远离猜疑,让身心更轻松
对于一般人来说,都会有猜疑心理,如果不了解具体情况,内心猜疑也是很正常的。但是,凡事都要把控一个度,如果超出了一定的心理范围,处处敏感多疑,心神不定,那么这种猜疑就是一种不良心理。过度的猜疑会让人变得焦躁不安,心烦意乱,甚至整天提心吊胆,戒备他人,防范来自外界的侵害,身心都承受着巨大的压力。一个人如果把大量的精力和思考耗费在无谓的猜疑上,就不可能完全发挥自己固有的能力,因而最后的结果必然是碌碌无为。
一年,孔子和他的弟子在陈国和蔡国交界的地方断粮七天,子贡费了许多周折才买回了一石米。
子贡让颜回与子路在破屋的墙下做饭,自己去井边打水。子贡在井边打水时,无意间看见颜回从做饭的锅里抓了一些米放在了嘴里,子贡非常生气,便跑去问孔子:“仁人廉士也改变自己的节操吗?”
孔子说:“改变节操还叫仁人廉士吗?”
子贡说:“像颜回,能做到不改变节操吗?”
孔子说:“是的。”
于是,子贡便把自己看到的事情告诉了孔子。
孔子说:“我相信颜回是个仁人,你虽如此说,我仍不会怀疑他,这里面必定有缘故。你等等,我问问他。”
孔子把颜回叫到身边说:“日前我梦见先人,大概是启发佑助我。你把做好的饭端进来,我想祭奠他。”颜回对孔子说:“刚才有灰尘掉进饭里,留在锅里不干净,丢掉又可惜,我就把它吃了,不可以用来祭奠了。”
孔子说:“是这样啊!那我们一起吃吧!”颜回出去以后,孔子环顾了一圈旁边的弟子说:“我相信颜回不是从今天开始的。”过了一会儿,孔子似有所悟,又对他的弟子们说:“应当信赖的是眼睛,但是眼睛有的时候仍然不足以信赖,应当凭借的是心,可是心有的时候仍然不足以凭借,弟子们记住,了解一个人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啊!”
孔子的话值得我们深思,亲眼看见的都不一定是真的,更何况那些道听途说的事情呢?子曰:“不逆诈,不臆不信。”意思是说,不要猜测别人欺诈自己,不要揣度别人不诚实。孔子是教导我们不要胡乱猜疑。
是的,猜疑,使人疑神疑鬼、心中不平、苦闷与烦恼,严重影响身心健康。所以,有猜疑恶习的人应该彻底反思,努力审视自己,尽快克服猜疑的坏毛病。
下面这个故事将会告诉你猜疑心理所能造成的损失到底有多大。
原美国福特汽车公司总经理艾柯卡在任职期间,凭借其强烈的事业心和超人的才干,把一个大公司经营得红红火火,引起了世人瞩目。对此,公司老板小福特既喜又忧,喜的是公司利润剧增,忧的是艾柯卡名声大噪会不会对自己造成威胁。一天夜里,小福特做了个梦,梦见公司易主,艾柯卡取代了自己成为老板。于是,第二天小福特毫不客气地辞退了艾柯卡。这对于当时正在全身心地为福特公司的发展而效力的艾柯卡简直是五雷轰顶,他不知自己有什么过错。其实,这都出于老板的猜疑。当然,艾柯卡毕竟是艾柯卡,他迅速从绝望中清醒,又到濒临破产的克菜斯勒公司任总经理。经过几年的艰苦努力,使这个公司一跃成为美国第三大汽车公司,抢走了福特公司大批生意。小福特的猜疑以狭窄心胸的“美”名和巨额经济损失画了个句号。
猜疑就像枷锁一般束缚着我们的灵魂和思想,使我们失去自己,失去朋友。假如一个人内心过度猜疑,那么就会因为一些有的没的而变得苦恼、烦闷;猜疑者常常嫉妒心重,比较狭隘,因而不能更好地与周围的人交流,其结果可能是无法结交到朋友,变得孤独寂寞,对身心健康都有危害,因此需要加以改变。
其实猜疑从一方面能反映出一个人的心胸不够坦荡,不够宽广。所以,对于这种情况我们必须要告诫自己通过努力不断克服,让自己的心灵得到解脱。要达到这个目的,可以经常参加文体活动,经常到郊外游山玩水、登高远望,沐浴在大自然的怀抱里,这样会使自己心胸开阔,生活得轻松活泼、充实愉悦,根本无暇去思索那些毫无意义的闲言碎语。久而久之,自己会变得豁达大度、乐观开朗起来,狭隘多疑的心态也会得以改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