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愈的示侄诗

韩愈的示侄诗

谈起这首诗,就不能不使人想起作者韩愈。这首七律名为《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一千多年来,一直被人们所传诵:


一封朝奏九重天,夕贬潮阳路八千。

本为圣朝除弊政,敢将衰朽惜残年。

云横秦岭家何在?雪拥蓝关马不前。

知汝远来应有意,好收吾骨瘴江边。


韩愈是南阳人,25岁考中进士,31岁走入仕途,在二十多年的为官生涯中,一直保持着清廉作风,抱着一颗爱国爱民的心,对一些社会病态现象,比如地方军阀拥兵割据等等,都能坚持反对,即使受到打击也不妥协。

如在唐德宗时,他当监察御史,当时朝廷实行“宫市”,所谓宫市,就是由朝廷派出太监,直接到市场上采购宫廷日用品。名为采购,实际上太监仗着皇家势力,很少付足商品的价钱,说穿了就是变相掠夺。

对这种坑害人民的做法,韩愈愤然上书,极力反对,惹恼了德宗皇帝,被贬到阳山去当县令。后来又调回中央,他仍然不顾个人安危得失,仍然以国家利益为先,有话就说,有意见就提。

唐宪宗李纯是个很迷信佛教的皇帝,在他的影响下,从朝廷官员到民间百姓掀起了信佛热。当时在凤翔的法门寺里,放着一块据说是佛教祖师释迦牟尼的遗骨,30年才向民间开放一次。元和十四年,又到了对外开放的时候。宪宗为了表示自己的虔诚,竟派出30名宫人,手持鲜花把佛骨迎进皇宫里供起来。皇帝这么一做,从王公贵族到老百姓,迷信闹得更厉害了。

韩愈对这件事极其反感,他想,这样闹下去对国家、对老百姓都是很不利的。于是当即上了一封《谏迎佛骨表》给朝廷,想极力劝阻皇帝,停止这一闹剧。他在这封上书中说,佛教这东西是外国传来的,中国古时候是没有的。

尧、舜、禹、汤、文、武这些古代圣王,都不知道什么是佛教,可他们把国家治理的都很好,老百姓安居乐业,他们自己的寿命也很长。佛教是在东汉明帝时期传入中国的,可是明帝只做了十八年皇帝。从那以后,社会变乱就不断发生。

到了南北朝,宋、齐、陈等各朝皇帝们信奉佛教更加虔诚,倡导的更加卖力,然而那些朝代没有一个长久的。当时的梁武帝祭祀不用牲畜,自己也不食荤腥,还三次出家当和尚,结果被叛军围困,活活饿死。

本想拜佛求福,得到的却是悲惨结局。至于那块佛骨,应当把它扔到河里,或者烧掉,免得它迷惑人心。佛如果真正有灵,就让他把一些灾祸责罚,都加到我韩愈身上吧。

宪宗看了韩愈的上书,直气得暴跳如雷。这个糊涂皇帝认为这是韩愈故意和他作对,影射他活不长久。盛怒之下,要把韩愈处以死刑。幸亏宰相裴度等大臣为韩愈说情,才改为贬职处分,贬到潮州去当刺史。潮州就是如今的广东省东部的潮安,在当时那是极其偏远的地方。

从中原贬到那里去,算是很重的惩罚了。前面的那首七律,就是韩愈在前往潮州的路上写的。诗中充满了对国家的耿耿忠心和对于朝廷腐朽昏庸的不满。全诗起首悲壮,结尾却低沉哀伤,表现了作者虽然有一颗火热的赤心,但却无力扭转腐败的封建朝廷行径的无奈。

虽然韩愈的上书没有起到它应有的作用,并且受到了不公正的处分,但是,他为国为民着想,不畏皇威,敢于提出不同意见的精神,却受到了历史的肯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