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患上了考试焦虑症怎么办

孩子患上了考试焦虑症怎么办

明天就要期末考试了,子乔呆呆地坐在书桌前,既没有在看书学习,也没有听到妈妈喊他吃饭,就像在神游物外一样。妈妈喊了子乔好几声也没有得到回应,因此着急地走到子乔身边,对子乔说:“子乔,吃饭啦!”子乔一下子被惊醒,无精打采地回答妈妈:“我不想吃,没胃口。”妈妈看到子乔的样子,还以为子乔生病了呢,赶紧伸出手去摸了摸子乔的头,说:“不热啊?不像感冒。”子乔把妈妈的手拿开,厌烦地说:“哎呀,我没有生病,我只是不想吃饭而已。”妈妈不由分说地拉着子乔站起来,走向餐桌:“不吃饭怎么行呢,明天就要考试了,吃饱饭才有力气复习,才能考取好成绩啊!”没想到一听到“考试”二字子乔倒是来了精神,对妈妈说:“考试,考试,你能不能不要把考试挂在嘴边,好像生怕我把考试忘记了一样。我告诉你,妈妈,我此时此刻满脑子都是考试二字,甩都甩不掉。”妈妈不想和子乔起冲突,指着桌子上的糖醋排骨对子乔说:“快看,这是什么!”

子乔才吃了一块排骨、几口米饭,就放下碗筷,说:“我要去看书了。不然满脑子都是糖醋排骨,考试该考不好了。”说着,子乔就站起来,自顾自地朝着房间走去。妈妈看着子乔弯腰驼背、疲倦无力的样子,无奈地摇摇头:“这才上小学就被考试愁成这样,以后到了初中、高中,可怎么办呢?非得被天天考试吓死。”

子乔的表现,是典型的考试焦虑症。因为马上就要考试了,子乔忍不住感到紧张焦虑,为此导致食欲受到影响,而且还会出现失眠多梦等现象。有些孩子平日里学习很好,一旦到了考试的时候因为受到考试焦虑症的困扰和负面影响,因而考试的时候发挥失常,导致成绩非常糟糕。也有些孩子面对考试很轻松,为此可以发挥很好,反而使得考试成绩得以提升。要想帮助孩子缓解考试焦虑情绪,应注意以下几点。

首先,父母不要把考试、成绩等挂在嘴边,大多数孩子之所以考试焦虑,就是因为过于看重父母对他们成绩的评价。此外,父母也不要总是把自家孩子拿去和别人家的孩子进行比较,否则就会挫伤孩子的自信心,也会使孩子无法以从容的心态面对考试和学习。

其次,父母不要吝啬认可和表扬孩子。很多孩子都缺乏自信,而表现出自卑的样子,这是因为他们的自我评价能力不足,所以常常会把父母对他们的评价作为自我评价。在这种情况下,如果父母很吝啬给予孩子积极的评价,而总是挑剔和苛责孩子,则孩子的自我认知和评价就会出现偏差,甚至处处否定自己。

最后,通过饮食调节也是可以有效缓解焦虑的。当孩子在考试之前把所有的精神和注意力都集中在考试上的时候,父母可以想方设法转移孩子的注意力,如带着孩子做一些有趣的游戏,或者陪伴孩子一起看一场电影、听一场音乐演奏,都是很不错的选择。父母切勿觉得孩子在考试之前只能看书复习,而不能做任何事情,这样的做法恰恰会导致孩子变得非常紧张和焦虑。明智的父母是想办法帮助孩子放松,保证孩子正常发挥,而不是抱着“临阵磨枪,不快也光”的想法,与孩子较劲,扰乱孩子考试的心情。父母放松,才能给孩子营造最好的备考环境,否则父母越是紧张,孩子就越是紧张,则只会导致事与愿违。

小测试:孩子真的厌学吗

1.每天早晨起床都很困难,尤其是在想到要去上学的时候,更是愁眉不展,似乎要去的不是学校,而是刑场。

2.每天都在盼望着周末的到来,哪怕今天只是周一,哪怕今天只是开学的第一天,他们也依然对于放假充满了热切的渴盼。

3.一旦提起学习二字,孩子就马上头疼、肚子疼,各种症状。

4.孩子根本不知道自己为何要学习,对于学习既没有规划,也没有目的。

5.上课常常走神,对于老师所讲解的内容一知半解,有疑问也不会主动提问。

6.放学回家不想写作业,能拖延多久就拖延多久,作业总是被逼着才会去写。

7.写作业的时候不愿意动脑子,常常抄袭其他同学。

8.经常找各种理由逃避上学,不愿意去学校。

9.经常旷课、逃学,对于学习没有任何兴趣。

10.每当在学习上遇到难题的时候,都无法正视问题,而是逃避和畏缩。

11.总是自我贬低,说自己很笨,不是学习的材料,一副破罐子破摔、自暴自弃的样子。

12.特别喜欢玩游戏,一旦打开电脑,马上精神抖擞,一旦打开书本,马上蔫头耷脑。

13.学习表现不好,纪律遵守不好,经常会被老师叫家长,整个一副无所谓的态度和模样。

14.宁愿坐着发呆,也不愿意写作业或者看书。

15.有考试焦虑症和恐惧症,一到了考试的日子就各种不灵光。

16.从来不对父母说起学校和班级里的事情,恨不得把关于学习的一切记忆都从脑海中抹掉。

上述这些情况,都是孩子延误学习的表现。作为父母,当孩子占据这些情况中的大多数时,就要意识到孩子出现了厌学情绪,也要引导孩子发现学习的乐趣,激发孩子对学习的兴趣。否则,等到孩子的厌学情绪越来越浓,父母再想帮助孩子端正学习态度,正视学习上的各种难题,就会更难。为此,父母一定要用心观察孩子学习上的各种表现,及时发现孩子的异常表现,才能有效纠正孩子对于学习的错误思想,也才能帮助孩子端正学习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