突出六朝故都的昔盛今衰 。 清代罗世 《 云韶集 》 称这首词 :“ 纯用唐人成句融化入律 , 气韵沉雄 , 苍凉悲壮 , 直是压遍古今 。”
洞庭青草,近中秋,更无一点风色。
洞庭青草: 洞庭湖北称洞庭 , 南称青草 , 二湖相连 , 总名洞庭湖 。
玉鉴琼田三万顷,著我扁舟一叶。
玉鉴: 玉镜 , 形容湖水平静澄澈 。
琼田: 形容湖水清澈澄碧 。
扁舟: 小船 。
素月分辉,明河共影,表里俱澄澈。
明河: 银河 。
表里: 上下 , 内外 。 指星空与湖面倒影 , 也指作者身心 。
悠然心会,妙处难与君说。
应念岭表经年,孤光自照,肝胆皆冰雪。
岭表: 这里指作者刚刚卸职离去的两广地区 。
肝胆皆冰雪: 指作者心地光明磊落 , 冰清玉洁 。
短发萧骚襟袖冷,稳泛沧溟空阔。
萧骚: 稀疏 。
沧溟: 深而广的水域 。
尽吸西江,细斟北斗,万象为宾客。
西江: 西来的长江 。
万象: 天地万物 。
扣舷独啸,不知今夕何夕。
〔 大意 〕北洞庭,南青草,临近中秋,洞庭湖风平浪静。玉镜般的湖面一碧万顷,漂浮着我的一叶小舟。皎洁的明月和银白的湖水争辉,银河倒映在湖中,里里外外,光亮澄澈。面对此情此景,心有所悟,微妙之处,难以用语言向你诉说。忘不了在岭南的这一年,孤独的月光下自我观照,我的心如冰雪般纯洁。头发稀疏,衣裳单薄,稳稳地泛舟渡过这无边的洞庭湖。饮尽西江的美酒,高举北斗作为杯盏,天地万物都是我盛宴的宾客。敲着船舷独自长啸,不知今夜是何年何月。
〔 点评 〕 乾道元年 (1165), 张孝祥任广南西路经略安抚使 , 次年 “ 被谗言落职 ”。 作者经桂林北归 , 途经洞庭湖 , 写下了这首流传千古的名篇 。 这首词在思想倾向和艺术境界两方面都深受苏轼 《 赤壁赋 》 和 《 水调歌头 》( 明月几时有 ) 的影响 。“ 玉鉴琼田三万顷 , 著我扁舟一叶 ” 的景色 , 显然是从 “ 纵一苇之所如 , 凌万顷之茫然 ” 化出 ;“ 扣舷独啸 , 不知今夕何夕 ”, 则从 “ 扣舷而歌之 ”“ 不知天上宫阙 , 今夕是何年 ” 化出 。 不过 , 此作虽然步趋苏轼 , 却没有 “ 我欲乘风归去 ” 的彷徨 , 只有 “ 扣舷独啸 ”“ 更无一点风色 ” 的平静和 “ 孤光自照 , 肝胆皆冰雪 ” 的自信 。 同样处于逆境之中 , 张孝祥是 “ 稳泛沧溟空阔 ”, 苏轼则总忘不了 “ 遗世独立 , 羽化而登仙 ”。 二者相比 , 苏轼较多的是历尽沧桑之后的超脱与感慨 , 张孝祥则更多了几分执著与顽强 。 魏了翁跋此词说 :“ 张于湖有英姿奇气 , 著之湖湘间 , 未为不遇 。 洞庭所赋 , 在集中最为杰特 。 方其吸江酌斗 、 宾客万象时 , 讵知世间有紫微 、 青琐哉 选 ”
楚天千里清秋,水随天去秋无际。遥岑远目,献愁供恨,玉簪螺髻。
岑: 小而高的山 。
玉簪螺髻: 指青葱翠绿的群山 。
落日楼头,断鸿声里,江南游子。
把吴钩看了,栏干拍遍,无人会,登临意。
吴钩: 古兵器 , 似剑而曲 , 如钩 。
栏干: 栏杆 。
休说鲈鱼堪脍,尽西风、季鹰归未 ?
季鹰: 西晋张翰的字 。 张翰在洛阳做官 , 见秋风起而思念江南的莼羹 、 鲈鱼 , 挂冠归隐 。
求田问舍,怕应羞见,刘郎才气。
刘郎: 指三国时的刘备 。 刘备曾责备许汜只知道求田问舍 , 而忘记了国家大事 。
可惜流年,忧愁风雨,树犹如此 选
树犹如此: 西晋桓温看见他早年所种的小树已经长大 , 感慨岁月流逝说 :“ 树犹如此 , 人何以堪 选 ”
倩何人唤取,红巾翠袖,英雄泪 ?
倩: 请 。
?( wèn ): 擦拭 。
〔 大意 〕千里南国正是清秋时节,水天相接,无边无际。纵目远眺,那玉簪、螺髻般苍翠的峰峦,带给你无限深沉的忧愁和愤恨。浪迹江南的北国游子,在这夕阳斜照的楼头,聆听着北来大雁断断续续的哀啼,将手中的宝剑看了又看,将身边的栏杆拍了又拍,可又有谁懂得我此刻的心意 ? 不要说西风已起,鲈鱼已肥,请看张翰可曾归去 ? 只知道为自己置田买屋,只怕愧对胸怀大志的刘备。痛惜光阴的流逝,忧愁时世的风雨,无情的草木尚且如此,人又怎样呢 ? 请谁去唤来如花的少女,为英雄拭去那悲愤的泪水 ?
〔 点评 〕 建康赏心亭 , 在今江苏南京下水门 。 作者是济南人 , 渡江来到江南 , 时时刻刻不忘收复中原的大业 。 但南宋小朝廷以投降为国策 , 苟且偷安 , 不思进取 , 使得无数铁血男儿饮恨吞声 。 作者身在江南 , 心怀故国 , 所以登临北望的作品在辛词中数不胜数 。 这首词即景抒情 , 勾起英雄满腔热血的 , 就是那一只北来的大雁 。 可惜时不我与 , 报国无门 。“ 可惜流年 , 忧愁风雨 ”, 说尽了英雄的满腹悲愤 ;“ 倩何人唤取 , 红巾翠袖 ,? 英雄泪 ”, 道出了时无知己英雄失意的痛苦 。 谭献评论这首词 :“ 裂竹之声 , 何尝不潜气内转 。”
郁孤台下清江水,中间多少行人泪。
郁孤台: 地名 , 在江西赣县西南 。
西北望长安,可怜无数山。
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
江晚正愁余,山深闻鹧鸪。
〔 大意 〕郁孤台下赣江的流水,洒满了多少人的眼泪。遥望中原,重重青山让人心碎。青山挡不住江水滔滔,大江依然向东奔流。江上的暮色已经让我满怀惆怅,更何况深山里的鹧鸪啼叫得如此伤悲。
〔 点评 〕 造口 , 在江西万安西南 。 这是一首即景抒情的作品 。 作者来到南渡初年隆太后脱险的旧地 , 由南宋中兴大业的艰危 , 联想到此时此刻中原沦陷 、 恢复无望的衰微时局 , 油然而生悲凉之感 。 卓人月认为这首词 “ 忠愤之气 , 拂拂指端 ”, 梁启超评之为 “ 大声镗 靉 ”, 领会是比较准确的 。
何处望神州 ? 满眼风光北固楼。
神州: 这里指中原 。
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不尽长江滚滚流。年少万兜鍪,坐断东南战未休。
兜鍪( móu ): 头盔 。 这里代指将士 。
天下英雄谁敌手 ? 曹刘。生子当如孙仲谋。
“ 生子 ” 句 : 曹操曾赞叹说 :“ 生子当如孙仲谋 。” 孙仲谋 , 指三国时吴主孙权 ( 字仲谋 )。
〔 大意 〕什么地方可以北望神州 ? 在那高高的北固楼上,风光尽收眼底。古往今来这里发生过多少关系国家兴亡的大事,只有不尽的长江水依然滚滚东流。孙仲谋青春年少时统领千军万马,雄踞东南征战不休。天下英雄有谁是他的对手 ? 只有曹操和刘备。生一个有用的儿子就该像孙仲谋。
〔 点评 〕 京口是吴国建都之地 , 作者登临纵目 , 很自然地就会联想到当年三分天下的孙权 。 词的上片写景 , 重在 “ 何处望神州 ”, 寄情于沦陷已久的中原大地 ; 下片怀古抒情 , 寄情于英雄孙仲谋 , 赞叹他能继承父兄之业 , 巩固东南国土 。 末句 “ 生子当如孙仲谋 ”, 表面上是赞叹 , 骨子里却是对一蟹不如一蟹的赵氏子孙的深深的失望 , 对南宋统治者软弱无能 、 苟且偷生的批评与不满 。
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
孙仲谋: 三国时吴主孙权 ( 字仲谋 ), 他曾建都京口 。
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
寄奴: 南朝宋武帝刘裕小字寄奴 , 京口人 。
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
金戈铁马: 指刘裕曾西征桓玄 , 北伐中原 。
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
元嘉: 南朝宋文帝刘义隆年号 。
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
四十三年: 作者从率义军归宋到写此词时的年数 。
可堪回首,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
佛狸: 北魏太武帝拓跋焘小字佛狸 , 他打败宋文帝后 , 在长江北岸瓜步山上建行宫 , 即后来的佛狸祠 。
神鸦: 啄食祭品的乌鸦 。
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 ?
廉颇: 战国时赵国名将 , 晚年被谗奔魏 , 赵王曾派人考察他的身体状况 , 使者回报说 :“ 廉将军虽老 , 尚善饭 。 然与臣坐顷之 , 三遗矢 ( 屎 ) 矣 。” 赵王以为年老 , 遂不召 。
〔 大意 〕江山还是千年前的江山,千年前的英雄孙权却已经无处寻觅。当年的舞榭歌台、风流文采,都已被历史的风雨一卷而去。夕阳斜照着草和树,普通百姓居住的小巷据说是刘裕曾住过的地方。想当年他出兵征战,金戈铁马,气吞万里,气势如虎。元嘉年间,草率出兵北伐,落得大败而归。四十三年过去了,登高北望,还记得当年战火弥漫的扬州路。哪里忍心回想,侵略者的祠庙前,神鸦处处,还回响着祭祀的钟鼓。有谁来询问,年老的廉颇饭量是否仍然如故 ?
〔 点评 〕 开禧年间 , 韩 ? 胄意欲北伐 , 辛弃疾被起用为镇江知府 , 作为一生主张北伐的抗战派将领 , 辛弃疾此刻却无法兴奋 , 他清醒地意识到在准备充分之前不能轻举妄动 。 这首词作于南北对峙的兵家必争之地京口 , 作者深思历史上南北战争的经验教训 , 孙权 、 刘裕能兴业江东 , 宋文帝却大败而归 ,“ 元嘉草草 ”, 对韩 ? 胄提出了明确的警告 。 韩 ? 胄轻率北伐的失败 , 证实了辛弃疾敏锐的预见 。 用咏怀古迹的形式深思历史的经验教训 , 是这首怀古词所具有的特殊价值 。 这首词思想深刻 , 风格沉郁 , 用典贴切 , 是辛弃疾的最具特色的代表作之一 。
危楼还望,叹此意,今古几人曾会 ?
危楼: 高楼 。
还望: 四望 。
鬼设神施,浑认作,天限南疆北界。
限: 限隔 。
一水横陈,连岗三面,做出争雄势。
连岗三面: 指镇江东南西三面有山岗环绕 。
六朝何事,只成门户私计。
因笑王谢诸人,登高怀远,也学英雄涕。
王谢: 指东晋王导 、 谢安等人 。
“ 也学 ” 句 : 指东晋初 , 南渡诸人宴饮新亭 , 相顾而泣 。
凭却长江,管不到,河洛腥膻无际。
河洛: 黄河 、 洛河 。 这里泛指中原 。
腥膻( shān ): 牛羊的腥臊气味 。 这里指金人占领地区 。
正好长驱,不须反顾,寻取中流誓。
中流誓: 东晋祖逖渡江北伐 , 中流击楫而誓 :“ 祖逖不能清中原而复济者 , 有如大江 。”
小儿破贼,势成宁问强对。
宁问: 何用问 。
强对: 强大的敌人 。
〔 大意 〕登上高楼四顾,可叹此时心中情怀,从古到今有多少人能够领会呢 ? 鬼设神施的天险,竟然被认作是南北的天然分界。一面临水,三面环山,造成了北向争雄的有利形势。六朝到底做了些什么,把这山川形胜当成了保护门户权益偏安苟且的屏障。可笑王导、谢安等人,登高怀远,也仿效英雄落泪。倚凭浩瀚的长江,却不管中原贼虏遍地。凭借有利的形势,正好长驱直入,不要回头观望,应该像祖逖一样击楫中流,慷慨盟誓。击败敌人的时刻已经到来,形势如此,何必理会敌人有多强大 选
〔 点评 〕 多景楼在京口 ( 今江苏镇江 ) 北固山上的甘露寺内 , 北临长江 。 宋孝宗淳熙间 , 陈亮多次上书朝廷 , 陈述北伐的策略 。 这首词纵横议论 , 激昂慷慨 , 和他的上书如出一辙 。 词的上片写京口易守难攻 , 宜于选作北伐基地的形势 。“ 门户私计 ” 以下 , 引入下片对苟且偷安 、 不思进取的东晋小朝廷的辛辣讽刺 , 批判的矛头直指南宋当权的投降派 。 词末表达了誓死恢复中原的强烈愿望 , 情调高亢激越 , 气势纵横奔放 。
安元楼小集,侑觞歌板之姬黄其姓者,乞词于龙洲道人,为赋此《唐多令》。同柳阜之、刘去非、石民瞻、周嘉仲、陈孟参、孟容,时八月五日也。
芦叶满汀洲,寒沙带浅流。
汀洲: 水中的小块陆地 。
二十年重过南楼。
南楼: 即安远楼 , 在武昌黄鹤山 穴 即今蛇山 雪 。
柳下系舟犹未稳,能几日、又中秋。黄鹤断矶头,故人今在否 ?
断矶: 陡然中断的石崖 。 矶 , 水边突出的石崖 。
旧江山、浑是新愁。
欲买桂花同载酒,终不是,少年游。
〔 大意 〕芦苇的落叶铺满了水中沙洲,寒冷的沙滩边流过清浅的水流。二十年之后再次来到南楼。柳树下匆匆系住小船,再过几天,又该是中秋佳节。黄鹤山下,断崖矶头,老朋友还在不在 ? 江山依然如旧,心中平添新愁。想买一枝桂花载酒遨游,终究不再是当初少年时的畅游。
〔 点评 〕 这是一首记游之作 。“ 二十年重过南楼 ”, 是词的眼目 。 全词充满了今昔之感 ,“ 又中秋 ”“ 终不是 ” 都暗点二十年前那场旧游 。《 草堂诗余隽 》 评这首词 :“ 因黄鹤楼再游而追忆故人不在 , 遂举目有江山之感 , 词意何等凄怆 选 又云 ‘ 系舟未稳 ’‘ 旧江山 、 浑是新愁 ’, 读之泪下 。”
淳熙丙申至日,予过维扬,夜雪初霁,荠麦弥望。入其城则四顾萧条,寒水自碧。暮色渐起,戍角悲吟。予怀怆然,感慨今昔,因自度此曲,千岩老人以为有黍离之悲也。
淮左名都,竹西佳处,解鞍少驻初程。
淮左: 淮水之南 。
竹西: 即竹西亭 , 扬州名胜 。
过春风十里,尽荠麦青青。
春风十里: 用杜牧 《 赠别 》 中诗句 “ 春风十里扬州路 ”, 指扬州繁华的闹市 。
自胡马窥江去后,废池乔木,犹厌言兵。
胡马窥江: 指绍兴末年金主完颜亮率兵南侵 。
渐黄昏,清角吹寒,都在空城。
杜郎俊赏,算而今、重到须惊。
杜郎: 指唐代诗人杜牧 。
纵豆蔻词工,青楼梦好,难赋深情。
豆蔻词: 杜牧曾作 《 赠别 》 诗 :“ 娉娉袅袅十三余 , 豆蔻梢头二月初 。”青楼: 杜牧作有 《 遣怀 》 诗 :“ 十年一觉扬州梦 , 赢得青楼薄幸名 。”
二十四桥仍在,波心荡、冷月无声。
二十四桥: 扬州名胜 。 杜牧 《 寄扬州韩绰判官 》 诗 :“ 二十四桥明月夜 , 玉人何处教吹箫 ? ”
念桥边红药,年年知为谁生 选
红药: 红色的芍药 。
〔 大意 〕来到淮水之南著名的都会扬州,解鞍下马,旅途中稍作停留。昔日春风十里的繁华闹市,如今只留下一片青青荠麦。南侵的金兵已经离去,坍塌的城池、孤零零的树木还在诉说着战乱的不幸。暮色中,凄清的号角声回荡在寂寞的空城。假如杜牧复生,旧地重游,他也难免心惊。即使有杜郎那样的生花妙笔,也难以抒写此时此地的悲愤之情。二十四桥虽然还在,桥下一潭寒水空映着孤月一轮。只有那桥边的芍药依然花开烂漫,年年岁岁,自灭自生。
〔 点评 〕 作者在扬州兵乱十五年后来到这里 , 看到的依然是战火留下的累累创伤 。 对照扬州昔日的繁华与此刻的残破荒凉 , 今昔盛衰之感油然而生 。 萧德藻评价这首词 “ 有黍离之悲 ”, 应该不是虚誉 。 陈廷焯 《 白雨斋词话 》 评价说 :“ 写兵燹后情景逼真 。‘ 犹厌言兵 ’ 四字 , 包括无限伤乱语 , 他人累千百言亦无此韵味 。”
我来牛渚,聊登眺,客里襟怀如豁。
牛渚: 牛渚山 , 在安徽当涂西北 。 其山脚突入长江 , 为采石矶 , 其处江面最窄 , 为历代兵家必争之地 。
豁: 开阔 , 开朗 。
谁著危亭当此处 ? 占断古今愁绝。
江势鲸奔,山形虎踞,天险非人设。
向来舟舰,曾扫百万胡羯。
胡羯: 指金兵 。 绍兴三十一年 (1161), 虞允文在采石矶击败金兵 。
追念照水燃犀,男儿当似此,英雄豪杰。
燃犀: 相传晋代温峤曾在采石矶燃犀角照见水下异类 。
岁月匆匆留不住,鬓已星星堪镊。
镊: 拔出 。
云暗江天,烟昏淮地,是断魂时节。阑干捶碎,酒狂忠愤俱发。
〔 大意 〕来到牛渚,登高远眺,胸怀开阔。谁在这里建造了高高的亭子,占断了古往今来的悲欢情愁。大江的水势如同巨鲸狂奔,群山的形状如同猛虎蹲踞,天然险阻绝不是人力可设。当年的水军船舰,曾在这里扫荡过百万金兵。追想当年,温峤在这里点燃犀角,照见了妖魔鬼怪,男子汉就应该做这样的英雄豪杰。岁月匆匆留不住,鬓发早已斑白。乌云遮住了江北的青天,浓烟笼罩了淮上的土地,正是让人伤心断肠的时节。借酒发狂,拍碎栏杆,一腔忠愤无处诉说。
〔 点评 〕 牛渚山是历代兵家必争之地 , 采石矶上曾留下无数豪杰的英雄业绩 。 作者身处南北分治的南宋 , 对这一形胜之地当然更为关注 。 这首词上片缅怀历代英杰 , 尤敬重破敌于采石矶的虞允文 ; 下片自述己志 , 感伤于功业未就 , 鬓发已白 。 全词由 “ 襟怀如豁 ” 的开朗舒畅转入 “ 云暗江天 , 烟昏淮地 ” 的 “ 断魂时节 ”, 绝不仅仅是时间的转换 。“ 斜阳正在 , 烟柳断肠处 ”, 才是作者的真实意图所在 。 词末 “ 阑干捶碎 ”, 从辛弃疾 《 水龙吟 》 中的 “ 栏干拍遍 ” 化出 , 二者忠愤如一 , 但 “ 拍遍 ” 还只是摇头叹息 ,“ 捶碎 ” 则已是发指眦裂 、 心碎如狂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