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余庆《从军行》边塞军旅战争诗作

从军行·明余庆
三边烽乱惊,十万且横行。
风卷常山阵,笳喧细柳营。
剑花寒不落,弓月晓逾明。
会取河南地,持作朔方城。

《从军行》,乐府旧题名,其内容大抵是写军旅战争之事。这首诗也是这样,可以说是隋代的一首边塞诗。

张玉谷曰:“首二,点题,总挈。中四,皆顶次句申说。……后二,顶首句,以辟地建功作收。”(《古诗赏析》)其论析全诗的总体结构是不错的。

汉代称幽、并、凉三州为三边,这里泛指边境。烽惊,谓边境有变,烽火报警。加一“乱”字,则是纷至沓来,敌情十分紧急了。首句写敌军进扰,次句即转写汉家出兵御敌。《史记·季布栾布列传》载,上将军樊哙曾于吕后前表示:“臣愿得十万众,横行匈奴中。”次句即化用此语。横行,纵横驰骋也。将欲统率十万大军,纵横驰骋于塞上,不仅交代了出兵御敌,而且表现出了他们的声威气概。这声威气概,乃是全诗情感的基调;以下各句,更进一步突现了这一点。

“风卷”二句,再渲染军威之盛大。常山阵,古代阵法名。《孙子·九地》:“故善用兵,譬如率然。率然者,常山之蛇也。击其首则尾至,击其尾则首至,击其中则首尾俱至。”细柳营,汉文帝时周亚夫为将军,屯军细柳,以备匈奴。文帝亲往劳军,至营门,因无军令不得入。乃遣使持节诏将军,亚夫方传令开营门,并请以军礼见。既入,按辔徐行,成礼而去。文帝曰:“真将军矣!曩者霸上、棘门军,若儿戏耳。”事见《史记·绛侯周勃世家》。这里以“常山阵”、“细柳营”赞称“且横行”之“十万”大军,其善于用兵、军纪严明之意已暗寓其中。再加以“风卷”、“笳喧”二词,意谓兵阵之动,如疾风卷地;军营之中,则笳声喧天。这样,不唯军威之盛大,依稀可见,其非乌合之众之虚张声势者比,也是不难体会到的。

上二句侧重在渲染军队之声威,“剑花”二句则重在表现士卒之气概。剑上之霜,凝结如花,因天寒而不落;碧空之月,未圆如弓,拂晓前而更明。这两句乍一看去,只是在写剑、写月,但剑有人持,月有人看,虽未明写人,而人却自在其中。上句,见得人不畏严寒;下句,又可见其彻夜警戒,总之,显示了士卒不畏艰苦、公忠体国的精神。

汉武帝时,驱逐匈奴,收复河南地,建立朔方郡。末二句即借此事,以辟地建功、充满乐观自信精神的壮语作结。这样的结尾,与前边的形象描绘,其间英勇豪迈之气,一以贯之,遂使全诗更觉神完气足,浑然一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