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江月(三过平山堂下)【原文】
平 山 堂①
三过平山堂下,半生弹指②声中。十年不见老仙翁,壁上龙蛇飞动。
欲弔文章太守,仍歌杨柳春风。休言万事转头空,未转头时皆梦。
〔注〕
①平山堂:扬州名胜。宋王象之《舆地纪胜》卷三十七云:“平山堂,在州城西北五里,大明寺侧。庆历八年二月,欧公来牧是邦,为堂于大明寺庭之坤隅。江南诸山,拱列檐下,若可攀取,因目之曰平山堂。” ②弹指:佛教名词,喻时间短暂。《翻译名义集》卷五《时分》:“二十念为一瞬,二十瞬名一弹指。”
【鉴赏】
宋神宗元丰二年(1079)四月,作者自徐州移知湖州,途经扬州时,知州鲜于侁设宴于平山堂。作者酒酣思贤,即席赋此词。释德洪《跋东坡平山堂词》云:“东坡登平山堂,怀醉翁,作此词。张嘉父谓予曰:时红妆成轮,名士堵立,看其落笔置笔,目送万里,殆欲仙去尔。”(《石门题跋》卷二)张嘉父与德洪均是作者的友人,张所云又是亲见,当为可信。
词的上片写瞻仰欧词手迹而生感慨。作者对他的恩师欧阳修怀有深挚的情谊,此刻置身于欧公所建的平山堂,自然思绪万千。他想这是第三次登临此堂了,在此之前,熙宁四年(1071)他离京任杭州通判,熙宁七年由杭州移知密州,都途经扬州,都曾来平山堂。自己受教于欧公门下十有六年,恩师当年曾寄予厚望,云“我老将休,付子斯文”。但多年来游宦南北,“狂谋谬算百不遂,惟有霜鬓来如期”,真是事事不如意。如今已四十四岁了,半生转瞬即逝。他又回想,不见恩师也将近十年了。记得熙宁四年通判杭州,曾绕道颍州去谒见业已致仕的欧公。那是一次欢快的相聚,师生宴饮于颍州西湖,自己有《陪欧阳公燕西湖》一诗纪其盛:“谓公方壮须似雪,谓公已老光浮颊。朅来湖上饮美酒,醉后剧谈犹激烈。”欧公虽银须似雪,但仙风道骨,神采奕奕,批评新法,谈锋激烈。谁知此次竟成永诀,次年欧公就仙逝了。当闻此噩耗时,自己曾洒泪写祭文:上为天下恸,恸赤子无所仰庇;下以哭其私,虽不肖而承师教。
欧公虽早已仙去,但平山堂壁上仍刻有他亲书手迹,其中有他的词《朝中措·送刘仲原甫出守维扬》:“平山阑槛倚晴空,山色有无中。手种堂前垂柳,别来几度春风。 文章太守,挥毫万字,一饮千钟。行乐直须年少,尊前看取衰翁。”刘原甫名敞,嘉祐元年(1056)出守扬州,欧公赋此送行。刘原甫到任后登平山堂,怀念它的创建人,写有《登平山堂寄永叔内翰》一诗,云登堂远眺江南水光山色,感到美不胜收,自己真想学淮南王刘安,服药羽化而登仙。随后欧公写了和韵。如今欧、刘二公虽然不在了,可他们唱和诗词的手迹,都完整地保存下来了。瞻仰壁间欧公遗草,只觉龙蛇飞动,令人发扬蹈厉。
词的下片写听唱欧词而生感慨。此次置酒高会,不仅使自己能重新瞻仰欧词手迹,而且能再次听到红妆歌伎演唱欧词。欧词中的“文章太守”“垂柳”、“春风”,其真正的含意和价值,也许只有他才能懂得。欧公曾谆谆告诫:“我所谓文,必与道俱。见利而迁,则非我徒。”(《颍州祭欧阳文忠公大人文》)作为文章太守、文坛领袖,欧公挥毫万字,是为了以文载道,辅君济民。其一生“以救时行道为贤,以犯颜纳说为忠”,绝不“见利而迁”。这种风范高节,德业文望,使“国有蓍龟,斯文有传,学者有师”,就像平山堂前的杨柳春风,化育士林,能给后人带来温暖和力量。
正由于直言敢谏,欧公屡遭贬谪,直至最后释位而去,退居颍州。人们还希望他能进而复用,谁知竟一去不回。作者决心谨承师命,坚守儒道,但等待自己的,将会是什么样的命运呢?自从因反对王安石变法而离京后,辗转南北,备尝艰辛磨难。白居易《自咏》诗云:“百年随手过,万事转头空。”白诗言人生百年,随手即过;世间万事,转头已空。作者进一步说,未转头时亦已空。“梦”也就是“空”的意思。
作者以梦幻作结,无疑是受到佛教的影响,《维摩经》云世间万物一律性空。他这样写,也许还因预感到灾祸即将临头。多年来他写了许多诗文,激烈批评新法,预计变法派也不会罢休。他的担心并非过虑,数月之后,御史府的李定、舒亶等人就弹劾他“包藏祸心,怨望皇上”,“讪谤谩骂,无人臣之节”。随即他锒铛入狱,“梦绕云山心似鹿,魂飞汤火命如鸡”(《狱中寄子由》),比“未转头时皆梦”更惨怛了。
此词采取抒情、叙事和议论相结合的写作方法。抒情时倾谈肺腑,语真情挚,虽不以含蓄取胜,但读来耐人寻味,有强烈的感染力量。叙事铺陈,慨叹自己半生窘蹙困踬,缅怀与欧公十多年的交谊,展现了广阔的社会生活。他以议论入词,议论融入身世之感,成为词的有机组成部分。宋词常用情景交融的创作手法,创造环境气氛,以求点染之妙。而此词中的景物,并不是独立的描写对象,只是抒情时触及到的形象材料。
在构思上,此首以欧词《朝中措》为中心线索。上片写因见欧词手迹而有感于怀,下片写因听唱欧词而慨叹不已,上下片意脉不断,浑然一体。作者写友情词,惯用浓墨粗笔,纵挑横抹,以超迈的韵格,显露其胸中浩怀逸气。此词亦是其中一例。
字数:2023
作者:汤易水,周义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