丧乱那堪说,干戈竟未休。
公卿危左衽,江汉故东流。
风断黄龙府,云移白鹭洲。
云何舒国步,持底副君忧?
世事非难料,吾生本自浮。
菊花纷四野,作意为谁秋!
-----陈与义
这首五言排律作者在邓州(治所在今河南邓县)所写。按年谱: 作者发商水后,继续南奔,至春末到达邓州南阳,寓居僚友之家。七月,作者复北还陈留,时事草草,不可留居,于是再从叶县方向南下,辗转至襄阳。建炎元年(1127)春,作者自襄阳之光化再入邓州,卜居城西。此诗即是年秋九月在邓所作。
诗题“感事”,总指靖康、建炎以来的丧乱事变,诸如汴京被占,徽、钦二帝被俘,高宗播迁,以及公卿士大夫窜亡等等。“感事”之“事”,蕴含广泛,非指一时一事。
“丧乱那堪说,干戈竟未休。”在百感交集之下,话却说自从头。自从靖康丧亡离乱以来,国事扰攘,国土日蹙,所不忍言;而兵争干戈之事方兴未已,竟未能望其止息。“那堪”、“竟未”,感慨苍凉沉至。
“公卿危左衽,江汉故东流。”上句用《论语·宪问》:“微管仲,吾其被发左衽矣。”“左衽”,夷狄的服式。此句的意思是: 公卿大夫害怕被金人所掳,化为夷狄之民,故而纷纷逃散。下句用《禹贡》:“江汉朝宗于海。”但陈诗此句,是切自己所在之地而言,因邓州是长江、汉水邻近之地。“江汉故东流”,是诗人说自己一定要像江汉朝宗于海一样,追随建在东南的南宋朝廷。
“风断黄龙府,云移白鹭洲。”黄龙府,即和龙城,地当今吉林宁安。五代时,后晋石敬瑭割燕云十六州以谄媚契丹,契丹封他为“儿皇帝”。公元九四七年,契丹逼晋,并俘虏了石敬瑭之子石重贵,把他囚禁在黄龙府。北宋亡国以后,徽宗、钦宗被金人所掳,囚禁于五国城(五国城: 辽国地名,后内附;划归黄龙府),其事与晋事相类。“风断”,风闻断绝,即消息隔绝之意。下句“云移白鹭洲”,“云”,紫云,天子之气;“白鹭洲”,长江中洲渚,在建康(今江苏南京)西南江中,以其上多白鹭而得名。当时宋高宗的朝廷移在扬州。这两句意谓: 旧君远在黄龙府,音讯无闻;新君銮舆东幸,追随不及。这都是诗人所系念所感伤的事。
“云何舒国步,持底副君忧?”“云何”,犹言如何;“持底”,犹言用什么。诗人说,自己没有什么办法可以纾解国难,也没有什么办法可以分担君忧。
“世事非难料,吾生本自浮。”上句亦《发商水道中》“世事本前期”之意。意云: 今时势艰危如此,固非难以预料,而是事出有因。“吾生本自浮”,虽则前事有因,而我生本自飘浮。命运如此,为之奈何?
“菊花纷四野,作意为谁秋!”时势艰危如彼,身世漂泊如此,已足使人感伤。然则秋日黄花,纷披四野,作此秋日之荣秀,更欲使何人观赏呢?
陈与义这首《感事》诗,确是逼近杜甫。从遣词用字上看,“那堪”、“竟未”,“危”、“故”,“断”、“移”等等,都是沉实的字眼,有杜诗的风味。从比兴手法上看,“风断”、“云移”一联,以天象喻人事,也深得杜诗的兴寄之妙。至于以景抒情作结,又是杜甫即事咏怀一类诗作的常见章法。全篇苍凉沉郁,居然老杜气韵。纪昀在《瀛奎律髓》批注中说:“此诗真有杜意,乃气味似,非面貌似也。”诚为的评。比纪昀稍晚的南阳人邓显鹤,著有《南村草堂文钞》,他在一篇序文中说:“自来诗人多漫浪湖湘间,如少陵、退之、柳州及刘梦得、王龙标辈,皆托迹沅、澧、郴、湘、衡、永间,绝无有至吾郡者,有之,自简斋始。”又说:“简斋先生诗,以老杜为宗,避乱湖峤,间关万里,流离乞食,造次不忘忧爱,亦与少陵同。”“不忘忧爱”,是杜甫的大节,也是简斋的大节。用这四个字去看这首《感事》诗,正是十分契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