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后备军的人格修养
宋瑞洁同学:
你好!
看了你的答卷,知道你很喜欢新传院新闻系这个大家庭。在几个月的学习过程中你懂得了很多道理,也有一些疑惑。你问记者最重要的品质是什么。你的问题使我想起中国名记者范长江的一句话:“有了健全高尚的人格,才配做新闻记者。”作为新闻后备军,应该十分重视人格修养。范长江的人格魅力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一、有远大抱负
范长江认为新闻记者第一个原则是“修养人格”。要“为社会大众的福利而活动,而不是为自己的私图而活动”。有抱负的新闻记者穷其一生都要关注和研究一两个问题。1935年,范长江以《大公报》旅行记者的身份开始了西北之行,他带着两个涉及国家和民族利益的重大问题:一是红军北上以后中国的动向;二是抗日战争爆发后祖国大后方的情况怎么样。为了解答这两个问题,他深入四川、陕西、甘肃、青海、内蒙古等地区考察采访,历时10个月,行程4000里,写下数十篇内容翔实的旅行见闻。他报道红军长征壮举,披露西安事变真相,介绍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用事实驳斥反动势力对工农红军的诬蔑。《中国的西北角》《塞上行》一经问世,就引起轰动。“长江一支笔,胜过百万兵”,获得如此高的评价,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他把新闻实践同国家和民族的命运紧密地联系在一起。新形势下,世界格局正在进行深刻调整,我们国家面临的经济安全、政治安全、文化安全、军事安全、网络安全问题更加突出,维护国家战略利益的任务更加艰巨。新闻工作者理应像范长江同志那样,树立远大抱负,强化问题意识,为破解前进道路上的各种难题尽职尽责、尽心尽力。
二、忠于客观事实
范长江认为新闻记者必须绝对忠实,必须以最客观之态度,从事于新闻工作,绝对不能挟丝毫私人感情于新闻工作中。他把“消息绝对真实”列为“人民新闻工作者四个信条”的第一条,认为只有忠实才能取得人民的信任。范长江带头践行这一信条,经常深入艰苦地区采集第一手材料。无论是崇山峻岭、戈壁沙漠,还是炮火纷飞的战场前线,都留下了他的足迹。1935年7月下旬,范长江过大雪山,道路曲折,阴寒彻骨,途中还要经过“虎豹区”。白天有虎豹出没,夜晚可以听到虎豹的吼叫声。他们投宿的地方只有一间木棚,四面无壁。范长江“身披棉被,手持手枪,仰观满天星斗,耳听呜呜风声,极目向四面黑暗中侦察”,此情此景,令人毛骨悚然,然而他却安之若素。范长江的新闻作品之所以能经得起历史检验,与他自觉坚守忠实的人格分不开。在新媒体时代,新闻工作者应该像范长江同志那样,忠实于客观事实,不畏艰险,深入基层,及时了解人民群众的愿望,大胆反映人民群众的呼声,把求真务实作为一生的追求。
三、坚持职业操守
1938年8月,范长江在《战时新闻工作的真义》一文中写道:“作为新闻记者有许多便利,使得许多人羡慕。于是有一部分人认为享受此种便利为当然,往往无限度地使用这种便利。”范长江不仅倡导职业操守,而且坚持职业操守。他不为金钱、利益所诱惑,不被诽谤、威胁所吓倒。为了树立新闻记者的正气,他提出一个最低标准,就是记者“必须生活于自己正当的工作收入中。无论如何个人不能得非工作报酬的津贴与政治军事有关的津贴”。他认为这些非工作报酬“本质上带有浓厚的毒质,最易摧残一个有希望的新闻记者的前途”。
你可能已经注意到,近几年新闻界发生了一些有偿新闻、有偿不闻事件,违背了范长江当年设置的道德底线。新媒体时代,外界诱惑明显增多,侵蚀渠道和手法越来越隐蔽。在这种形势下,新闻后备军更应该加强人格修养。只有这样,等你们当了编辑、记者之后,才能像“范长江新闻奖”评委会倡导的那样,树立良好的职业精神和职业道德,做到“人品、文品俱佳”。
祝
好好学习、天天向上!
南振中
2015年2月13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