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的标准往往是自己定的

生活的标准往往是自己定的

有人说:“追求幸福的人分两种:一种是追求属于自己的幸福,一种是追求属于别人的幸福。”前者懂得定义属于自己的幸福,而后者只是追逐他人定义的幸福。在生活中,我们何尝不是这样呢?

有时候,我们生活得并不如意,若是问为什么,我们的回答却是:“我没有达到某种生活的标准。”我们总是听别人说,有了房子才有安全感,于是就为了别人所定义的“安全感”背上了几十年的债务,节衣缩食,心不甘、情不愿地当起了房奴;我们总是听别人说,在高级餐厅里约会才是最浪漫的,于是我们就将这当成一种美好生活的向往,宁愿吃方便面也要勒紧裤带去潇洒一次;我们总是听别人说,没去过健身房就不够时尚前卫,于是我们就赶紧去健身房报名,学那些自己并不感兴趣的课程,只是为了达到别人所定义的“幸福生活”。

但那些生活真的属于自己吗?为什么即便我们达到了这样的生活标准还是不快乐呢?究其原因,在于我们与自己较真,总是一味地追求那些不属于自己的生活,就好像我们穿着不合尺寸的衣服,不是嫌太大,就是嫌太难看。

我们的生活是自己过,而不是给人看,别人生活的标准并不可能就真的适合自己。因为生活的幸福和快乐是属于自己内心的一种感觉,如果只是迎合别人的取向,这样难免会苦了自己。

那些苦苦追求不属于自己生活的人,他们与自己的心灵对峙着,换而言之,他们总是与自己较真,越是不属于自己的,越是需要去尝试,在羡慕嫉妒的过程中,他们浑然忘记了自己原本美好的生活,而是将别人的生活当成是自己生活的标准。

卞之琳说:“你在桥上看风景,看风景的人在楼上看你。”其深层含义在于,虽然我们每个人都把别人当作风景,其实,在别人眼中,自己何尝不是一道美丽的风景呢?所以,不要跟自己较真,而是学会对自己的生活释怀,因为属于自己的生活才是幸福快乐的生活。

在《伊索寓言》里记载了这样一个小故事:

一只来自城里的老鼠和一只来自乡下的老鼠是好朋友,有一天,乡下老鼠写信给城里的老鼠说:“希望您能在丰收的季节到我的家里做客。”城里的老鼠接到信之后,高兴极了,便在约定的日子动身前往乡下。到了那里之后,乡下老鼠很热情,拿出了很多大麦和小麦,请城里的好朋友享用。看到这些平常的东西,城里的老鼠不以为然:“你这样的生活太乏味了!还是到我家里去玩吧,我会拿很多美味佳肴好好招待你的。”听到这样的邀请,乡下老鼠动心了,就跟着城里老鼠进城去了。

到了城里,乡下老鼠大开了眼界,城里有好多豪华整洁、冬暖夏凉的房子,看到这样的生活,它非常羡慕,想到自己在乡下从早到晚,都在农田上奔跑,看到的除了泥土还是泥土,冬天还要在寒冷的雪地上搜集粮食,夏天更是热得难受,这样的生活跟城里老鼠比起来,自己真是太不幸了。

可是,到了家里,它们就爬到餐桌上享用各种美味可口的食物。突然,咣的一声,门开了。两只老鼠吓了一跳,飞也似的躲进墙角的洞里,连大气也不敢出。乡下老鼠看到这样的势头,想了一会儿,对城里老鼠说:“老兄,你每天活得这样辛苦简直太可怜了,我想还是乡下平静的生活比较好。”说罢,乡下老鼠就离开城市回乡下去了。

显而易见,这个故事的寓意在于:适合自己的生活方式并不一定适合别人,同样,适合别人的生活方式也不一定适合自己。因此,如果自己当下生活得还不错,那就过好属于自己的生活,而没有必要去追求别人定义的生活,我们应该明白,别人的快乐和幸福并不适用于自己。

我们总是向往着这样的生活:条件优秀的另一半、可爱的孩子、宽敞的房子、豪华的轿车、稳定的工作。在我们看来,似乎这样的生活才是最幸福快乐的,但这样的生活适合自己吗?较真,有时候就是自己的外在与内心互相对峙,明明这是心里不喜欢的,但却为了迎合别人的眼光,而刻意将自己的生活变得乱七八糟。所以,放下对别人生命羡慕嫉妒的眼光,放下内心的固执与较真,学会享受自己生活所带来的快乐与宁静。

稚拙的文字仔细品味却是大道理,生活也是因人而异的,我的生活在你眼里并不一定是好的,你的生活我也不一定认同。很多时候我们并不快乐,那是因为我们总是与自己较真,没有按照自己喜欢的方式去生活,而是在不经意间迎合别人的要求,刻意改变自己的生活,违背内心真实的想法,所以我们才会变得不快乐。所以,放下那些所谓的“标准意义的生活”,按照自己真实的想法去追求生活,我们应该记住,真正让自己快乐的是自己的内心而非别人的眼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