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懂的创新的意义

要懂的创新的意义

李政道出生在上海,父亲是个生意人,不过李政道小时候并没有被挣钱做生意迷住,而是一头扎进书海,成了一个博览群书的书呆子。他整天手不释卷,无论到哪都要带着书。

抗日战争时期,李政道辗转到大西南求学,一路上他把衣服丢得精光,但是,书却一本都没有丢,反而越来越多。他经常去茶馆读书,茶客们在谈天说地,他却能静下心来读书。

李政道一直保持着酷爱读书的习惯,博览群书让他对艺术和历史产生了异常浓厚的兴趣。李政道有自己独特的学习方法,每读一本书,他总是先看提出的是什么问题,作者得出了什么结论,然后通过独立思考提出自己的见解,然后与作者的论述进行比较。

李政道的童年和少年都是在兵荒马乱的年月中度过的。抗战时期,上海被日本人占领,李政道全家到了江西,他在赣州念完了中学后,被录取到当时已经迁到贵州的国立浙江大学,但是不久,日本军队就逼到了贵州,他就进入了在昆明的西南联合大学。这样的辗转波折,使李政道耽误了不少时光。

如果这个世界上真的有神童的话,那么李政道毫无疑问就是一位神童。1946年,20岁的李政道到美国留学,当时他只有大二的学历,但是,经过严格的考试,他竟然被芝加哥大学研究生院录取了。

于是,李政道只身到了美国芝加哥大学研究院,成了著名物理学家费米的博士研究生。三年后便以“有特殊的见解和成就”通过了博士论文答辩,被誉为“神童博士”。当时,他才23岁,这在美国教育史上也是十分罕见的。

在量子力学和粒子物理中,李政道和杨振宁提出正确相互作用下“宇宙不守恒”之前,“宇宙守恒定律”一直被人们奉为金科玉律。按照这一定律,两个可以互为镜像的基本粒子,具有同样的物理性质。在过去,任何物理学上的理论,只要违反了“宇宙守恒定律”,就会马上遭到否决。

而李政道和杨振宁步入物理学研究领域之际,正是粒子物理发展的一个全新时期,被科学家称为“二次世界大战后物理学最兴奋的年代”。李、杨在研究中对“宇称守恒定律”提出了大胆的质疑,即它不适用于弱相互作用。

1956年6月,他们完成了题为“对弱相互作用下宇称守恒的质疑”的经典论文。为了用实验证明这一大胆的设想,与李政道同在哥伦比亚大学的实验物理学家吴健雄领导了一个实验小组,利用当时最先进的设备进行了验证。

最后,终于证实了李政道和杨振宁的理论,从此宣告“宇称守恒定律”这个物理学的基本定律在弱相互作用下被推翻了。1957年12月10日,李政道领取诺贝尔奖那天,正是瑞典大学放假的日子,好多同学都到宴会的地方来庆祝、唱歌。

以往这个时候都是由文学奖得主代表所有得奖者来回答问题,但是那天同学们却点名要李政道来讲,因为他们觉得李政道看上去和他们年纪差不多。盛情难却之下,李政道就给同学们讲了一个《西游记》里的故事:


孙悟空觉得自己神通广大,结果他落在如来佛的手里,他看到五根柱子,但是怎么跳也跳不出去。这正好像我们做科学的人掌握在自然界的手里一样,我们觉得自己对科学的了解广而且深,可相对来说,与科学的真理还相差很远。


曾有记者问李政道如何评价创新意识在科研中的意义,李政道说道:“创新不光是要胆子大,科学的发展必须要有坚实的根基。宇称守恒定律也是有它的根基的,是前人用实验证明了的。创新两个字包含了两层意思,即好的和新的东西。”

李政道还说:“凡是新的东西都把旧的包在里面,用所有过去的知识都能解释得通,所以创新不光要大胆,还有具备分析的能力,是在此基础上进行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