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有高风亮节的品格
2006年2月13日上午,王选与世长辞。2006年5月,中宣部等三部委决定,开展向王选同志学习的活动。王选,这个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院士,被称为当代毕昇,享誉海内外的著名科学家、中国计算机汉字激光照排系统创始人,开创了汉字印刷的新时代。
有人说:“只要你读过书,看过报,你就要感谢他,就像你每天用到电灯要感谢爱迪生一样。”而值得人们钦佩的,不仅是他引发了我国印刷革命的自主创新的精神,而更值得我们学习和发扬的是他甘做人梯,起用年轻人的宽广胸怀。
对此,在中国当代获政府特殊津贴的著名作家王宏甲《智慧风暴》一书中,就写了这样一个他起用年轻人的一个故事:1993年春节前夕,像往年一样,北大方正的王选闭门搞设计。年后,他的一位硕士研究生回来,王选把设计给他看。
“王老师,你设计的这些都没用。”学生刘志红看过后说:“IBMPCD主线上有一条线,你可以检测这个信号。”
听了学生的一句话,王选一下子愣住了。因为他明白了,自己辛辛苦苦利用假期钻研了两个星期的设计,被学生的一句话就否定了。对于王选来说,这是他一生中发生的一个最重要的事件。这使他感慨颇多。
王选感到,今天,在他最熟悉的数学领域,他已经不如年轻人了,在他不熟悉的领域,岂不是更差。认识到这一点以后,他时时告诫自己:千万不要因为自己拥有成就而不幸扮演一个对年轻人可能构成限制、控制或压制的角色。
就在这一年,两个20多岁、一个30多岁的年轻人,分别被推上了北大方正彩色系统研究室主任、栅格图像室主任和文字处理室主任的岗位。36岁的彩色系统研究室主任肖建国说:“我终于找到了一个可以终身干事业的地方。”
就是这个年轻人,在他31岁时就主持完成了世界上第一个大屏幕中文报纸组版系统的软件设计,从而,使我国报纸编排系统进入世界先进水平。
同时被推上栅格图像室主任、被称为数学奇才27岁的杨振坤是王选带的博士生,他带领的一个全部由年轻人组成的小组,在他的王选老师主持研制的第四代照排系统还在供不应求、第五代更先进的产品还处在研制中时,就跨越式地完成了中国人研制的第一个栅格图像处理器(POSTSCRIPT LEVI 2 RIP)。
在他们回顾研制过程时说:“王选老师曾说要给年轻人提供创造历史的舞台。我在参与研制彩色系统时,确实体验了创造历史的激动。”
上述两项科研课题的研制,王选完全可以自己挂帅,自己主持,主持人即第一发明人,但为了培养年轻人他没有这样做。当申报科研成果时,他们的学生本想署上王选的名字,但王选坚决反对。
后来,王选既没有署第一名,也没有署最后一名。2000年10月6日,王选在得了重病以后,也念念不忘地“希望一代代北大方正领导能够以身作则,以德、以才服人,团结奋斗,更要爱才如命,提拔比自己更强的人到重要的岗位上”,坚信年轻一代,必“超越王选,走向世界”。
“方正永远的精神领袖”王选非常伟大。伟大就伟大在当他发现有的方面不如年轻人以后,就甘做人梯,无私地起用年轻人,有为年轻人“提供创造历史的舞台”的高度自觉。
企业,是年轻人的企业;事业,是年轻人的事业。企业的成功,往往是年轻人的成功。年轻人好像八、九点钟的太阳,希望寄托在他们身上。
有人对诺贝尔获奖者作过一个统计:如果把35岁以下的称为青年科学家,那么青年获得此项奖比例的,物理学54.11%,化学34.9%,生理学和医学26.2%,体育、艺术人才的创新年龄则更小。
人创新的最佳年龄阶段是青年。今天,我们学习王选,很重要的一点就要学习他“时时告诫自己:千万不要因为自己拥有成就而不幸扮演一个对年轻人可能构成限制、控制或压制的角色”。学习他的高风亮节,把功劳、荣誉让给年轻人,使企业强,国家强。