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际传神画月光——读王维《白石滩》
陶文鹏
清浅白石滩,绿蒲向堪把。
家住水东西,浣纱明月下。
如果你聆听过舒曼的名曲《月夜》,你一定会惊叹:这位天才的德国音乐家,仅用一个朴素而温柔的3/8拍乐句,在变化的钢琴集体伴奏下,反复呈示,便奏出一阕充满神秘的宁静的月光曲。如果你诵读王维的五言绝句组诗《辋川集》中这首《白石滩》,你也一定会情不自禁地惊叹:这位身兼画家和音乐家的唐代杰出诗人,竟能以如此单纯自然的文字,画出满纸皎洁明媚的月光,画出一幅素雅柔美的少女月下浣纱图。
白石滩是王维晚年隐居处辋川别业(在今陕西蓝田县)附近的一个风景点,即辋水边的一片白石浅滩。王维在这首小诗中独具匠心地选择春天月夜这个特定的时空背景,来突出表现白石滩明净、静谧、迷人的美。前二句,诗人用极简洁的文字,白描出这片铺满晶莹白石的浅滩,绘出滩上清澈透明的流水,以及水中将可盈握的青嫩蒲草;同时,诗人也就“不着一字”地画出了皎洁的月光。因为夜色之中,只有在明月照射下,才能清晰地见到水之“清”、滩之“浅”、水底石之“白”和水中蒲草之“绿”。诗人借清水、浅滩、白石、绿蒲,把月色的明亮烘托出来,毫不着力,真是写月光的高度传神之笔。
以传神之笔写月光,当然不自王维始。初唐诗人张若虚那首脍灸人口的《春江花月夜》中,有“空里流霜不觉飞,汀上白沙看不见”一联,说月光像空中飞霜一样流动,洒在白沙上看也看不见。
诗人以“飞霜”作比喻,再用“白沙”映衬,表现出月色的空明迷幻,可谓精妙传神。但同王维诗相比较,王维纯用烘托,不着迹象,达到“空际传神”的化境,张若虚则有描绘、形容的痕迹。到了宋代,大诗人苏轼写月光又有新的创造。他的随笔小品妙文《记承天寺夜游》中,有“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三句。这空明的“积水”和水中交横的“藻荇”都不是实景,而是作者的错觉,是作者借以隐喻庭院中的皎洁月光和月下竹柏倒影的虚幻之象。苏轼写月,使人感到扑朔迷离,水月莫辨,奇幻胜于王维;但王维写月,仍以单纯、简洁、醇美见长。
让我们再回到王维的《白石滩》上来。在诗的后二句,诗人把一群少女邀到了白石滩上。她们有的家住水东,有的家住水西,都趁着明月来到滩边漂洗轻纱。上句同样毫不费力,就描绘出了流水环抱中的附近乡村人家,下句终于点出了“明月”二字。只写“浣纱”,不须点出“少女”,真是惜墨如金。正是这皎洁的明月,才把这些少女吸引出来。诗人从人物的活动中再写明月一笔,又诱人想象那一匹匹轻纱在清水中飘动,宛如乳白色的月光在浅滩上流泻。这里写月,有实写,有虚写,虚实结合。而“向堪把”的“绿蒲”,又与浣纱少女相映成趣,为春夜增添了无限春意。由于这群浣纱少女的出现,幽静明媚的白石滩月夜,顿时沁透了热情活泼的青春气息,也洋溢着温馨甜美的乡村生活情趣,整幅画面都活了起来。此情此境,与诗人在《山居秋暝》中的“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相似。
今人富寿荪先生评此诗:“写白石滩浣纱女子,点缀以绿蒲明月,素雅绝尘。”评得精切。应当指出,这一支优美迷人的月光曲,这一幅素雅绝尘的少女月下浣纱图,既是景中人与人中景的融合,又是经过诗人高度提纯和净化的自然美和生活美融合成的人间纯美天地,寄寓着诗人的高洁情怀和对人生理想境界的追求。诗虽短小,却饱含着深邃意蕴。诗人运用语言的高度启示性,特别是写月光的空灵超妙传神,很值得今天的读者认真学习、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