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

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

案例

古代《三字经》中有一个家喻户晓的“孟母择邻”的故事:孟子的母亲为了孩子有一个良好的成长环境,曾经搬过三次家,最后选择了一所学校旁住了下来,让孩子整日里与学校里学生朗朗的读书声相伴,孟子的母亲才放心而不再搬家了。

现今社会的青少年也都知道张海迪大姐姐自强不息、顽强拼搏的感人事迹。外语的学习尤其需要一个良好的语言环境,足不出户的海迪,为了学好英语,只好在家里给自己创造了一个英语环境。她在介绍自己的学习经验时说:“在家里,我给自己布置了一个‘英语环境’,墙上、书架上、手上、胳膊上……凡是我够得着的地方,我都写上单词,有空就背……为了练好发音,我还找了一位‘英国朋友’,她就是镜子里的我!练习对话时,我就写两份稿子,一份代表一位中国姑娘,另一份代表一位‘英国姑娘’,然后由我自己同时扮演这两个角色……没有词典,就设法编了一本。我把印有英语的糖纸、标签、香烟盒、邮票等贴在一个大本子上,通过这本五颜六色的‘大词典’,学到了不少单词。”“英语世界”中,海迪的英语学习进步很快,成绩提高显著。

分析

从上面的事例中,我们知道环境对学习有影响,那么这种影响有多大,又表现在哪里呢?心理学家曾做过大量的研究来证实环境的作用。比如心理学家对一对同胞双生姐妹的个案分析发现:出生第一年,抚养环境相同,智力发展无差异,观察力和语言发展等智力表现几乎相同。一岁后,环境发生了根本变化,一个孩子随农民生活,她的早期教育无人抓,上学后学习上放任自流,没有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而另一个孩子随医生生活,早期教育抓得紧,教育上得法,提前两年上了小学,有良好的学习环境,形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结果,当两姐妹长到16岁时,长相、健康状况相同,但智力和学习成绩却有显著差异。两个孩子在遗传上几乎没有差别,造成这种差异的原因主要是后天的环境和教育条件上的不同。

对学生而言,学习环境包括自然环境、物质条件和学习气氛。优美、安静的校园,标准化的教室,齐全的教学设备,这些必备的办学条件,构成了基本的学习环境。在一些条件简陋的农村学校,数九寒天,教室里没有取暖设备,学生冻得不停地跺脚、搓手,在这样的环境中学习自然受到不良影响。在物质条件相同的学习环境中,由于学习气氛不同,对学生学习的影响也是不同的。有的班级,同学们在自习时间里说说笑笑,打打闹闹,对学习产生了干扰,不利学生的学习;有的班级,由于教师管理较好,教室里有浓厚的学习气氛,在这样的班级里,学生无形中就受到环境气氛的熏陶、感染而发奋去学习,学习中遇到问题还可以向老师同学请教,这样的环境对学生学习十分有利。

为了充分地利用环境来促进我们的日常学习,我们该怎么做呢?

1.主动选择有利于学习的环境。

首先应选择一个相对较安静的环境。古人读书很讲究环境的安静,以至到僻静的深山古刹中去读书。比如,三国时的诸葛亮求学时,住在南阳隆中,一边种田,一边读书。那是个什么样的环境呢?“山不高而秀雅,水不深而澄清,地不广而平坦,林不大而茂盛,猿鹤相亲,松篁交翠”(《三国演义》)。在这样的自然环境中有一所“茅庐”,就是诸葛亮读书的好地方。当然,我们不必非得去山中读书,当周围环境过于嘈杂时,选择一个比较僻静的环境还是可以做到的。在安静的环境里,能使人心神安宁,注意力集中,自然会提高读书效率。比如,在自习时间里,是选择在家看书,还是到教室看书,也要因人因地而异。如果家里环境较安静,你有很强的自制能力,就可以在家里学习;如果家里环境不好,你一个人学习又提不起精神,那么最好去学校,在寂静的教室里,与同学一起学习。

2.主动创造良好的学习氛围。

学习环境的好坏常常是“人为”的,也就是说,我们可以创造有利于学习的“小环境”。列宁的母亲通晓德文和法文,为了创设一个有利于孩子们学习外语的环境气氛,她规定孩子们在家里每天说一种语言,第一天说俄语,第二天说法语,第三天便说德语。我们自己学习外语时,也可以创造这样一个小环境,比如三两个同学结成一个学习小组,在规定的时间里共同学外语,彼此用外语对话交流,以促进外语的听说能力的不断提高。同样,我们也可以像海迪那样,在家中给自己营造一个有利于外语学习的天地,充分利用外文图书、壁画、单词卡片、音像磁带等,使自己见到的、听到的都是外语,甚至在规定的时间里尝试用外语来记日记,用外语来思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