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诗塾 诗词评论

读杜甫《赠卫八处士》有感

“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做诗也会吟。”唐诗作为中华文学宝库中的瑰宝穿越时空,经过千年的历史,依然散发着耀眼的智慧光芒。唐诗中尤以清代蘅塘退士编撰的《唐诗三百首》最为著名,广为流传。从五万首唐诗中凝练摘选出三百余首脍炙人口之作,没有宏大的心胸和气魄实难完成。

《唐诗三百首》定本后风行海内,几至家置一本,虽然读起来朗朗上口,却因为注疏印本较少,让人读来不解其意。纵观多家唐诗注疏,其中以上元陈伯英女史的注疏本最受欢迎。读了陈伯英的注疏本《唐诗三百首》,才知道作诗不可一字无来历,读诗不可一字不考核也。每次读唐诗,都觉得回味无穷,含义深远。

杜甫比李白小十一岁,李白的巅峰时期正好处于唐朝的辉煌时期。李白的诗荡气回肠,豪放不羁,挥洒自如。唐玄宗礼贤下士,曾经亲自为李白调羹,一时传为佳话。而杜甫身处的却是唐朝由盛转衰的时期,诗词中多是感慨世事无常,干戈离乱,反映社会现实,接近下层百姓生活,所以杜甫的诗才被称为“诗史”。《赠卫八处士》就是在安史之乱的三年后写下的,此时杜甫已经四十八岁,而李白也已经進入晚年。杜甫被贬华州司功参军之后,告假回东都洛阳探望旧居陆浑庄。乾元二年(759)三月,九节度之师溃于邺城。自洛阳经潼关回华州,路过奉先县,访问了居住在乡间的友人卫八处士。一夕相会,又匆匆告别,不久,写下这动情之作赠给卫八处士,抒发了人生离多聚少世事沧桑的感叹。《唐史拾遗》记载,杜甫与李白、高适、卫宾相友善。时宾年最少,号小友,此当是也。卫八处士,就是指的卫宾,八是他的排行。“处士”指隐居不仕的人或没有做官的读书人。

人生不相见,动如参与商。今夕复何夕,共此灯烛光。
少壮能几时,鬓发各已苍。访旧半为鬼,惊呼热中肠。
焉知二十载,重上君子堂。昔别君未婚,儿女忽成行。
怡然敬父执,问我来何方。问答未及已,儿女罗酒浆。
夜雨剪春韭,新炊间黄粱。主称会面难,一举累十觞。
十觞亦不醉,感子故意长。明日隔山岳,世事两茫茫。

开头四句,不胜感慨,两人的人生就象那参、商二星,此出彼没,不得相见;今夕又是何夕,二人一同在这灯烛光下叙谈。“参商”之说引自《左传》。相传上古皇帝高辛氏有两个儿子,大儿子叫“阏伯”,四儿子叫“实沈”。居住在旷林之中,一向不和,经常大动干戈,互相征讨。后来,他们的兄弟,做皇帝的尧,苦于无法劝和两兄弟,就把阏伯迁到商丘,把实沈迁到大夏。一个在西北,一个在东南,从此两个永远不再见一面。阏伯上应天上的商星,实沈上应天上的参星,参、商二星,它的出没永远不相见。兄弟二人之仇能到如此,亦可谓至矣尽矣了。后人说二人不和睦的叫作参商,就是这个典故。曹植《与吴质书》:别有参商之阔。也是形容分别后无法相见。前四句,表达了两人的兄弟情谊,又把人生的悲喜离别带入诗篇,从离别到聚首,不免感叹时光的交错。“今夕何夕”引自《诗经》:今夕何夕,见此良人。五句至十句,進一步的叙述二十年的变化,青春年华不在,两人已经鬓发苍苍,探询故交好友,多半已经登了鬼录。没想到二十年后,还能与朋友团聚家中。十一句至二十二句描写了作者来到朋友家中,朋友的儿女热情款待,烹调美食,与朋友喝酒,“十觞亦不醉”的情景。在这里,可以看到这位老朋友的“古道热肠”,令杜甫心里十分的感动。让读者也觉得场面温馨,暖意融融。所谓“有情饮水饱”,没有山珍海味,豪华宾馆,只要是朋友团聚,就比什么都珍贵。在这种家国离乱,兵荒马乱之际,老朋友的见面更加的难得和不舍。对“今夕”的眷恋,自然要引起对明日离别的慨叹。末二句回应开头的“人生不相见,动如参与商”,暗示着明日之别,远隔山岳,人情世事茫茫无期,对于未来的命运,充满了无尽的迷惑不解,无可奈何。

与《望岳》不同,这首诗读起来自然流畅,诗人有感而发,一气呵成。但杜诗的风格有着自己的特点,虽然是描写与老友相见,不胜欢喜之情,却把安史之乱的背景蕴含其中。“沉郁顿挫”之至,在国家时局动荡之际,人生的美好,朋友的情谊,仿佛波涛汹涌的大海中,一叶温馨而无法自主的小舟,前途未卜,茫茫无所依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